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头与武术标准化

2016-05-14 08:58陈青
武术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武术统一标准化

陈青

摘要:电源插头、武术,看似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却存在着可供相互借鉴和密切联系的文化原理。电源插头的标准化非常容易完成,但是却始终没有实现统一,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压根就不想对它进行统一。没有统一的电源插头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没有阻止人们的相互交流,相反人们趋之若骛地求索着异质文化。武术原本是一项内容和形式异常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它的标准化很不容易,即使是简化的方式对武术进行标准化,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武术毕竟是人体文化,主要以身体行为表现民族文化,人的身体行为难以运用机械的理论、机械的生产模式进行再生产。只有丰富多彩、底蕴丰厚、拳种林立的武术,才具有强大的异质相吸的文化能量,才能保持民族的文化特色,才能体现民族的文化尊严。珍惜弥足珍贵的特色,轻易不要盲目照搬机械生产标准化模式进行人体文化的技术统一。

关键词:电源插头

武术标准化理性思考

今天从超市买了一个新的电饭锅,家里又多一个电源插头。家中的手机电源插头、各种电子产品的插头数不胜数,真的多极了,可以办一个微型的电源插头博物馆。这种情况可能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只要买一部手机就会有一个新电源插头,买一个新的小电器又会多一套电源插头。电器插头的种类很多,可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电源插头。从电源插头上仿佛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民族气节:绝不与其他国家同流!

电源插头的不一样,仅仅是生活中万千差异中的一个具体现象,每个国家的语言、货币等等内容很少有一致的。为什么这样?人类是同一物种呀,应该拥有一样的东西。达尔文的进化论似乎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一个祖先。或许是祖先的确发明了共同工具,不过不同的群落周游散布到了不同的地方,人与人、群与群过着鸡犬声相闻,老死难以往来的生活。自然、人为阻碍着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所以人们难得谋面,原来相同的工具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其实,是否是一个共同的祖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的大脑具有相同的思维方式,因为大脑的结构相同。那么,就应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先后创造和发明相同的东西。这一点可以从埃及的金字塔和玛雅的金字塔得到证明。这两个风格十分接近的建筑物,在相距千万里的不同地方先后出现,应该能够说明问题。从这一点上看,人类不应该存在诸如电源插头不一致的现象。

实际是人类拥有相同的大脑,但是仅仅具有近似的思维,毕竟人的大脑和思维没有完全一样,犹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存在差异,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人们总是想将不同的文化进行统一。起初,人们想象将语言进行统一,有一阵子,世界语风行全球,可是终究没有成功。欧洲殖民过程中推广使用英语,使英语独占鳌头,成为全球通行的语言之一,即使如此,仍然没有改变人类的语言体系。我们的老祖先在这方面也做出了有意的尝试,并付诸于实施,在秦朝开始推行大一统,从度量衡到儒术独尊,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大约到了宋代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可是这仅仅局限在相对封闭的中国。人们统一的愿望始终没有得到满足,可见难度之大。但是,这个困难并没有阻止人们的努力。这种努力没有很快地实现有一个重要条件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足,人类的生产工具不先进,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一些事项的统一,还有族群、民族意识中的自我保护、相互保守的因素。没有统一也有它的情趣,人们逐步发现不同的文化是一副格外吸引人眼球的风景画。吉尔兹说,正是这种差异拼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马赛克图景,这样看起来特别美。如果各地文化都是一样的,就不会有图案的出现,那将是一幅多么苍白无奇的景色。这种观点给保持地方文化心态的人们打了一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心针。在人类社会中,某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的实力后,又唤起了人们统一世界的欲望。美国使用三片,也就是芯片、薯片、大片大范围向世界各地渗透,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着这种东西。这些东西好用呀,所以人们喜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论,人类的文明本来就应该是人类共享的,不应保守,不应该自私独享。的确,人类的进步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就,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是好东西,拿出来大家分享。这是有益于人类共同发展的类意识。如此看来,吉尔兹看起来,很美的图景是中看不中用现状表述理论,难以改变人们人们对文明共享的追求,世界依然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奔跑。不过,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簇拥着在向前狂奔时,是不是在丧失自我。美国物质上的统一化、标准化背后背着的是他们的思想、意识,这种东西可能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肠胃。

