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澈之中见清湖

2016-05-14 13:38梁多多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国画老师

梁多多

崔清湖,1974年生人,自幼酷爱美术,现为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会员、衡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衡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衡水市桃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盟员。2014年9月国画作品《生机·茂》入选河北省“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2014年7月篆刻作品入选河北省第二届篆刻展;2014年11月在衡水当代美术馆举办“甲午圈里八友作品展”;2015年10月在衡水当代美术馆举办“造物游心·崔清湖国画小品展”。

初识清湖老师是在中国画学术研究委员会的微信群里。群里面当代中国画的高手云集,艺术观点也是百花齐放。各种流派、各种思潮,以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在这里汇聚,是一个很好的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大师们偶尔也汪洋恣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上传到圈子里,供大家欣赏点品,就这样我有幸看到清湖老师的小品画《老烟袋》。

这幅画把我一下子带回到遥远的童年。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离世多年的曾祖母就时常拿着这样一只长长的有烟杆子的老烟袋,紫铜的烟袋锅、琉璃的烟嘴,有着木质的花纹。上面时常拴着一个后辈们给精心刺绣缠枝莲花盛开的烟口袋,里面装的是一把黄澄澄的有着奇特香味的旱烟。老人家一双小脚,在正午的阳光下看着围绕在自己膝下淘气的曾孙们,有太淘气不听话的就伸出大烟袋轻打一下以示训诫。这是曾祖母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这份记忆在清湖老师的笔下重新展现,照进我的生活,勾起我对远去童年的无限眷恋和对离世亲人深深的怀念。

从此,我开始关注清湖老师的作品。

我喜欢他的画。画为心声,他的作品细致婉约,在清澈委婉的悠远细腻中感悟人生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旁若无人的信笔挥洒中体会做人的豪迈与潇洒,在呕心沥血的精勾细染中体验心灵的空寂与苍茫。

我欣赏他的用笔,这与他的书法分不开,人们常说看画先看字,我认为极其有道理,中国画实际上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是单纯的绘画。诗、书、画、印作为画面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这在明清时就有定论,然而真正达到四艺皆精的艺术家是少之又少,画面的笔墨纷披最能考量画家的素养,他是作者心灵的物化,又是文化积淀的显象。线条的疏与密、长与短、浓与淡、干与湿的铺排是对各种矛盾的设置与化解,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生发。

中国文人的心里一向有笔墨情结,一团墨迹的深与浅是文人心绪的自然流淌,人们看画如看人也就是说画如其人。

清湖老师的画饱含着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待生活的无限深情,在他的艺术杂项类绘画作品中,你能看见中华大地上的时代变迁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他的《古琴图》与《笛声》中你可以听见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感伤和天阔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渔阳鼙鼓动地来,骊山梦碎唐明皇的大唐悲歌。你可以看见才子佳人踏歌而来,身后是滚滚红尘舞尽的天涯。

在他的生活杂陈中扑入你视野的是木匠师傅用的刨子、市井生活中的秤杆与秤砣、账房先生用的算盘珠子、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的扫把、笤帚。这些曾经生活中常见的物件有些离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渐行渐远,但它给我们讲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朴素道理。

在他的《香十德》《一花一世界》《拂尘图》中你可以看见西方佛国的理念与中华道教文化在这里有机的碰撞与巧妙的结合,普罗大众,揭谛揭谛、修心修德、善莫大焉。

在他的生活百事图里你看见的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各种蔬果活脱脱地展现在你的面前,红的娇艳、青的翠绿,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菜刻画得细腻,脉络清晰汁水饱满呼之欲出,画家说白菜谐音为百财,招财进宝,寓意生活的美满与幸福。《拨浪鼓》与《宝葫芦》展现的是两种无忧的生命状态,年少稚子的天真和耄耋老叟的悠闲,与夕阳初日一样鲜红美好。

诗言志,画咏情。画面题诗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它使得画面充满文气,读出胸臆的诗句常常可以窥见隐藏于作者灵魂深处的情结。在清湖老师才情的世界里,一首首题画诗使得每一幅画的意境延伸画外,看画读诗会让每个观者展开无边的遐想。

早春一枝泛着鹅黄色的嫩柳在清湖老师的笔下有这样的诗句:“雨后青山破嫩芽,江南草色一时斜。有劳初日红春柳,漫遣东君罩彩霞。诗盖玉,水剪茶,书生阡陌两桑麻。西风采得云一朵,赠予伊人聊作花。”料峭的北国之春在他的笔下滋生出氤氲江南的味道,柔情婉转,展现的是一片春和景明的盛世繁华。他把一支桃花点染得分外妖娆,感叹春光易逝——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哪是春住处,真想邀它同住。这些优美的题画诗是清湖老师空寂心灵的独白,彰显出画家的审美品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湖老师的作品画面不乏书卷气,情调的把握与书法的结合使画面的笔触与线条具备了独立的审美意趣。粗细和谐、疏密有致的枝干编织出了一个线面的交响曲,这种以线为面的美来源于他对中国书法的多年临摹与修炼,多年来闻鸡鸣而习字,横平竖直的中国方块字、一撇一捺的楷书告诉人们端庄生活,书写的是儒生的思想,体现着中国文人心里的方正中国。

他在笔与墨之间恰到好处的把握,对物象了然于心,使画面清新自然充满了节奏感。作品的意境得益于题诗的引申,他别出心裁的题画诗句,常常给人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般的引导,使观者的思绪漂移于画面时不经意地追随入画家的灵魂深处,与之产生共鸣。

清湖老师说:中学时代是他一生最美的时光,他跟随自己的启蒙老师薛根深先生学习篆刻,篆刻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标志符号,许多文牍、典籍、信札、书画上,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篆刻印章,不但印文各异,印体的材质和形象也是五花八门,它们不仅是一种个性的象征,同时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闲暇之余他会把玩一方印石,在石头的纹路里思考入刀的深浅,在纷纷落下的石屑中参悟人生。

中国人推崇作画先做人,人品即画品。心地不善的人即使有能看得过去的东西也不为人所重,君不见如秦桧、蔡京、康生之流的书画未必不是能看得过去的东西,但人皆以收其为耻辱而人见人毁,故不传于世。清湖老师为人质朴,处世内敛低调与人和善,对待友人豪迈中不失缜密与细腻,随和诙谐中蕴含着坚毅与刚强。他喜欢交朋友,山南海北耄耋弱冠尽皆有之,尊重朋友珍视情谊。

真正的艺术,一定不是曲高和寡,它一定是带有温度的,在某一细节处撼动人心照见过往。它是一股清澈的温泉缓缓注入你的灵魂深处,在那里营养每一颗种子,成长之后大放异彩。就如同清湖老师的小品画,清澈透亮。在你闲暇之余细细品味,领略其中的美好与感动,驱走苍凉,温暖人心。

猜你喜欢
中国画老师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追老师
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