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薄荷糖

2016-05-14 12:41竹风
少年文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薄荷糖纸包妹妹

竹风

少年发高烧病了,头晕晕的,站都站不稳,父亲急母亲也急。母亲给少年拔了火罐,又用艾蒿水洗了额头,可还是不见好。父亲就说:“有点儿糟糕!”

母亲看一眼躺在那里的少年,便跟父亲商量说:“要不把孩子送县城医院吧?”

父亲叹一口气说:“咱这里没有通汽车,要是走几十里的山路,等到了县城,也许会把孩子烧坏的。”父亲说着,就伸手去探试少年的额头。少年的额头滚烫,热得像火炉。父亲又说:“这可咋好,要不咱去临近的医院看看吧!”

母亲似乎已没了主意,只顾抹眼泪。父亲说:“哭有什么用!”说完这句话,父亲就背起少年,急急地出门,沿着一条蛇形小路走,走得急切,走得山风在少年的耳畔呼呼作响。

少年不知道父亲背着他要去哪里。他的头始终晕晕的,想呕吐,可又吐不出来。于是,在昏迷的状态中,少年趴伏在父亲的脊背上,任凭父亲驮着他走。

走过了几里山路,父亲开始气喘吁吁起来。少年口中呼出的滚烫气流,喷在父亲宽阔的脊背上。父亲出汗了,但父亲依然在走。看着父亲被自己累得不成样子,少年就想从父亲的背上滑下来。但父亲不许,父亲说:“不要动,老实待着,再有几里路咱们就到了!”

平日里,父亲对少年说话,从来都习惯呵斥,少年有些怕父亲。父亲的话,就如同一道命令,少年从不敢违拗。因此,少年就任凭父亲背着他在山里走,过了这个山坡,又爬上那个山坡。

这里的山不高,起伏绵延,满山都是树木,郁郁葱葱。每到攀爬山坡时,父亲都要气喘吁吁一阵,等再往山坡下走时,父亲才多少省了些力气。

这里被称为仫佬山乡,风景很美。少年努力地抬头去看,远处的山,却与父亲脚下的山不同。父亲脚下的山,是山山相连的,衔接处分不出彼此。可是远处的山,就像少年在语文课本中所看到的桂林的山那样,一耸一耸的,看第一眼,就使人想看第二眼。

父亲是种田人,每年都插稻,收稻谷。也种糖蔗,但地块都不很大,大的地块,方圆也就有三间屋地那么大,小的,连犁都用不上,只能用铁锹去挖,挖平了,或者挖成种玉米那样的田垄。

汗水从父亲的头上流下来了,流到父亲的脖颈上,已湿了衣领。少年努力地探出左手,想要去为父亲擦汗,可他一动,父亲便又呵斥起来:“不要动,我没事!”

父亲虽是呵斥,但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少年的眼睛湿润了。少年不是因为父亲的呵斥,令他感到委屈,而是因父亲所说的“我没事”这三个字,深深触动了他的心。想想此前自己贪玩,甚至还逃过学,父亲追得自己满街跑。现在想来,自己当初真不应该。

大约又走了几里路,翻过了几座山,然后父亲停下了,停在一处院落里。

院落很静,静得只能听见蚊虫的嗡鸣声。这时,天已经黑了,四野苍茫,夜色已虚掉了远的山,近的树,只有狗吠声一阵一阵地传来。

“锐子,好些了吗?”第二天早晨,当少年从熟睡中醒来,父亲便这样问。

昨晚一夜,少年在这所医院里打了三袋点滴,开始少年还看着吊在他头上的药袋,后来少年困倦了,就睡着了。现在听见父亲问,少年点点头,父亲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整个上午,父亲都守在少年的身旁,坐在一个方凳上看着少年,只有医生来给少年换药时,父亲这才站起来,朝医生很礼貌地点着头。

医生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因此少年看不见这位医生的脸,但听声音,医生是一位阿姨。

医生为少年换过了药,便对父亲说:“好在带孩子来得及时,否则有可能会感染成肺炎,到时在我们这里就无法治了,得去县城或者省城!”

医生没有埋怨父亲,似乎倒很佩服父亲,又说:“十几里的山路,也真难为你这个做父亲的了!你们那里我曾经去过,光陡坡就要过七八个,多危险!”

父亲笑了笑,看着医生说:“我走得急,也没管这些,现在想来,倒真是哩!”

