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多向交流的实施途径

2016-05-14 11:07刘丽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交流家长语文

刘丽芳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教师“唱主角”,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在琐碎的提问之中,所需要的正确答案也随之而产生。学生只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成为做题的工具,接受知识的“桶”。要切实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生生、师生、家校多向交流,充分调集、利用校园资源和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从而推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师生之间充分交流

课堂教学应焕发新的光彩。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世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觉得工作是快乐的,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从而觉得上每节课都是生命中最大的满足。当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那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

比如在教学课文《寓言二则》时,我充分感觉到工作的乐趣。课前我设计了详尽的教案,上课时按照预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到了分角色朗读环节时,我说:“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一读,读出自己的体会来。”此时班级中一位平时挺胆大的同学说:“老师,我们小组想演一演,可以吗?”我心头一颤,灵机一动。我班不是学校“语文与艺术共振”课题的实验班吗?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好好锻炼锻炼。于是,我根据学生的提议临时决定改变教学计划。我紧追问:同学们,你们愿意向困难挑战吗?(愿意)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篇课文变成课本剧,演一演吧!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极了。各自找同伴分小组开始编台词,演动作。经过十多分钟准备之后,我先让一个准备得比较好的小组练演。结束之后,让全班同学一起评一评,议一议,互相取长补短,继续再演。之后又抽了几个小组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此学习,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更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布置回家延伸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第二天,家长的反馈作业上,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表演才能表示惊异,有的家长也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在语文表达能力上的欠缺,今后要加强对孩子表达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得到训练,语言水平得到提高,当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较之以前那可就浓厚多了。

二、教师与家长充分交流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很喜欢看电视。家长说:我的孩子除了看电视,别的什么也不管;我的孩子双休日休息就是看电视、上网等等。电视、网络等属于“感受性媒介”,而书报、杂志等属于“理解性媒介”,学生喜欢“感受性媒介”这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感受性媒介”中转移到阅读学习上来。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当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快乐,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首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在家庭中积极营造。阅读相对于看电视来说,是一件需要努力付出的艰苦的事。在家里培养学习的气氛,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习。父母是孩子最好最有震慑力的老师,孩子在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成长,他的阅读力会被潜意识的影响。其次,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孩子的语文应用能力。平时,在父母的引导下多外出游玩,抓住身边的景物对学生进行教育。如今天看到了一个突发的现象,让你的孩子写一写,说一说。老师看到学生的周记或与学生交流时,一发现这是个不错的题材,就可以与全班学生一起探讨某个社会现象、新兴事物等。针对现在社会上物价上涨下跌等,某位学生在周记中如是说:今天我与妈妈一起去菜场买米……现在农民的耕地越来越少,今后该怎么办呢?这是学生最后的感慨。看到此,心里又是一惊。

因此,家长积极地参与配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样的学习,我们的家长还须担心孩子的成绩无法提高吗?我们的老师还须担心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吗?

三、家长与学生的充分交流

学习就其本质来讲是社会的、合作的、共性的。教育与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是双边行为。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否则会形成学无所用之地的局面。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语文成绩差是学习不努力。其实不然,学生在学习时要讲究策略的。让孩子掌握正确地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解燃眉之急。语文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学习语文只有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看多练,才能有实效。家长与教师共同合作,就能起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家长在家中积极配合并培养。学生的语文水平怎会不提高呢?其次,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语文要有坚持性。辅导学习语文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抓一阵,工作一忙,家务事一多就丢下不管。这也是一大“忌”。为了让家长与教师共同配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我们可以开展许多行之有效的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与家长一起学习语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学习。可以设计一节作文训练课:《我最亲近的人》,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长,可以从外貌、事例等方面来说一说。再让学生讲一讲父母什么地方最关心爱护你。最后说说心里话。父母可以在旁指导点拨,多次组织学生与父母的双向交流,教师只是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我想,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一定会很有感情,一定会让我们感动的。

语文教学是“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地积累中,持之以恒地熏陶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学生、家长互动,形成多向环流,增加沟通,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猜你喜欢
交流家长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