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助推历史225新模式教学

2016-05-14 03:38李昌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有效教学历史

李昌华

【摘 要】历史课堂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历史有效教学。以225教学模式为依托,凸显学生的学习地位,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并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推动历史教学改革。本文分别从自主学习与展示,教师引导与讲解,布置复习与预习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以生为本;历史;有效教学

历史教学具有肩负着对知识拓展、人文素养和历史素养培养的作用。为此了,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历史教师要以此为重任,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历史素养。特别是225教学模式的倡导下,在课堂教学中要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其中特别强调了学生先学,然后老师根据学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最后并提出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和下节课的预习要求。整个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引导和指导。从而最终实现历史课的有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历史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与展示

初中生处于成长与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的认知模式也正常形象想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因此学生就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此,促进历史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中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等,让他们的动脑、动手和合作等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而225教学模式中,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展示,让学生用读、写、讨论、对抗、讲解、辩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展示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表达,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以此激发学生课下的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时,学生通过课前对“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学生在课前进行材料的收集和阅读,为了在课堂中更好的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展示与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了“秦兵马俑演示到世界八大契机”为主题,分小组探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阐述对这一主体的认识。学生先前已经对这方面的资料进行了收集,然后通过在加工变成对游览世界奇迹进行解说。在这样一个展示的环节中,学生先进行合作,然后进行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自主学习和展示的环节中个,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秦兵马俑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动性得到体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课堂教学实效。在课堂中把自己的学习自学的成果进行加工、展示与交流,能够提升表达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能力。老师也可以同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后进行针对的教育,在通过引导和精讲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二、教师引导与讲解

通过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度进行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对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达到掌握本课全部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225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结果以及课程目标要求,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以及规律性的知识进行精讲点拨,归纳整理,提炼方法,形成规律性的逻辑定式。老师讲解学生不会,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是通过引导和点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学习历史“辉煌的唐朝文化”中关于唐诗的这部分教学内容,学习和理解我国著名的唐朝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诗歌特殊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度内容。这些作品有的是在语文课文中已经出现。为了引导和学生学习,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创设了在诗歌欣赏中配备音乐,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鉴赏。这样就做到了用语文角度去欣赏,用历史的角度分析诗歌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等。学生不能力解决再进行精确讲解,对杜甫的《八阵图》,学生都能从语文角度去理解,诗词意识。对于为杜甫会写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诗的特点在哪里,学生很难把握。历史教师就可以进行精讲。告诉学生这首怀古绝句,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表达对诸葛亮的赞誉与怀念,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杜甫的诗歌是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要体会诗词的深层还有,就要挖掘其历史背景和原因。当时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由此杜甫由物生情,特别是诸葛亮的才学感到惋惜。以此通过怀古,学生能理解作者是一位悲观主义,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这一时期,诗人的命运也与国家和人明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唐诗处于鼎盛时期的原因,也是成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石。

三、布置复习与预习

要促进历史教学实效,不仅仅是在课堂,课外学生的复习和预习比较重要。为此225教学模式要求在最后五分中布置有关复习和预习任务,教师并进行指导。教师发下一节课内容的导学案,提出复习和预习要求,明确预习重点、难点突破的方法,明确学习范围、参考书籍和基本要求。导学案中预习内容为主约占三分之二,复习内容约占三分之一。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中知道课下说要做到时期,为下学习节约了时间,同时对复习和预习中不明白的事项,可以在课堂中及时向老师求教,这样学生复习和预习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例如,预习“政权分立与民众融合”的内容是,在学案中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①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②要说出人口迁移和民族交往对江南开发的史实;③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有效措施。这三项预习的任务是从不同层次让学生进行学习,层次逐渐深入。老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升了历史自主学习的实效。225教学模式注重了以生为本的学习,强调了学生的先学。让学生在预习指导下进行学习,能提升学习的效果,也为课堂中探讨和解决生成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有效教学,是我们进行225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体现。在教学中我们实施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打造了历史高效课堂。历史课堂中,我们充分的落实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潜能得到释放,从而实现学习效果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建龙.也谈历史课堂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4,21:20.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有效教学历史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新历史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