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

2016-05-14 07:08马莉
艺海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国

马莉

〔摘 要〕音乐史是研究、探讨国内音乐自身特点与发展路径的一门学科,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近代音乐史学继承传统音乐学出发,探讨了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并分析了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的特征:“通”和“变”,以期能为日后国内音乐稳定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关键词〕中国 音乐史学 近代转型

在中国近代,国内音乐史逐渐产生与发展,并在重要时期实现了近代转型。中国音乐史学主要是对音乐史本身的规律进行研究讨论,确定对音乐史全面认识的一门学科。中国音乐史内涵主要有4个方面:史实、史学、史料和史著等。在近代发展过程中中国音乐史经过转型,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意义的音乐史学。

一、中国音乐史学对传统音乐的继承

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体系,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主要在其文化延续性上表现出来,因此,中国音乐就呈现出对另一种历史的继承。在晚清音乐史的影响下,国内近代音乐史的阶段性集成了晚清音乐的一些特点,呈现出一种音乐史学发展的延续性。晚清时期虽然在国内经济和政治方面比较落后,和外国列强之间存在差异性,但是应全面了解认识这一阶段国内音乐学术研究获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影响国内近代音乐史的因素,这些都是国内近代音乐史学转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近代音乐史学继承晚清音乐主要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清代乐志、典制体等,从而在研究与阐述清代乐志过程中,让国内近代音乐史学得到延续性发展。《清史稿》是清代史学代表著作,其内容主要使用篇幅方式对乐理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做了相关记录,这不仅说明了清代重视乐志的发展与音乐史学的地位,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清代史学考据研究法在国内音乐史的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而典制体是国内史学著作方法的重要分支,主要以典章法制为主,以时间为脉络,对国内古代典章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详细论述。典制体在清代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史学发展的潮流,在这个潮流中也进一步梳理总结了国内音乐发展的情况,并且越来越注重国内少数民族音乐带来的意义,详细记录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乐器种类、乐曲结构和表现方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音乐体制,为国内音乐史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国内近代音乐史以晚清音乐史为起源,继承晚清乐志和典制体,从而为完善历史和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

(一)中国音乐史学——音乐史观的转型

在近代,随着近代史学思想与史学观不断发展,我国音乐史学的音乐史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并将近代史学思想与史学观协同转型的特点呈现出来。我国近代史学思潮与史学观主要有爱国主义思潮、辩证唯物史观以及新史学、现代新考据学等3大主流。在上述主流的影响下,音乐史观主要以显性或者是隐形转变的特点呈现出来。首先是在文化民族主义史观发展下音乐史观的转型。国内近代屈辱历史发展的事实,让文化发展以曲折前进的状态表现出来,文化民族史观得到人们的关注,逐渐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思潮。这个思潮主要体现在音乐界组成的战胜观念、模仿观念、反古观念和表情观念等音乐观念上,于是,给国内音乐史观带来了浓重文化民族史观色彩。其次,在进化论史观发展下音乐史观的转型。进化论史观给音乐史观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音乐有关的史著中,近代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直接在音乐著作中融入进化论著,而且在语言表达以及音乐内容叙述上处处散发着进化论思想的信息。同时,在同一时代的一些音乐家也受到进化论史观的影响。最后,在辩证唯物史观发展下音乐史观的转型。在五四运动后,国内史学因为唯物史观带来的影响,音乐史学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近代音乐史观的转型过程中音乐史观起到关键作用。

(二)中国音乐史学——音乐史著书写范式

编写音乐史学的每个步骤与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中国音乐史学家深刻认识史学工作的重要性。这一认识主要是指各个史学家在编写音乐史学过程中体现的历史文学、史料观点、编纂主张和历史研究方法等,是史学工作者认识音乐史学内容的外在形式,而音乐史著的体例和内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例取决于内容,体例也受内容体现的影响。近代音乐史著的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例如,传统音乐历史内容、作家综合音乐历史和西方音乐作品等。针对上述内容完美的体现,要求有相符合的体例形式。近代音乐家经过各种音乐体例形式实现编写音乐著作的目的,从客观上实现了音乐史著书写范式的转型,进而推动整个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这些音乐体例主要有:(1)具有主流性和显性的史著体例。表现为章节体通史著方式,根据西元纪年的形式对音乐史内容进行编排。这样编纂音乐史著的体例对新史学带来巨大影响,章节体推动了音乐进化论史观发展,具有优越性与进步性。(2)旁支次要和存在隐性的编纂体例,代表形式为编年和纪事本末体、指南和概论为代表方式等。由于在时代转型的影响下,编年与纪事本末体已经逐步失去原有的价值,而指南类和概论类的音乐史学著作却变成对近代音乐史学著书写范式转型进行研究的凭证。

