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

2016-05-14 14:11李晓鹏
科教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李晓鹏

摘 要 文章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在介绍互联网思维,分析互联网思维下思政教育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互联网思维下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同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合作性、平等性、互动性与合作性的原则。基于教育原则提出在未来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明确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建立便捷的沟通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基于互联网教育应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形式。希望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30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spective,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et thinking, analysis of Internet-based thinking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i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thinking for a student-centered, focusing stimulat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while educational process should focus on the principles of cooperation, equality,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Play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media, establishing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dynamic; the principles put forward in the future education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be cle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ole-based worker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use Internet-based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form of education. 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thin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w media

1 互联网思维概述

互联网作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其诞生、发展到如今迅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过程中产生的互联网思维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即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方法、规则和精神进行工作、学习、思考、生活的新思维方式。①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逐渐成为影响和塑造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思维特质,其强调平等参与和去中心化等等,根本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

大学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中逐渐成长,是利用互联网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而且形成了互联网思维,他们会利用互联网解决生活、学习问题,适应网络学习方式。因此,分析、总结互联网思维特点,充分合理地发挥互联网思维的优势,将其运用到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去中心化成为核心,注重教育的平等性。互联网发展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其所产生的互联网的方法、规则和精神即互联网思维,它是以技术为支撑的社会思维。在互联网面前人人平等是由互联网无中心、离散结构所决定的。互联网参与者彼此平等,有利于平等交流互动。

传统的高等教育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教育者而非受教育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出现,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开始被高等教育教学实践接受,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逐渐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性。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育的互动性。社会学认为,“互动”是指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使彼此发生积极改变的过程。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而使彼此发生积极改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尤其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教育活动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活动双方的互动。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单向灌输式转向双向互动,自单一封闭式转向多元开放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与平台与学生平等对话形成双向互动,掌握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习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创新育人模式。

(3)以教育内容为导向,注重教育的灵活性。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互联网信息的共享,加速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大学生多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而非传统教材。互联网环境及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借鉴互联网思维的开放特点拓宽育人思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互联网思维的开放特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更多的教育资源聚集起来形成合力协同教育。③大学生思想状况复杂多变,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学生群体会有不同的思想表现,思想表现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教育内容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明确教育对象,在确定教育任务与教育内容基础之上,以教育内容为导向,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

(4)激发自我教育意识,注重教育的合作性。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合作性是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一方面,互联网是以各种网络协议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络;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信息传播途径交融,形成了新型传播环境。互联网的交互性、多方参与性等特点和传播路径多元化进一步放大,一个话题会在短时间内经众人参与而持续扩散,进一步凸显互联网思维的合作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更要围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特点等,通过新媒体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互动合作中获得成长。

3 互联网思维下思政工作的现状

互联网以其极强的渗透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首先,信息管理和舆论控制的难度加大,人们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中获取信息,信息获取依赖性减弱,因此,受教育者会选择性地接收甚至质疑教育内容,弱化了教育的导向功能。其次,大学生仅仅按照自身体验来判断网上交往行为是否合理,这种约束力比不上现实法律、道德规范的约束力。网络虚拟化使大学生的身份辨别更加困难,人性中的阴暗面缺乏法律、道德规范的约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越界。最后,互联网宣扬多样的思想道德观念,如果大学生在网上不能辨别先进思想道德,必然会导致道德失范。

受哲学科学中人本主义理论以及互联网思维的影响,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要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应对互联网对教育带来的冲击,高校管理者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且取得了成绩。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等特点,把互联网应用于高校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推送给学生,起到影响大学生思想的作用。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例如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微课程等。

4 互联网思维下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探析

4.1 明确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互联网信息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符合学生特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体地位,树立起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理念,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大学生主动践行大学生道德准则。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自己的主导与引领地位,明确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任务。④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大学生辨识价值观,引导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其次,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根据互联网思维“平等性”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要结合学生心理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学生形成自由平等的朋辈网络社群创造条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平等民主氛围。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在平等交流、协商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

4.2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建立便捷的沟通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与大学生在思想上有有效的沟通交流,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教育内容是否具有“亲和力”极大地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师生间沟通交流平台的搭建就显得非常重要。

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沟通,利用碎片化时间,能够营造愉悦轻松的谈话环境,给予大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教育工作者更容易了解学生思想状态。⑤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拉近与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摆脱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困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例如,可借助新媒体平台,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推送教育内容,达到有效引导的效果。

4.3 利用互联网技术,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行为动向

目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已在商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知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指导商业规划与宣传。例如基于用户浏览习惯的个性化推荐服务广泛应用于商业购物网站;基于学生对不同学习内容关注程度的不同,向学生个性化推荐拓展学习内容。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顺势而为,把高级信息技术应用到平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目前高等学校都在不断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种的教育教学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学生浏览网页内容的相关信息,如频次、时间、关注度等,这些数据反映着学生的行为动向,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把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规律挖掘出来,用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学生的行为动向,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4.4 基于互联网教育应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形式

相比较其他领域,信息技术尤其是高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指出,教育改革要与信息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作用,以信息技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课程形式出现,这类课程区别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例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汇集在一起,与移动网络相结合实现学习者的泛在学习;而微课以视频为载体,由教师系统讲述某一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当代在校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相较于其他群体而言,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化学习方式更易接受,因此思政工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且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信息,精心组织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顺应互联网时代网络化、碎片化学习的趋势,建设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使用混合式学习方法提高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注释

① 阮俊华.互联网思维与育人机制创新[J].青年教育,2015(3).

② 陈娟.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工作创新[J].吉林教育,2015(2).

③ 李书民.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5(4).

④ 黄海滨.大学生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5(1).

⑤ 张爱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