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16-05-14 06:37赵其刚杜平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7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导师分层

赵其刚 杜平

(课程)综合改革两个试点省市之一,并公布了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随着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高考方案的出台,为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我校结合实际,探索并实施了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

一、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原则

1.尊重差异和机会均等原则

分层走班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发展方向。学生的分层建议主要参考学生成绩、学生意愿,成长导师和家长则给予每位学生学科层次的参考意见。

2.关注当下与着眼未来原则

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既要满足学生当前升学考试的需要,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根据2017年浙江省高考方案,学校选择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3.动态反馈与递进调整原则

在每学期初和期末,按照本人申请、家长同意、备课组审核、教务处备案的流程进行分层调整。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

二、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生管理与评价

1.适切分层走班

我校根据高考改革方案和学生实际,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分为两层,对应学生的B、A两层:对于B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达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基本要求;对于A层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运用,达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发展要求。

学生分层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依据,学校教务处按每门学科总成绩(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划定每门学科的学习层次,学科层次中的B层比例为67%,A层比例为33%。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学科层次选择的参考意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意愿,并考虑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填写分层意愿表。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学校教务处和学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分层,编排分层教学班课程和配备教师,形成“一生一课表”。

2.合理搭配班级

以2014级学生为例,共有12个班级,学校将这12个班级分成4个教学单元:1-3班为第一走班教学单元,4-6班为第二走班教学单元,7-9班为第三走班教学单元,10-12班为第四走班教学单元。分四个教学单元,是为了兼顾流动与稳定的关系,便于教学与管理。

3.动态调整分层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在每个学段结束后到下学期开学前,经家长同意,向备课组提出调整申请,经备课组审核通过,交教务处备案。原则上,A、B层之间可以进行双向调换,A层学生可随时提出申请向B层流动,但单科成绩(分层成绩)位于该层20%以后的学生不能从B层换到A层。

4.学生走班管理

一是采用“任课教师是核心、成长导师是助手、学生自身是主体”的三重管理并行模式。

任课教师是管理核心。任课教师不只是教学班的管理核心,还是教学实施、纪律保障、财物保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每节课,任课教师都既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成长导师是管理助手,每位学生都会配备一名成长导师,每位导师负责大约十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导师将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学生进行选班、选课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自身是管理主体。教学班设班长一名,负责上课的出勤点名、纪律维持和卫生监督等工作。教学班各科均设三名来自不同班级的课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_层面学生的作业等工作。

二是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按照一定标准划分层次,并不意味着这个层次的所有学生都具有同等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生彼此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通过成立“互助合作小组”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提高。

5.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我校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表现提出了“积极学习、独立思考、灵活表达”的发展目标,在《学生学习过程及评价记录册》中明确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设置了“出勤、态度、表达、合作、作业、备注”等课堂学习记录内容,整合多方面的要素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师管理与评价

1.合理配备教师

在配备教师时,同一层的教师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业绩等,做到组合最优化。B层教学要“低起点,小步子,重基础,勤反馈”,A层教学要“遵课标,强基础,重方法,显能力”。

2.分层开展备课

教师备课应以教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为主要依据。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集体备课,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分层探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作业编写、教学进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3.增量评价教学

对学科教师的教学评价关注动量变化,实施发展性评价。对于教师,学校关注的是在分层走班之前教学起点是怎样的,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结果又是怎样的,这其间的增量,才是教师教学取得的成效。

四、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1+X”教师配备确保教师走班上课有补位

学校将语文、数学、英语每门学科的六位教师分为两个学部,以三个班级为一个走班教学单元,每三位教师两个教学单元。排课时,两个学部同一学科不同时上课,以确保一个学部的教师不能上课时,另外一个学部的教师可以替补。

2.成长导师全程指导确保走班教学管理不缺位

分层走班上课关键在管理,固定的教室,流动的学生,这种形式不如原先固定的行政班形式那样好管理,如果放任自流,必定会导致走班失败。因此,通过实施成长导师制,由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确保管理不留死角。

3.引入竞争调整机制确保学生分层学习有流动

学生分层后,如果“一分不动”,那就相当于给学生打上了标签,优秀的学生可能不受影响,但暂时成绩较差的学生,信心可能受到打击,因此,分层后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调整,以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为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做出努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导师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导师的猫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