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幹”、“乾”之辨

2016-05-14 14:38吴荣荣
科教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义项

吴荣荣

摘 要 本文以“干”、“幹”、“乾”三字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论思想的指导下,对其义项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干”、“幹”、“乾”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比上古、中古、现代汉语三个不同时期的读音,最后本文对于《汉语大字典》“干”、“幹”“乾”三个字的字条释义方面的不足做了补充和修正。

关键词 干 幹 乾 义项 异同点 《汉语大字典》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5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干","幹", "乾" words as the study object, in the system under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ory, comparative study of its meanings, to find the relations and distinctions of "干","幹","乾". Contrast the pronunciation of ancient, medieval, modern Chinese in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the last article for the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干","幹","乾" inadequate interpretation of aspects of the note three words made additions and amendments.

Key words 干; 幹; 乾; sen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aracters"

0 引言

“干”、“幹”、“乾”本是三个不同的字,各有其音,也各有其义。后来由于搞汉字简化,“幹”()与“乾”()都简化成了“干”,这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在使用繁简替换时交叉错误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如在《光明日报》上也出现了“庄存与对于《公羊春秋》的研究整理未遵循干嘉学派‘笃学的考据方法……”,①“干嘉”当作“乾嘉”。许多字典词典成于众人之手,难免会出现错误。如《汉语大字典》认为“天干”中的“干”是本字,“幹”是假借字,其实不确。基于以上现象,本文将综合多本权威字典词典把“干”、“幹”、“乾”三字的义项一一列出。用表格展示其异同点。最后对《汉语大字典》中三个字的释义的举例不当、义项漏收等提出自己的鄙陋之见。

1 “干”的义项确认

按照汉字研究的一贯原则和方法,笔者仔细翻阅了几本辞书中关于“干”的释义。

“干”收录在《汉语大字典》卷一第405页,总共有19个义项:

(1)盾,古代用来挡住刀箭,卫护自身的兵器。(2)触犯;冒犯。(3)扰乱;干扰。(4)求取;干求。(5)干预;干涉。(6)关涉。(7)岸;水畔。(8)量词。(9)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10)通“涧”。(11)通“乾”。(12)通“矸”。(13)国名。(14)姓。(15)“乾”的简化字。(16)捍卫。(17)立;建立。(18)“幹”的简化字。(19)通“犴”。

“干”收录在《汉语大词典》卷二第912页,共计24个义项。此外,“干”在《故训汇纂》第681页,总共有148项解释,《汉语大字典》“凡例”中提到:“多义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排列”,“字典的义项排列应该有助于读者明白这个字所表达的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根据字义的类型,按照历史的顺序排列义项,就是在一个字头下面先列这个字最初表示的意义,然后按照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最后是假借义和通假义。国名、民族名、地名一般排最后”。按照上述原则,笔者将整合得到的17个义项进行如下排序:

(1)狩猎,进攻。(2)棍棒物,引申为量词竿。(3)触犯。(4)追求。(5)牵连,发生关系。(6)干预;干扰。(7)盾牌。(8)防卫;捍卫。(9)姓。(10)乾的简化字。(11)幹的简化字。(12)通“竿”。(13)通“幹”。(14)通“乾”。(15)通“岸”。(16)通“豻”。(17)通“矸”。

2 “幹”的义项确认

“幹”收录在《汉语大字典》卷一第409页,总共有24个义项:

(1)同“榦”,筑墙板。(2)胁,从两腋下到胁骨尽处的部位。(3)草木的茎。(4)做弓、箭、箫等主体部分的材料。(5)躯干。(6)事物的主体或正宗。(7)才能、才干。(8)强 。(9)志节;器量。(10)事情。(11)从事某项活动。(12)谋求。(13)古代官吏雇的奴仆。(14)用。(15)助。(16)姓。(17)正。(18)安。(19)通“干”。 (20)通“乾”。(21)死;完了。(22)用同“擀”()。(23)井上垣栏。(24)通“管”,主管。

“幹”收录在《汉语大词典》卷二第946页,总共有20个义项。“幹”在《故训汇纂》第686页,总计有87条解释。仍依上文所论“干”字整合、排序原则,笔者总结出“幹”的17个义项:

(1)筑墙端木。(2)胁。(3)事物的主体或正宗。(4)天幹。(5)才能;才干。(6)强。(7)从事;主管。(8)事情。(9)谋求。(10)使…正,治理。(11)安。(12)草木的茎。(13)体,躯干。(14)韓的异体字,表井边围栏。(15)姓。(16)通“簳”。(17)通“乾”。

