浅谈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

2016-05-14 11:07董维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环节语言

董维玉

随着新课改的悄然兴起,在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其表现在它契合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再者,在语文课堂中增加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另外,讨论环节还可以更好的和大学中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接轨,有效地避免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产生不适应心理。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把握好科学分组、高效讨论以及成果总结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参与、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疑难问题有重要的意义。相互讨论可以使模糊的认识变得明晰,散乱的知识变得系统,零星的感悟变得更加完整。但是也不能随意开展讨论,适时地讨论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否则,不仅达不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反而会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障碍。小学语文课堂讨论有积极的作用,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思维容量,它还能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适时而有价值的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加强讨论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开放性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局限在老师给出的答案中而不再思考。讨论环节的增加则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问题的结果,从而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境遇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语言规范准确力。

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3.语言含蓄幽默力。

语文教学语言的含蓄,指的是含而不露,语文教师只引导思路而不告诉结论,不讲本意而进行烘托和暗示,让学生思而得之。语文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含蓄幽默的语文教学语言是耐人寻味的,它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像力,去丰富和补充语文教学内容。它有如宜人的春风,拂得学生心智激荡,乐得学生学而不倦。

三、课堂讨论虽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应掌握好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科学性,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讨论的价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开展讨论,要有的放矢,所讨论的问题必须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服务。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的课堂讨论却成了为完成任务而设定的一个环节,所讨论的内容没有任何价值。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是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发展,但有些教师只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点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学生讨论刚刚开始不久,有时甚至才发表了一个意见,其他同学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匆匆收场。这时,学生的思维尚未碰撞、激活,讨论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而且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学生未完全弄懂,在学生“讨论”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使学生大惑不解。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浪费了时间,使讨论仅仅流于形式。

对于教师来说要在课堂上能放能收是一个难点,但目前教师在设置课堂讨论这一环节时,往往是设置一些话题抛给学生自己讨论,就在一边旁听,以至讨论的内容跑到话题之外去了也不加以引导,看似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讨论的实效性很差,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没有帮助,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效课堂必须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但问题是,小组合作大多即使安排了,由于事先缺乏合理的分工,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讨论也没有目的性,其他人无所事事,甚至说闲话,不参与问题的讨论。因此,在课堂讨论时应该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讨论环节还有助于与大学教育接轨

中学教育使学生过分的依赖老师的作用,往往使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后产生严重的不适应。一方面,自我约束能力不够,猛然来到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不能很好的自觉学习;另一方面,学习能力不够,在大学中不能有效的获得知识。由于以上两点致使很多本来十分优秀的学生在大学中逐渐被淘汰,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十分严重的问题。如上文所说在课堂中对讨论环节进行加强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不适应现象的产生,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其中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加强讨论环节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科学地安排这一环节。提高教学品质提升学生的素质,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环节语言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