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阅读能力

2016-05-14 04:39方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方法小学数学

方辉

【摘 要】我们经常说语文阅读能力,很少说数学阅读能力。小学数学阅读能力也需要培养。近几年,小学数学普遍比较差,令相关领导、老师特别担忧和困惑。究竟为什么会出现普遍下降的趋势?是老师不会教了吗?是学生笨了?原因当然有多方面的,其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差是原因之一。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有的停住笔头不动,有的苦思冥想眉头紧锁,这时,如果老师将题目读一遍,强调重点的字眼,或者加以停顿、重音,学生就恍然大悟,马上列出解题算式。这说明学生对题目的重点词句抓得不够明确,从而不能快速正确的答题,由此可见数学阅读能力极大地影响着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方法

一、直面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的老师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来,又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给学生,进而忽视对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似乎研读数学教材仅仅是老师的事,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却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觉得自己只要听懂课就满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一本书快讲完了,而学生仍没有掌握多少,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知识学了一大堆而能力却提高不多,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阅读中逐步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此专家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数学阅读进入课堂

鉴于数学阅读上述重要教育意义及其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笔者呼吁数学教育界应将数学阅读教学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绝不能盲目照搬语文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尽快加强数学阅读的心理机制、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及数学课堂上如何更好地运用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同时将数学阅读请进课堂,为此:

(1)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

(2)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课堂阅读指导策略,努力借助于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当教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教科书时,教师最好选择几段书上的内容,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

(3)数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的自觉性。同时注意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以好的阅读材料,

三、探寻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现代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展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进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楚的问题,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另外在数学阅读中也常要求在思维形式上频繁变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所有这些都要求阅读者要有灵活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也正是数学阅读所能培养的思维能力之一。

四、数学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大量的错误主要来自“没看清题目”,作业一发下去,将题目读一遍,大多数学生就会订正了。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读得不好,教学还是功亏一篑。近年来教学中,越来越感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数学阅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强烈的需求。数学能力的强弱与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也正是在充分认识、理解新课程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调查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多年的教学的理解上,决定从研究有效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入手,遵从新课程理念,着手研究、试验在课堂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数学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做事情总是几分钟热度,所以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很难一直保持认真听讲的状态。为保障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习惯具有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不由自主地主动阅读。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小学生对于动漫作品及童话故事、绘本等素材都非常感兴趣,利用这些素材吸引学生研究,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

2.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教师应该注意将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素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观察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分析他们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可以将课文中大部分词语及段落的意思掌握,就证明他们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反之则说明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3.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懂得适当地抛出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我国小学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个问题,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弊端很多。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路,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阅读习惯培养非常重要,大量的实践证明,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因此抓住这个特殊的时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健康和积极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盖野、刘相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内蒙古教育.2005年

[3]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4]小学数学阅读教学论文范文

[5]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方法小学数学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