3 “乾”的义项确认

“乾”收录在《汉语大字典》卷一第56页,总共有15个义项:

(1)冒出。(2)八卦之一。(3)因乾卦象征天,故指天。(4)指君主。(5)代表西北方。(6)代表男性。(7)干燥。(8)枯竭。(9)形容声音干涩嘶哑。(10)指拜认的亲属关系。(11)使对方难堪。(12)怠慢;表冷淡。(13)加工制成的干食品。(14)副词。(15)姓。

“乾”收录在《汉语大词典》卷一第784页,总共有25个义项。“乾”在《故训汇纂》第49页,总计有97条解释。仍依上文所论“干”、“幹”字整合、排序原则,笔者总结出“乾”的10个义项:

(1)八卦之一,乾卦。(2)天。(3)男性。(4)天子,君主。(5)西北方。(6)干燥。(7)枯竭。(8)徒具形式,表面的,虚假的。(9)副词,徒然,白白地。(10)姓。

4 “干”、“幹”、“乾”的异同

说明:一、二、三部已经将三个字的义项列举出来,为了更好地揭示三个字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三个字的“义项”、“通假字”“音”三个方面作出比较。“干”、“幹”、“ 乾”音义异同表(表1):

4.1 对表格的简要说明

“干”、“幹”、“乾”三字在义项上只有一个交集——姓。但三者表姓氏时读音不同。“干”读音为“”,如宋代的干犨;“幹”读音为“”,如宋代的幹道冲;“乾”读音为:“”,如唐代的乾思彦,明代的乾思健。在通假字方面,三者也有联系。由于“干”字写法简单,音与“乾”相同,所以常被“乾”借用。“乾”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是高于“乾”的,因为“干”的义项有十七个,而“乾”只有十个,所以幹常被乾借用。在读音方面,三者有共同的读音:古寒切,对应的现代汉语读音为。“干”与“幹”有两个相同的读音,即为古寒切,;居案切,。

4.2 与三字有关的复合词探讨

“干”

(1)【天干】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干通“榦”,读音为:“”。所以“天干”应该读成:“”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读的“”。

(2)【干将】古剑名。相传春秋吴有干将、莫邪夫妇善铸剑,为阖闾铸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干将读音为:“ ”。要与现在汉语中的“干将”(),表示能力强的将领区别开来。

“幹”

(1)【幹家】①主持家务;当家。《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女儿尚幼,未能幹家。”②指很能干的人。曲波《林海雪原》:“这个老幹家无孔不入,有空就钻。”此处要补充的是,在江淮方言一带,“幹家”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家务事很有条理和想法,常常用做形容词。如:“我们家孩子都很幹家。”

(2)【幹将】()是指有能力的将领。与“干将”不同,干将是指一种剑的名字。

“乾”

【乾雷】()和【乾雷】()字形一样,但是两个不一样的词语,前面的读音为:“”,对应的意义是:无雨伴随的雷。后面的读音为:“”,对应的意义是:西北方的响雷。

5 对《汉语大字典》中“干”、“幹”、“乾”三字条的补

5.1 对《汉语大字典》“干”字条的补正

(1)③中“干扰”可以和⑤“干预;干涉”合并为“干涉”这一义项。③中的例证A.《国语·周语上》:“王事唯农是务,无有求利于其官以干农功。B.《淮南子·说林》:“辐之入毂各值其凿, 不得相通。犹人臣各守其职,不得相干。这两例中的“干”用“干涉”均能解释得通。为了使《汉语大字典》中的义项更加简洁明了,此处建议将③中“干扰”和⑤“干预;干涉”合并为“干涉”这一义项。

(2)③中“扰乱”可以和②中“触犯;冒犯”合并为“冲犯”这一义项。②中的三个例证:A.《左传·文公四年》: “君辱之贶,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B.《国语·晋语四》:“若干二命,以求杀余。”C.《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具呈诉辩,有干列禁。”三例中的“干”用“冲犯”均能解释。

