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2016-05-14 13:41杨涛
情感读本·理论篇 2016年7期
关键词:童话书籍课外阅读

杨涛

【摘要】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灿烂的文明都是通过汉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读书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它的意义不只在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竞争强烈,我们要有较强的获取、汇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这个社会。

【关键词】阅读文化;自身修养

虽然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书,但据我了解,多数小学生更偏爱看漫画书之类的图书,有些学生到六年级都只看卡通漫画书。虽然漫画对孩子也有一定的教学意义,但是阅读文字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学作品是图片代替不了的。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去阅读。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

二、积极引导,热爱阅读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先让学生熟读课本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所有行为的内在动力,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幼儿时期开始,要依靠父母的诱导。进入小学以后,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朗读,尤其是富有戏剧性的朗读,更能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教学中应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文章的阅读中应要求学生能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阅读短文还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阅读文章。可采用通读、细读和复读的方法进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

我们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以《观潮》中的章节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通过由远到近的细节描述,生动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人有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因学习而阅读,更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对于汹涌澎湃潮水描述。

三、要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思考能力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地情感进行学习。面对市面上,课外阅读书籍林林总总,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选择的问题,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需要我们学会精读和略读。

何谓精读?精读其实就是将课外阅读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肢解分析,字,词,意等等,学生在熟读文章之后,抽丝剥茧的对章节进行反复推敲。通过仔细的研究,从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内容,精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学习过程,在精读课外读书物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略读是阅读的策略,文章中总有重点,我们精读重点,对一般的情节内容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甚到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及完全忽略过去,这也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它必然要求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在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和文章的内容,让孩子自己切实地体验作者的写作情感和意图,切忌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但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童话书籍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午夜童话镇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