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思“变”

2016-05-14 07:08欧阳强
艺海 2016年7期
关键词:不变

欧阳强

〔摘 要〕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文化艺术瑰宝,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先贤的智慧之光,也是我们今天资以借鉴的艺术范式,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书法艺术的发展至今仍然根深叶茂,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书法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它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和喜爱。书法在日本、韩国已经很普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对书法艺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法国、美国、英国等。法国总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倍加赞赏,称之为神奇的艺术,这也说明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关键词〕智慧之光 艺术范式 “变”与“不变” 人文四大发明

“变”与“不变”其实是个哲学命题,但是对于书法的发展演变进程来说,亦是非常重要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于一切事物而言,“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书法亦然。

我在《“琴”亦思变》一文中提出,“琴棋书画”是中华民族的文脉源流,文化瑰宝。是我国古代先贤创造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人文四大发明。其作用不亚于时下公认的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即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可以说没有“琴棋书画”这一中华民族远古的人文四大发明,也就不会有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对华夏子民而言,因其有了这古老的人文四大发明,继而催生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诞生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四大发明。我国古代先贤创造的人文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巨大。“琴棋书画”对华夏子民的繁衍发展十分重要,其于益智训练大脑思维、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人文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智慧之花。其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文字和书法。

书法与文字的形成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互为表里,文字是书法的根,文化是书法的魂,书法是文字和文化的枝叶与繁花,也是文字和文化形成发展时期传承和传播的载体。书法与文字在发展时期是二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她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地得到完善,不断地求变、出新,更趋简便、合理。

追溯书法的源流,可以清楚的看到书法的发展,“变”在其中的作用。从最早的简笔岩画、图腾、象形、一些氏族部落的标记符号,逐渐发展形成象形文字,而后经历了一个相对而言快速发展期,到汉代趋于成熟,到唐代已近完备。由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小篆前,除符号图腾外的文字亦统称大篆)、汉隶、唐楷,汉字已经发展成熟,书体也已经完备。这是一个极具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时代。这是中华文明十分辉煌的时期,引领人类文明的时代。书法也就成为那个时代中华文明的标志,为世人瞩目而顶礼膜拜。各国争相派使者来长安学习汉文化和书法,更是向唐朝皇帝求取书法范本,带回各国,以便学习中华文明。

书法的核心本质是文字,更是文化。文以书传,书以文胜。文字因有书法这一载体而流传,书以载道就是承载中华民族的文脉大道。所以书法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书法的魂,文字是书法的根。书法艺术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其原因就在于自身的文化与艺术的双重属性,是一门需要技与道双修的艺术,单一追求技法的完备是难以成为书法名家的,其书作的生命力也是有限的,更谈不上其艺术感染力。书法名家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有精深的文化内含的书作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千年不朽的经典之作。纵观历史上的书法名篇无一不是书文俱佳之作。都出自极具文化修为的大家手笔。也就是说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要具备文化内含,要有文人气息,具有文采。远的且不说,就流传较广,大家熟知的名篇来看就是明证。汉隶《张迁碑》,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欧阳询《梦奠帖》,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等都是书文俱佳之作。书家写的先贤诗文名篇则更为普遍,这更能说明书法作品的双重属性,书法是一门既重视书写方法更应重视文采的艺术。也能从这些作品中看到演变的进程。

书法是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文字的出现,伴随着文字的演变进化而发展,逐渐成熟的。书法发展与文字的出现到演变成熟是紧密相联的,也就是说中华文字的演变史就是书法的发展史。这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极其有趣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象,值得今天的人们去认真思考,作深入研究。我们学习书法,必须对汉字要有所了解,对汉字的演变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真谛。

书法与文字对中华文化的作用而言,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也就是汉文字是根,文化是魂,书法是形。就是说书法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是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文以书传,中华文字与书法是中华文化的根本所在,中华文化和文字是书法的灵魂,书法是其载体,是其表达形式。中华文字和文化与书法的关系,打个形象的比喻,就是高科技时代我们要发射的卫星,就像卫星和火箭的关系,卫星就好比中华文字和文化,火箭就好比书法,发射之时是二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可以分离,卫星就可以借助另一种新的形式——引力而运行。中华文字和文化也一样,到了印刷和电脑时代,就可以借助印刷和电子的书刊和书信这一新的形式,得以传承和传播。

书法的发展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的,变化的,工具也在变,形式也在变,工具由毛笔、硬笔而进化为电子时代——电脑、鼠标替代纸笔,形式亦是由象形岩画、图腾、象形、一些部落的氏族徽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篆籀文、古隶、小篆、隶书、章草、草书、行书、楷书而进化为印刷“书”——纸质书、电子书。而不变的是成熟了的中华文字和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文明相传,万代不息。

书法本身的功能在历史演进中也发生着变化,由原有的实用功能和视觉艺术功能的双重功用,现将一部分实用功用交给科技带来的便利,而发展自身的更为强大的文化艺术功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由于书法的实用功能转让给了电脑和硬笔,所以一度濒于消亡,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书法的文化艺术特性在今天来看,则更为彰显,为世人所关注而获得重新认识。书法以其简略的点线和黑白分明的视觉关系,与中华文化和汉文字的深度融合和同步发展,中华民族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创造出了无数惊人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书法艺术精品,确实令世人叹服。

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文化艺术瑰宝,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先贤的智慧之光,也是我们今天资以借鉴的艺术范式,更是人类艺术发展史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书法艺术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其简洁的点线结构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黑白关系,具有哲理智慧的抽象构成符号意义,将被世界各国喜爱中华文化艺术的人们所接受和珍视。

书法艺术的发展至今仍然根深叶茂,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它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和喜爱。书法在日本、韩国已经很普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对书法艺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法国、美国、英国等。法国总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倍加赞赏,称之为神奇的艺术,这也说明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将极大地提升其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今天世界各国人们竞相欣赏和收藏的艺术品。为此我以中华书铭,作为本文的结尾。

中华书铭

炎黄子孙,华夏相因,仓颉造字,开启文明,人文始祖,书法天尊;字书一体,世代传承,互为表里,文化核心,文明相继,书以传文;图腾族徽,岩画象形,造化之本,文字之根;甲骨钟鼎,石鼓籀文,古隶八分,大篆归称;书法发展,演变创新,统一文字、小篆之功,李斯神笔,妙手天成;汉隶章草,简帛惊心,书变今体,晋代先行;草行鼎盛,二王至精,初成楷体,魏碑雄浑;唐楷巅峰,八法皆备,欧体定型,程式百代,智慧结晶,文明不灭,文脉传承;世界同享,人类共荣,艺林奇迹,书法长青,传承久远,中华独尊。吾辈期待,瑰宝共珍。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喜欢
不变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变”与“不变”
赌对“不变”
MaxMara 以“不变”应万变
四月泡桐“不变”的节奏
全国卷形势下高三历史备考的“不变”与“变”
逝去的菲德尔,“不变”的哈瓦那(观察家)
学术编辑在“互联网+”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全媒体时代健康类节目主持人的“变”与“不变”
美联储的“不变”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