经济是基础,有钱好办事,不过光有钱还远远不够,还要依靠其他的工具,其中就有科学和技术。科技发展到当下,工业生产工艺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原本手工的生产过程被机械化、信息化的流水线替代,产品出现了统一的规格,成就了标准化生产。这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要将所有的产品都实现这种统一模式下的流水生产,那么人们的统一愿望就能够很快地实现。在这种思维、思路、环境的引导下,武术也开始了标准化生产。中国的武术标准化,早已经在长拳运动中实施了多年,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中可以看到体工队这条流水线上生产了许多优秀运动员。武术的标准化是2011年正式推出,以竞技武术、段位制为主要阵地。统一化的确有很多好处,竞技武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较好的普及,各级各类的考试中,也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国际推广也有了模板。

但是,电源插头统一的步履实在艰难,更不用说其他形形色色的文化差异问题。在强劲的经济力量的推动下,在发达的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人类至今还是没有实现大一统的全球化。这的确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是人不能,还是不愿进行统一的标准化?一个电源插头的改造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即使是整个电厂、电网、电路的改造也是一个小问题,但绝不是一个大问题。电源插头等诸多文化事项的不统一的背后是否存在其他的原因?通过对这个问题分析,也顺便看看武术是不是有必要继续进行标准化?

世上有很多差异,原因非常复杂,先看看文化的差异究竟是些什么原因主导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粗略地分析一番。

首先,人类的自私。

近一段时间,国际石油的价格达到了历史新低,实际上是各个产油国处于私利而进行的一场利益的重新分割。就以每个人来说,自己拥有的财富,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地分享,你愿意将你辛辛苦苦挣的钱供大家伙分享吗?答案是很清楚的。电源插头的不统一可能就是各个国家都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总是想让别人适应自己,向自己学习,满足自己的利益。其中存在很多的利益,比如专利、技术、思想等等。就说苹果系列的产品吧,完全可以统一的电源插头也没有标准化。这是一个人性问题,人性的问题是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哲学在对人的认识中似乎从来没有认为人是大公无私的。即使有大公无私,它的背后总会跟着相关的利益。要不然,就不没有《理想国》之类的梦想。对人性的探讨就是关于人的自私合理性的探寻,真善美、道德伦理、文化规范都是建立在消弱自私消极影响基础上的追求。现实告诉我们假如人是大公无私的,也就没有必要进行道德伦理规范、教育,以及法治的追求和建设。人类社会总是在缺少的环节上进行人为地塑造楷模、营造价值观念。比如,中国人喜欢走极端,因此先哲们号召大家去践行中庸。所以说,人类很大程度上是自私的生物物种。那么,武术的标准化也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础上的举动。当然这种自私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说得大一点就是让中华文明实现更广范围的共享。实质上,武术的推广,就是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武术的话语权,以图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上有声音。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应该客观地理性分析武术标准化是否能够提高这种效应。从自私角度看,一旦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同质化,武术还有多少优势与之抗衡。

其次,历史的惯性。

游牧的民族大多比较大方,因为猎取的动物在没有冷藏设备的时代,必须尽快地分享,不然肉就会变质。而农耕民族收获的粮食可以储存,没有必要着急,可能会显得小气一点。生存在这种时空的民族,他们的历史存在着很强的惯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不同人群的性格,规定了文化的类型。如今,人类社会主要以定居的方式生存,农耕生产成为人类的主业,加上现在地球上最多的就数人口的数量了,资源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分享意识也许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电源插头的不进行统一改造问题就在相对小气的氛围中得到了强化,人们绝不积极主动地去改造这种惯性。武术源自于农耕生产为主的民族,其潜在的意识中小气、保守的成分占得比重大一些。相关部门推动武术的标准化,在自成体系,各成流派的传统武术领域就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可能与历史的惯性有一点点关系。凡是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多考虑一下,这种历史的惯性并不是一无是处,起码历史的惯性是保持特色民族文化的必要条件和机制。立场要坚定,不能轻易地随风摇摆。