根据以上1、2两点,笔者建议将③中的“干拢”合并入⑤,将③中的“扰乱”合并入②。

(3)⑦岸;水畔。 所举例证A.《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B.杜甫《有客》:“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此处用干的本义或引申义来解释,不妥。因为“干”和“岸”为通假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说明:本以为“干”与“岸”可能是同源字或者是古今字的关系。因为“岸”为水边高地,有保卫防卫的意思,而干也有此意。并且“干”()与“岸”()音相近。高鸿缙《中国字例》:“厂字本像石岸之形。周秦或加干为声符作为厈,后又或于厈上加山为意符作岸,故厂、厈、岸实为一字。”②所以干与岸不是同源字或古今字的关系。故两者在意义上没有联系,“干”只是在“岸”中表声符而已。

(4)干,见母元部。竿,见母元部。见母双声,元部叠韵,属双声叠韵通假。例:《诗·鄘风·干旄》:“孑孑干旄。”“竿”表示竹的主体部分,即竹竿。《汉语大字典》中没有收“干”与“竿”的通假字关系,应当补收。

5.2 对《汉语大字典》“幹”字条的补正

(1)(二)③幹通“干”。此处认为“幹”为假借字,“干”为本字,这种说法是不确的。《别雅》卷四:“幹枝,干支也。”天干配地支犹如树幹配树枝。以幹为主,枝为辅配。只是古代的时候,古人为了书写方便,会用字形相对简单而音又相近的“干”来替代“幹”。所以“幹”才是本字,“干”为假借字。

(2)第14个义项将幹解释为“用处”,只有一个孤证:《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天生恁般逆种,与他说也没幹,由他罢了。”并且引用的还是口语例,难以令人信服。虽然在《故训汇纂》中有两例:A.《文选·王俭〈褚渊碑文〉》:“率礼蹈谦,谅实身幹。”B.《资治通鉴·齐纪九》:“高祖重其事幹,絷维不许。”所给出的义项为“用处”,但其实是不确的。A例中的“幹”应该解释为“根本”,B例中的“幹”应该解释为“才幹”。并且在其他的字典中没有提到过“用处”这个义项,所以建议删除此义项。

(3)(二)①正。所举例证为A.《韩诗·大雅·韩奕》:“幹不庭方。”(庭,朝拜。方,方国。)B.《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时年十岁,幹理家事。”首先需要认可的是所举的A、B是恰当的。但是“正”又是什么意思?如何来解释A、B两例,此处并未说明。笔者通过进一步的查阅此处的“正”由“使…正”引申为“整理、治理”。所以此处的“幹”引申为“整理、治理”的意思。

(4)《汉语大字典》卷一410页(四)中认为“幹”通“管”是不确的。“幹”与“管”虽然音近,但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均有主管、从事的意思。《汉书·刘向传》:“显幹尚书事,尚书五人,皆其党也。”注:“幹与管同,言主管其事。”《后汉书·窦宪传》:“宪以侍中,内幹机密,出宣诰命。”注:“幹,主也,或古曰‘管字。从两个例子可知“幹”与“管”在意义上是相通的,只是在不同时期是用的字形不同而已。

5.3 对《汉语大字典》“乾”字条的补正

⑧副词,表面地、表面地。此处举例不当。其一、《北史·尉景传》:“何须乾啼湿哭。”从对文的角度来看,乾与湿相对。而此处解释为表面地,虚假地。此例明显不妥。其二、《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当下那妇人干号了半夜。”此处的“干”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的话,用⑧中第二个副词“白白地”也能解释得通。

所以笔者建议此处交代一下具体的语境,以免给查阅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惑。具体语境为:潘金莲怕武松怀疑是自己害死了武大郎,所以假装哭了半夜。只有例子:《宋书·范晔传》:“晔干笑云罪至而已。”用“虚假地、表面地”来解释比较合适。

6 结语

以上三大部分笔者略发浅薄之见。第一大部分综合《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根据《汉语大字典》“凡例”减少了一些冗余的信息,针对《大字典》提出了新的义项排列方法。第二部分比较了三个字的异同。第三部分则是对《汉语大字典》关于三个字的释义情况进行若干建议补正。人们在学习汉语,由于繁简转换由于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变得非常复杂,类似“幹”和“乾”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简化为同一个字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于”和“於”、“锺”和“鐘”等。同时,繁体字在一些报章杂志上使用错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使笔者更加认定了对“干”、“幹”和“乾”展开研究讨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笔者更是认识到弘扬汉字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义项
多义词词典义项可区分度的度量
浅析泰语中“[na:51]”和“[laŊ215]”的语义范畴
讲究
关注成语中的冷义项
火为何要“救”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义项分合问题补议
高考英语短语分类展播
新版的《新华字典》的一个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