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支架提高高中学生地理综合题的答题能力

2016-05-14 02:40姜园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综合题读图答题

摘 要:纵观历年高考,地理试卷呈现如下特点:(1)注重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2)以能力立意,试卷选材丰富、呈现方式多样;(3)关注地理学习方法和“理性”思维取向;(4)试卷结构和题型变化不大,但逐步常规化、亲和力更强。

关键词:支架 学生 地理综合题 答题

然而,从考查结果来看,试卷尤其是综合题的得分却远远低于命题者或高三师生的预期,以下是对高考地理综合题得分低的成因探究及复习策略浅谈见解。

一、概念模糊、理解缺位,“库存”结构性不足

学生综合题的解题能力较差,在综合题中丢分太多,表面上看是审题能力的欠缺,语言表述较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不足,而实质上则是体现学科本质的学科思维方法的欠缺,以及对地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

复习策略:

1.要利用课后时间复习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图形结合加强记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绝大部分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立体的地球仪,可以让自己建立立体的思维方法,地理的知识是立体的;平面的行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带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交通图……;会看地图就已经学会30-50%的地理知识。

2.要注意进行相似概念的区分比较,具体的方法有列出相应的表格,再进行深入剖析,找准错误的根源,进行及时纠正。

二、提取信息能力欠缺,图文、文图转化能力低下

认真审视近年高考试题,可发现命题的最大特点是追求试题背景的新颖化、热门化、生活化,如进行低碳生活、城市环境的美化及治理、核辐射和地震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学中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等,看似较为陌生的或者是熟悉的信息。这些所谓的信息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信息中的关键,并以此作为解题的工具,顺利解题。这点也与考试说明上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吻合的。

复习策略:

学生要注意通过审读试题,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或者反映陌生的词语,不必被其貌似陌生的外表所吓倒,只要找准其致命之处,即关键信息,再思考其考查教材的具体内容,这样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击破。

增强读图能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3)纵横对比、有效归纳,培养收敛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亚洲部分的气候时,结合地形图和万象、孟买和马德拉斯的气候统计图,分析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这就是对不同区域的同一要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深入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从而分析出对自然带的影响:

搭建平台、激活思维,构建有效答题模式想让学生提高高考题综合题答题能力,当然是要让学生和往届的高考题亲自见面。但如何见面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在平时及教学中鼓励学生整理微专题。根据文综考试下的地理问答题设问角度,编成一个个小专题,先给学生做,再附答案给学生,学生几道同类型题目做下来,自然有了感觉,自己可以先归纳出答题方法,再参考老师建好的各种模型,这样学生理解会深刻一点。例如: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水系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图中信息描述图示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势特点和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成因。

某学生的答案:中间低,四周高;流水堆积作用

错因分析:该答案不完整和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时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其表现为:描述图示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势特点时,该学生没有注意图例中的“省界”,只描述了该省中南部的地势特点;分析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的成因时,该学生忽视了“省会城市所在”这一核心词语的限制,读图可知,该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应是渭河平原。从答案内容来看,该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是比较牢固的,掌握了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特点的方法,也分析了黄土高原的形成特点,但与试题要求不符合。

解题方法:分析地势特点时,学生要根据河流的分布与流向推断;该省会城市所在地形区是渭河平原,其成因要从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个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中南部西高东低。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河流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

分析和研究学生答题失误的原因,找出一般规律,并进行针对训练,是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的捷径。

概念落实措施的“翻新”策略:概念与原理固然重要,但年年复一年、唠唠叨叨、难免有“炒冷饭”的枯燥。高三的地理教学中如何避免这种无奈及其消极影响不得不说是一门技术活.有的学生区域地理知识薄弱,给对比分析带来很大的难题.关于“答题模式”应用的问题.从学生的应用情况来看,确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模式化、程式化的答题训练,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的组织行为,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忽略一些近在眼前的“蛋糕”。

作者简介:

姜园园(1982年5月)性别:女,籍贯: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学历:本科,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现有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猜你喜欢
综合题读图答题
巧用全等形 妙解综合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an=f(Sn)型数列综合题浅探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