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

2016-05-14 05:38陈慧燕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情景任务型构建

陈慧燕

【摘 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课程标准》提倡教师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学习语言。布鲁姆也曾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是的,创设情境,教师以“情”感染学生,以“境”培养学生,拉近英语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本文结合新课改理念,选择真实型、仿真型、任务型和探究型等几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做阐述,和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教学情景;真实型(创设);仿真型(再现);任务型(构建)

探究学习型(设置)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交流思想的工具,脱离了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的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从中领悟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结合新课改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几种教学情境:

一、创设真实情境——真实型

现实客观存在的社会是学生知识建构不可缺少的资源和运用知识不可替代的学习情境,在形式多样的真实客观存在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教学,不仅拓宽了教育的空间,还能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如:教学新标准英语第五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一课时,我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先用英语发口令让学生绕操场慢跑一圈,然后拿出足球告诉他们:“Today, we are going to play football. Im wondering who can play football well. And who can be in my football team”。说完,分男女生围成两个圆圈来练习“control the ball”及“catch the ball”等重点新知。接着,运用“……can control the ball well”, “……can catch the ball well”等句型,挑选队员组建足球队。通过创设这样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恰当的应用,快速高效的引导学生掌握了本模块中的句式。

又如:在教授too big;too small;just right 等词汇时,可利用实物辅助教学,把比较大的衣服鞋帽套在某位个子小的同学的相应部位,把比较小的衣服鞋帽套在某位个子大的同学的相应部位,把合体的衣服鞋帽套在某位身材中等的同学的相应部位。这样,同学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认识了新的词汇,还能举一反三恰当运用。

二、再现真实情境——仿真实型

教学中受时间、空间、财力、物力等限制,不可能每节课都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中。因此为满足教学需要,我们也可以采取模拟现实生活情况,创设仿真型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如教学《 How many do you want?》一课时,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不太可能带着五十几个孩子到超市里进行购物,于是我就准备了bananas、apples、grapes、peanuts、sweets、juice、noodles、cheese等实物卡片及单价标签,将讲台布置成超市。同时,将打印好的“人民币”发给学生,要求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先交流讨论决定购物清单和钱款分配,再选派代表来“超市”购物。在整个情境中,学生通过讨论将想要的物品列成购物清单,然后模拟购物活动,既复习了“banana、apple、grape”等词汇,又学习和巩固了What about apples/bananas/...?和How many/much do we need?等句型?一举多得!

三、构建驱动情境——任务型

在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定的任务,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要求自己去说、去问、去交流,而语言便在任务型情境中得到了运用。例如:在教学《There are twelve boys》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大家来找茬》

任务:大家来找茬

目的: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

操作过程:

(1)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给每一组学生分发具有几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两副图。(每一组的图不同),

(2)提供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内用There be 句型讨论两幅图的不同之处。(如:There is one apple in Picture 1.Theres no apple in Picture 2. There are two bananas in Picture 1.There is one banana in Picture 2.)

(3)收回图片,小组间比赛开始。教师用多媒体放映图片,每组用一分钟时间来说出不同之处,正确使用There be句型说出一处可得一颗星。(顺序已写在发给学生的图片后面)。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一边观察图片一边交流,语言在运用中得到诠释,在活动中有效拓展。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小组合作精神在竞赛中得到了培养。

四、设置问题情境——探究学习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遇到问题时,很难发现问题的关键并形成关联反应解决问题的情况。他们不清楚怎样把现在的问题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的解决眼前的难题。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继续创设学习情境,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营造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连续性。

例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导出几个简单的现在进行时的句子“She is talking to her friend. She is listing to music. He is playing with a toy train.”,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的共同点之后,再呈现“She is writing a letter .I am listening to music. They are rowing a dragon boat. Amy is running.”等几个不同主语及“be”动词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be”动词因为主语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形式,及“动词+ing”的不同变化规则。此时学生受问题的吸引会思维活跃,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结果。这样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对通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规律印象深刻,而且,当他们经过努力思考的结果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认可后,还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也更能促进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践证明,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需要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将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中,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

[2]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张莺.《小学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余文森.《课堂教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8.

[5]庄秀伟.《浅谈小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创力网,2008.10.

[6]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猜你喜欢
教学情景任务型构建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任务型”英语教学课外延伸的APP模式研究
汉诗英译概述及任务型教学探微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例谈教学情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