少年听着父亲与医生阿姨的对话,感觉鼻子酸酸的,但少年将泪忍住了。他知道,自己都十岁了,不能哭,如果哭了,医生阿姨会笑话他的!甚至还会说:“都多大了,还抹眼泪,羞不羞。”

少年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他曾经被人取笑过。取笑他的人,是村子里的五常叔。那一次,他看见村子里有几个大孩子剃了光头,他就跟着起哄,也把自己的头发剪了,剪得像自己院落里所结的葫芦,光光的,亮亮的。五常叔在村子里一见到他,就笑着说:“锐子,瞧你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怎么也剪光头呢?难看死了!”

但医生阿姨没有笑话少年,只看了少年一眼,便告诉父亲,说少年现在的气色好多了,再观察一个小时,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回去了。父亲听了医生的话,脸上的表情舒缓了许多,接着就问少年想吃什么,他好去买。

少年当时什么都不想吃,虽然他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于是少年摇了摇头,但父亲还是走了出去。

当父亲再回到病房时,手里拿着两个纸包,一大一小两个纸包,纸包是用报纸裹成的,看不见里面是什么东西。

父亲说:“吃吧!”然后就将一大一小两个纸包打开了。其中大的纸包里面所包的,少年认识,是饼干,一个个圆得像月亮,透着一股香味。但小的纸包所包着的东西,少年不认识,看上去像芝麻饼,可碎碎的,没有一块是相同的。

“锐子,你不是喜欢吃糖吗?这是薄荷糖,你尝尝,很好吃的!”

可是,少年感到自己吃不下,就将饼干用手轻轻朝父亲推了推,又将薄荷糖也朝父亲推了推,轻声说:“布(爸),你吃吧,你也饿了!糖留着,回去给我妹妹吃。”

少年有一个妹妹,比少年小三岁,刚刚读书。

父亲见少年不吃,就将两个纸包都包上,放在了少年的枕边。

两个小时后,少年打完了针,也观察过了,医生阿姨又给开了点儿药,父亲便背着少年离开医院,踏上了回家的路。

山还是原来的山,蜿蜒起伏。远处,还是美丽的风景,还是那些一耸一耸的山。行到半途,这回少年不想再让父亲背着自己了,况且现在已经天黑了。虽然天空中有月亮,可在山里走,一路都是树木,还有石头,少年很担心父亲被绊倒。

一开始,父亲还是不许,但在少年的一再坚持下,父亲最后只好将少年放在地上,用手扶着少年走。

“布,我没事了,你小心些儿!”这是两天时间里,少年所说的第二句完整的话。

可是父亲不放心,一边手里拿着那两个纸包,一边搀着少年的一只胳膊,月色下,投出两个相扶行走的身影。后来,少年与父亲的身影,就成了一前一后两个身影,少年在前,父亲在后,像在月下散步一样。

山里有了风,也有了雾,路开始被雾虚了去。父亲打了个趔趄,少年赶紧去扶,结果父子二人都滑倒了。父亲很担心少年,就问:“怎样?摔伤没?”

少年笑笑地看着父亲,说:“没,布,你呢?”

父亲也笑笑:“我好着呢,这样的缓坡,休想摔坏我!”于是,父子俩坐一阵,这才站起来赶路。

远远的看见了灯光,是一盏盏的灯光,亮在一座山脚下,且有狗吠声传过来,一阵一阵的。他们走了一会儿,那灯光便近了。灯下有人问:“回来了?”

父亲便答:“回来了。”

又问:“孩子有事没?”

父亲又答:“没事,虚惊一场。”

这时少年看见与父亲说话的人是母亲,就叫了一声:“伲(妈)……”,然后就扑进母亲的怀里。母亲搂过少年,絮叨着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少年的妹妹站在母亲身后,此时见哥哥扑在母亲怀里,便用手刮着自己的小脸,一遍又一遍地说:“羞羞羞!羞羞羞!”

对于妹妹的嘲笑,少年没有生气。他将父亲手里拎的薄荷糖拿过来,塞给妹妹说:“给,咱布给你买的薄荷糖,可甜了!”妹妹将薄荷糖接过去,跑进了家门。

几日之后,少年的病彻底好了,当他想起父亲给他买的那包薄荷糖时,虽然他一口都没有吃,但那股薄荷糖的味道,却始终围着少年缭绕,许久都没有消散。

猜你喜欢
薄荷糖纸包妹妹
难忘“草纸包”
当可乐遇见薄荷糖
我的妹妹不爱我
带圈的薄荷糖
带圈薄荷糖的故事
带圈薄荷糖的故事
我的妹妹 等
回娘家
带妹妹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