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红楼梦》后四十回之缺失对谶诗英译的影响

2016-05-14 03:10赵梦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红楼梦影响

摘 要:《红楼梦》中许多诗词与人物命运呼应。这类诗词具谶言功能并对小说情节有重要作用。但谶诗为译者设置了很大障碍。且由于红本后四十回的残缺,红本中人物结局不详,又使谶诗翻译难上加难。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谶诗英译本对比,试图分析红本残缺对谶诗译文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 谶诗 红本残缺 影响

一、引言

叶嘉莹在《漫谈<红楼梦>诗词》中谈到,红本中诗词有高下之分。如《金陵十二钗》判词从欣赏角度看差强人意,但从小说布局看,几句诗能概括小说人物的一生则很巧妙。这些诗词即谶诗。

谶诗上溯可至先秦,而《红楼梦》是对谶诗的绝佳展示。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判词就在开篇为整部小说的人物命运设伏。[1]

一般谶诗的意义至故事完成才能确定,而《红楼梦》后四十回为程高续本,故《十二金钗》判词成了猜测原本中设置人物结局的重要线索。从英译本看,《红楼梦》一般来说有九个译本,其中以霍克思与杨宪益夫妇的译本最受关注。而这两个版本都因文本残缺和谶诗的模糊性在翻译上产生了很大偏差。本文用文本分析与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红本残缺对谶诗英译本的影响。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袭人判词为例,分析译者因底本残缺对原著中人物情感褒贬,第二部分以香菱判词为例,分析底本残缺对原著行文连贯性影响,希望可对《红楼梦》英译本的研究尽绵薄之力。[2]

二、书稿的不完整性对译作中对人物的褒贬情感的影响

曹公为红本中主要人物预设的结局都在《金陵十二钗》判词及《红楼梦曲》中有雏形。有些人物结局明了,如晴雯寿夭,探春远嫁,元春早逝;有些结局清楚,但命运发展却无暗示,如袭人出嫁;有些虽暗示了人物发展,但结局又模棱两可,如巧姐;后四十回的遗失,使这些暗示成为谜团。程高续本使红本得以完整,但毕竟非曹公原本,而不同译者又对谶诗有不同理解,这就使其翻译时对人物褒贬不一。

以袭人判词为例: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塔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在程高续本中,袭人在宝玉出家后嫁与蒋玉菡。然脂砚斋评注指出袭人出嫁非己愿,并曾含泪劝宝玉“好歹留着麝月”。现曹公对袭人命运安排已不可知,然译者在两种依据的影响下,对袭人产生了不同评价。

霍克斯译本主要参照程高续本,故译诗对袭人很是嘲讽:“You chose the player fortune favored,unmindful of your masters doom.”袭人显为势利之人。而杨译则多为惋惜:“Nothing avail her gentleness and compliance, Osmanthus and orchid with her fragrance vie; But this prize is born off by an actor, And luck passes the young master by.”

从以上袭人谶诗的不同译本可见,红本的不完整影响译者对人物的主观态度。译者无论选择程高续本还是脂砚斋评本作底本参考,其译文中都会存在不可忽视的裂痕。

三、书稿不完整性对译文的连贯性的影响

程高续本中的谶诗与前80回暗示的人物结局有不少矛盾之处,而这些矛盾也被译者所保留。

以香菱的《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例: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后两句判词点明香菱之死与薛蟠之妻夏金桂有关。《红楼梦》第八十回写道:“(香菱)本来怯弱...今复加以气怒伤感...竟酿成干血之症。”这一点恰与谶诗中的“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应和,也应是她死亡的原因。而在程高续本第一百二十回,香菱病中好转,还怀上身孕被扶了正,后难产而死。这样香菱的命运只与判词中的“根并荷花一茎香”与“香魂返故乡”两处相合,其余都有出入。

读者在杨译与霍译文中都可看出这一矛盾:

杨译:Sweet is she as the lotus in flower; Yet none so sorely oppressed;

After the growth of a lonely tree in two soils; Her sweet soul will be dispatched into its final rest.

第一百二十回的译文:“She has married into the Xue family, but is dying now in childbirth leaving behind her a son to carry on the Xues line.”

霍译:Your stem grew from a noble lotus root; Yet your life passed,poor flower, in low repute.

The day two earths shall bear a single tree; Your soul must fly home to its own country.

第一百二十回译文:“Now she is married to a certain Mr Xue and is about to give birth to his child. In so doing she will die. She will leave behind her a son to continue the Xue familys ancestral rites.”

从香菱的判词以及其结局译本可见,无论是杨译还是霍译,都和曹公原八十回中的谶诗有出入,形成译本行文的不连贯,使人疑惑。[3]

四、结语

谶诗是曹公对小说的整体把握,预示了小说发展走向。而续写的结局是根据谶诗即《金陵十二钗》判词及《红楼梦》曲衍生出来的,只能用作参考。由此,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一,谶诗的原生性决定了它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翻译时应保持其独立性。二,小说的断裂处不会因选择程高续本而得以弥合,译文中的矛盾也难免,谶诗的预叙功能就会弱化。

参考文献

[1]Hawkes, 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7.

[2]Yang, X.Y.& Yang, 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4.

[3]王宏印.《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赵梦瑶(1988-),女,陕西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学校中学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红楼梦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