第三,技术的垄断。

电源插头的技术不统一改造还有一种原因是保持技术垄断的考虑,为了能够在相关的行业中保持领先或者是霸主地位,人们有意识地保持原有的技术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熟悉的技术,使它始终保持一种自成体系的领先状态。武术的技术始终保持独特的内隐封闭的体系,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质。从师徒传承到拳种分化,武术总是在想法设法地保持自我的垄断地位。进入四处漏风的现代社会,内隐封闭的武术已经难以保持必要的垄断,另辟蹊径地进行武术标准化或许是一个主动出击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有对竞技武术推广的意图,力图让更多的人来参与武术游戏。因为武术标准化的制定在中国人手里,也是一种通过游戏规则的改变而保持自己垄断地位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联想的是乒乓球的规则的修订权掌握在国际乒联手中,屡屡的修订都对中国的乒乓球产生极大的影响,当然也使中国乒乓球有了持久的对抗玩家。好在中国的乒乓球技术实力强悍,垄断地位始终没有异位。武术是中国的文化名片,武术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形象,必须将这种技术优势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这又是一种技术层面必要的自私。这是我们主观臆断,但是我们希望这种优势是在全面推广的基础上的巩固和发展。武术标准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导致技术的单一或简单,反而会影响我们自身的普及和提高,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具有优势。犹如通俗的流行歌曲,人人能够掌握,都可以在歌厅放声高唱,没有可供进一步习练和提高的空间,相对于经典美声它的寿命就非常有限。

第四,模仿的能力。

电源插头的制造不是复杂的技术,完全可能被人们逼真地模仿,可是现实中人们能够模仿而不去模仿,这种情况是否值得武术标准化的思路重新思考?武术虽然比较难以模仿,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想模仿的像模像样,真是不容易。有人说,武术有点像艺术,艺术具有不可模仿性。所以,武术会产生很多的流派和拳种,那是因为徒弟总是不能很好地模仿师傅的技术,最后徒弟只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认识水平去悟、去习练,久而久之武术分化了。武术不是一项难以掌握的技术,起码它的技术含量绝对没有一部手机制作水平的高,更不用说与卫星制造技术相比较了。因此,人们完全可以进行模仿。其实,中国的武术早已经被其他民族的模仿,日本的太极拳演练水平早已经超过了中国,俄罗斯的竞技武术水平当刮目相看。从世界武术大会中能够看到了很多国外的选手武术套路水平相当高。特别是白种人、黑种人,他们的运动素质强于黄种人,竞技武术中的高难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掌握起来不在话下。这可是在武术标准化之前所产生的效果。那时候,没有标准化也能够产生如此辉煌的效果。要看到,人类的模仿能力是无穷的,比如人模仿动物,从动物那里人类学会了很多。何况,武术是人体的身体行为,这种身体行为的模仿是在同类之间进行的,更没有模仿能力的障碍。所以,我们认为武术是否推行标准化值得反思。统一后的标准武术,还是需要人去模仿,复杂的都能模仿,何必再去研制、开发一套简单的、标准的内容。