(三)中国音乐史学——音乐史学研究方法转型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还原历史事实、进行历史比较研究与分析、解释历史过程等3个层次上。但由于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受近代新史学思潮的影响和感染,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优化与创新,逐渐向时代前沿的史学研究方向发展。近代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古史二重研究法、演绎研究法、历史演进研究法、碑志正史研究法和诗文正史研究法等,其特征表现为多样化和多元化。国内近代音乐史学的研究,通常情况下,以传统历史研究方法为主,传统文献和考证方法为辅。但是因为近代历史不断发展变化,推动了人们开眼看世界,并不断引进国外优秀文化元素,而音乐史学由于受其影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新型研究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音乐史学研究方法。例如,在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王光祈在研究音乐史学过程中不断引进外国学术研究方法;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也引入了古史二重研究法;而郑师许、朱谦之的相关影月文献中主要利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手段。总之,受国内近代思潮的影响,国内音乐史研究方法的转型得到实现。

三、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的“通”和“变”

我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属于一个“长时段”的历史发展时期,而近代,只是一个“中时段”发展时期,在这个“中时段”中又出现了 “短时段”。从1895年、1919年、1937年和1949年这些具有历史标志的突发事件上进行分析,这些属于外在标志,可能会对一时的文化外在形态、文化选择态度与文化观念带来影响。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在鸦片战争后传统学术转型成为近代学术,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选择继承与积极改造形成的结果,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学术转型的思想动力与内在基础。

对于中国音乐史学的1840年~1949年而言,由于受现代学术操作与西方进化论形式的影响,逐渐呈现出“近代性”的特点。在20、30年代音乐学术和史学背景完全契合,正如当代相关学者提出的:“刚开始大部分希望转型成创造“国民”社会,然后转型成创造“学术社会”,这些与文化类似的情况在30~40年代的中国音乐史论著与史家身上得到验证。例如,王国维“极其重视打通各种文学艺术门类的关系,比如,戏曲、美术、诗、舞蹈、词、音乐、曲和小说等,以开拓学术的眼界,让审视在历史文化网络中作为综合艺术戏曲形成、流变的主体。”

中国近代音乐史学作为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在确立过程中传统文化资源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史学家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非常相似,一方面他们幼习举业,有传统国学基础;另一方面,受西方知识的熏陶,他们能够了解西方文化。同时,这些史学家大部分在执教,其学术视野、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明显与“古代”音乐史学存在差异,能够在“通”的基础上,完成短时段的“变”,进而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学术阶段,为中西文化交流格局建设中国音乐学科与塑造中国音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中国音乐史学近代转型体现了“通”和“变”的特点。受近代思潮与西方进化论史观的影响,中国音乐史近代化的特点主要在“通”和“变”上发挥出来,即在认识传统的音乐史学上,与近代音乐史学的特点结合起来,让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实现转型,不断向音乐史学的巅峰前进。“通”是指知晓近代史学发展的潮流,“变”是指近代各种音乐史学转型的变化,例如,音乐史学研究方法、音乐史观和音乐史著写范式等,中国音乐史在通和变过程中逐渐实现近代转型的重大历史改革。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王文君.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初探[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6):150-150

[2]刘茜.浅析中国音乐史学的近代转型[J].黄河之声,2014,(5):113

[3]韩中健、谈欣.”中国音乐史学国际高端论坛”专家讲座述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4):158-161

[4]王书亮.中国音乐史学应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的探讨[J].音乐时空,2016,508(5):77-77,78

[5]赵维平.中国音乐史的学科建设[J].音乐艺术,2013,(3):73-74

[6]朱国伟.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对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借鉴作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38-45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