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

2016-05-14 12:41李文侠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品课堂情感教育渗透

李文侠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将情感教育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让学说既有知识的积累又能实现情感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品课堂;渗透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因此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

增强时代性,趣味性,坚持以情动人,在“新”字上想办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初中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基于这一点,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知识既轻松又有收获。比如:八年级上册讲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一节时,课文中提到了游子吟那首诗,我特意安排同学们一起来朗读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报得三春晖。”从学生们低沉的嗓音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在讲“诚实守信”这一框时,我给学生们讲了南京冠生园用过期的原料做月饼坑害消费者被曝光而破产的教训,然后又讲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诚信月”活动。我问孩子们,自己是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谈想法,表决心。我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好了,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也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在的学生有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挖掘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要想让学生超越教师,教师必须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力交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答案。新形势下,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理解能力。新教材不同于以往的教材,它的内容更加精炼、知识更加新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形式上力求突出直观性、多样性、趣味性。新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引入了大量的生活范例及“相关连接”内容,巧妙设疑,隐藏观点,因此,领会教材,以本为本,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教材的这一变化要求教师立足课本,课前把握课标,精心备课,吃透教材,课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与学生一道,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解读教材范例,揭示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点。教师只有全面理解把握教材,才能圆满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才能在这种教学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师要树立自身的德育意识,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尚道德的人,前提是教师本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德教师更应如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每位同学,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自觉地、创造性地激发自己的力量和才华,真正做到正确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例如:每节课、每个班级上课起立师生互相问好时,我每次都要做到立正站好、首先向学生鞠躬问好,因为我想通过自己的举动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尊重。由于教师有了这种德育意识及相关行动,学生在上课问好这一细节中都表现得非常好,因为他们会认为:老师课课如此,从不偷懒,平等、尊重地对待我们,我们也应该尊重老师,同样,对待他人也一样。

四、尊重生命平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成全每一个可能健全的生命”。“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一切都因我们活着才有意义,因而我们有义务让每一个学生怀着希望去努力活得更好,在成全每一个学生的同时成全我们自己。生命教育课堂要使学生从封闭、灌输走向开放、和谐,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探究感悟与体验人生,获取真知。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为此,教师要设法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允许学生来动摇自己的“权威地位”。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大量的实证研究一再表明,作为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品质是热情和温暖。所以,生命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也是针对教师的。如果我们的教师死气沉沉,有气无力,充满抱怨,不懂得享受生活,我们就很难创造一个真正的学习情境。

注重情感教学,实现德育渗透。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因素,思想品德课要上好,就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不能上成说教课,而要投入丰富的情感,把自己高尚的道德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切实的感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良好的心理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起优良的思想品德。在思想政治课中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共同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思品课堂情感教育渗透
培养初中学生思品课堂学习兴趣的经验与思考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思品课堂怎样不让学生“跑龙套”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