最后,民族的利益。

犹如江河之水,文化总是从高向低处流动,发达国家的文化拥有一定的优势,处于上游,具有向下流动的巨大势能。在人类文化运行中,好像不能完全依据自然的江河之水的原理解释文化的流动,后进国家的文化并不一定没有能量,他们的文化可能处于江河下游,却拥有上游所不具备的丰富资源,这种资源是在漫长流域中积淀下来的,比如社会学中就有后发效应,老牌的大英帝国的铁路系统已经远远不如中国的高铁网络。这种资源可能在某一种标准中暂时没有显现它的价值和能量,也许在某一天,人们的评价标准发生改变的时候,它的价值才能爆发出来。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就像是过去中国人认为火车会破坏龙脉,现在,人们的评价标准在迅速地改变。现在世界各地已经涌动着一种思潮和行为,就是“慢运动改变快文化”,追求放慢自己的脚步感受快节奏无法感受的生活和品位,发达国家借助他们的已有优势推广其价值理念,为的是他们民族的利益。处于下游的国家也有自身的利益,无论如何也要保持自己的资源不要被冲淡。如果武术标准化后,复杂的技术必定走向相对的单一,这是否会出现自己水域的资源枯竭问题,原本的“物种”会不会因此而消失?欧洲这么小的地域,电源插头就有德标、意标等类型,为什么欧盟不进行统一?欧洲范围内各个国家的语言始终都是讲自己的母语,从不进行统一。联合国还特别保护那些适用范围不广的语言,免得他们太快地消亡。为什么?从民族利益考虑,应该审慎地进行武术的标准化。

这些理由是现实的、合理的。美好的愿望,文明的共享可能是人类高举的崇高大旗,而现实中,人们却在大旗之下进行着各自利益的追逐。利益的驱动,主导着人类的社会。西方商业文化的影响下,非西方民族和国家有些时候不假思索地跟欧美之风,赶欧美时尚。结果是遗失了自己的文化。当中国人没有中国样的时候,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必须要尊重自己的利益诉求,自尊、自重。武术应该保持其丰富多彩的存在形式,不断充实深奥的内涵。当人们吃腻了快餐文化的时候,方能更加显现功夫武术的大餐价值。话说回来,即使是没有统一的电源插头给我们出国旅游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出国旅游的热情。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全球一致的电源插头和电压问题,强大的旅游资源是我们出国旅游的根本动力,生活中的琐事不会影响我们宏大的意愿。国外的旅游资源是我们国内看不到的景致和感受,哥特式、巴洛克、后现代建筑,各异的风土人情,绮丽的艺术表现等等才是吸引我们眼球的主要因素。从这个现象中,可以看出任何事物是不是没有必要统一,没有必要一致,否则就没有了旅游揽胜的向往。国内旅游,由于城市的趋同化太高,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风格,人们便没有了兴致,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反而是一些独具特色的小镇。如果我们从文化的交流机制看,异质异构的文化具有彼此之间的强烈的吸引力,这是文化交流的前提,没有这样的前提,文化之间不会产生深入的互动。难道武术对于外国人来讲不是这样的吗?如果武术标准化后与他们熟悉的体操没有区别,他们还有兴致吗?

武术标准化实际上是一种力求别人认可,便于推广、实现共享的举动,其出发点是美好的。那么,我们的武术以什么标准去标准化,是以西方竞技体育的模式去标准化,还是其他。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武术标准化实际上就是以西方竞技体育的模板为基准,进行表现形式的标准化。而六百多个拳种,其内在的劲力、节奏、风格、意境以及最为关键的内隐式的修为方式都是各不相同的,正如不同国家的建筑、风土人情、艺术风格不同一样。假如我们使用标准化将武术进行了统一,那么,是否会具有对异国他乡的爱好者产生吸引力,是否会有更大的传播效益。一种景象的反复重复,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比如好莱坞的歌舞片、中国的古装武打片等。如果外国人喜欢武术,武术的丰富多彩自然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和习练。可能正是这种丰富多彩的运动感受,人们才会体验到武术的魅力,才会产生强劲的深造动力。假如,我们不进行武术的标准化,武术依然是拳种繁多、流派林立,是不是就会影响武术的传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不用回答。倒是可以反问:电源插头没有统一,没有标准化,你还去境外旅游吗?武术的魅力恰恰是拥有可供人们自由挑选的丰富“菜单”,武术的传播长远效应恰恰在于难以短期模仿的功夫式的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一旦掌握便会像学会了游泳,终生不忘,而且终生受益。

如此看来,有无限能力的人们从来就不情愿使用统一的标准。三思吉尔兹的文化相对论,越来越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带上一个万能的电源转换插头,去周游世界吧!

猜你喜欢
武术统一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中华武术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武术
交通运输标准化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