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士”带领村民打鬼子

2016-05-14 15:06冯正春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7期
关键词:黄土鬼子自卫队

冯正春

湖南道县审章塘瑶族乡的冯家村与黄家村两个行政村以前合称下追塘,现有2100多人,位于乡政府所在地的东边,与乡政府相距1.5公里。它坐东朝西,如一芽新月,静卧在土山磨头岭的脚下,一条溪流从村前流过,灌溉着村前的千亩良田。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笔者在冯家村冯安廉的带领下,七弯八拐,来到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旧房子里,见到了冯显廉。

冯显廉,男,瑶族,1921年生,思维敏捷、讲话清晰。虽然腰已弯成近90度,但仍可看出当年的魁伟与英俊。

笔者向老人表明来意,冯显廉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在日军还没有进入湖南的时候,一天,下追塘冯家村在县兵役科当科长的冯大勋回到村里,邀请村中老人和族长一起商量,建议村里成立自卫队,守村保家。但没有正式组织起来。

直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农历九月,日军进入道县,下追塘冯家村的青年人才自发地组织起以于马末、冯德逑、冯显廉、冯德恂等12人为主的自卫队。冯显廉任队长,于马末负责军事。

于马末,江西人,红军战士。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冯家村时,因双脚溃烂,不能行走,被冯安廉的祖父收养。他懂军事,有实战经验,特别是游击战经验非常丰富。

当时日军驻扎在现道县祥霖铺镇的板塘村,经常到附近各村抢掠耕牛、牲猪、粮食,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日军要进到下追塘村,必须经过黄土坝、牛桥、大车一线。这一带,是莽莽的一片大山,漫山遍野都是十分茂密的茶树、松树,易于隐蔽。自卫队成员从成立的那天起,每天吃过早饭,就在黄土坝、牛桥、大车一线的山岭上巡逻,以防止日本人进村。

那时,于马末利用空余时间,为自卫队设计了前进、分散、隐蔽、撤退、回家、集合等各种联络暗语或手势。只要打出一个手势,大家就会知道是前进还是集合。

当时黄土坝驻有一队日军,有三四十人,一个排的样子 。

一天,日军向下追塘村走来。于马末带着自卫队埋伏在附近的茶树脚下等候。冯德逑跟于马末躲在一起。冯德逑见日军越走越近,端起枪就准备打,被于马末制止。于马末悄悄地说,等鬼子走近了,再一起开火。当日军大摇大摆地走到距自卫队只有一二十丈远时,于马末一声令下,12条步枪一齐开火,冯德逑一枪就把一个军官模样的日军打倒了。

日军立即还击,机枪拼命地扫射,小钢炮猛打,火力十分猛烈。

于马末见日军人多,武器好,打不赢他们,就打出一个撤退的手势。于是自卫队凭借熟悉的地形,安全撤出了战斗。

冯显廉自豪地说:“第一战,我们就打死了一个鬼子军官,自己却无人伤亡,旗开得胜。于是更坚定了我们的战斗信心。”

日军吃了亏,第二天,就派来了大部队进行报复。这次有100多个日军。他们在黄土坝新村,专选好房子烧。好几座青砖正屋被烧毁,鸡鸭财产被洗劫一空。好在村民早已躲进山里,也没过往行人,故无平民伤亡。

日军烧了房子后,见黄土坝四周都是绵延的山岭,森林茂密,交通不便,远离大部队,再加上附近的杨柳塘、下追塘都是大村子,民风彪悍,就再也不敢在黄土坝驻扎,只好悄悄地撤走了。

过了10多天,下追塘冯家抗日自卫队在黄土坝靠牛桥方向的山岭上巡逻,又发现了一队日军外出抢劫。他们埋伏在山上,等日军走近了,一起开枪,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时,冯安廉插了一个笑话:“日本人为了报复我们下追塘,有一天,天刚蒙蒙亮,就到了对门岭。他们在山上抓到马家车的一个放牛老人。问他,下追塘村子有好多火(枪)?意思是问,我们村子里的自卫队有多少条枪。可老人家耳朵不太好,认为是问他下追塘有好多火炉(户)。其实,他一来不太懂‘火的意思,二来也想吓一吓鬼子。就有意夸大说,下追塘有一千多火(户)。鬼子一听,下追塘有这么大的队伍,吓得不敢进村,立即撤走了。”

冯显廉接着说,“我们自卫队成天在对门岭一带的山上巡逻,过着全军事化的生活。在于马末的带领下,运用‘麻雀战术,凭借地形熟悉,开展游击战,见到日本鬼子就打,并且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进退自如。就这样,我们自卫队在山上守了一个多月,打得日本鬼子始终不敢到下追塘这一带骚扰。”

猜你喜欢
黄土鬼子自卫队
某县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黄土辞
陌生的房间(组诗)
安倍暗示为自卫队修宪
土坟
鬼子们的敬礼
亡羊补牢
合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