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艺术创作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 07:40郑波
艺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扎染肌理色彩

郑波

〔摘要〕色彩构成一直是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教学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概念及色彩的表达方式进而对色彩联想,大胆创新,提高学生色彩审美及设计意识,色彩肌理是色彩表达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探索色彩肌理的表达方式能加强对色彩的认识、审美和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色彩构成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色彩构成色彩肌理扎染教学分析

色彩构成是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以色彩为视觉基本元素来进行构成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要素及各种表现技法进而对色彩进行各种大胆的联想,提高学生色彩审美及设计意识,同时,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色彩认知力和感悟力,最终达到在设计作品中展示色彩美的作用。

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不应太程式化应与专业课教学密切结合,应拓展多种色彩表达的方式,让我们当代的学生能了解更多的传统工艺,传承我国一些传统的色彩表现技法,根据不同色彩表现去感受不同的民族文化,使学生色彩情感得到一定的升华,从而使设计更新颖更富有想象力。同时为我们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及设计空间。在现代设计中巧妙的借鉴传统色彩肌理并赋予新意,从而达到高层次的色彩效果。

一、扎染创作课程分析

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色彩构成教学特别是色彩肌理的部分除了强调色彩肌理的视觉效果以外还应注重触觉肌理的培养,特别是在不同质地的材料上的色彩表现。获得色彩肌理的创作方法有很多种,印染是其一而扎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形式,学生对此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衣片,放入染液中,绑扎处因染料无法渗入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为我们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及设计空间。在现代设计中巧妙的借鉴传统色彩肌理并赋予新意,从而达到高层次的色彩效果。

2、扎染创作的特点。扎染艺术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色彩肌理产生的偶然性,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扎结方式、不同辅助工具的使用等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件扎染作品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手工艺术和机械流水线上生产的区别。

扎染作品所产生出的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是极具偶然性的。而这种偶然性会让学生获得创作愉悦感,制作过程中学生无法完全预测到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因此从扎结到染色到拆线整个过程,学生是充满猜测和期盼的,伴随着这种期待、紧张的心情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创作欲望,这是以往用颜料,在纸上进行的创作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3、正确掌握扎染的制作基本技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扎染手工艺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特征,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扎染形成的奇妙的色彩机理,进而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欣赏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才能,同时在以后的专业设计中,巧妙地借鉴这种传统的色彩肌理并赋予创新。只有正确掌握扎染的制作基本技法,掌握扎染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染料的染色方法和染色工艺,才能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分析扎染艺术创新的可能性。课程学习主要分为三大教学环节:

(1)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介绍何为扎染、扎染的历史及扎染作品现状,向学生展示扎染这种古老的方式和纹样,作为一种时尚,又翻新流行起来,扎染作品不仅在服装上运用,也广泛运用在室内软装等领域,在国内综艺节目中也曾多次出现,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甚至引起国外友人争相学习这种东方古老的手工艺,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之后扎染艺术的学习奠定基础。

(2)示范环节,向学生们介绍扎染的制作技法并示范多种扎结的方式和染色的方法。然后请几位愿意先实践同学像大家展示他的制作过程(如图1),此时学生们的兴致极高,跃跃欲试,以充分准备好接下来的动手实践环节。

(3)学生动手实践环节,学生在观看示范后以基本了解整个制作过程,通过实践让学生们亲自体验,从基本的用绳捆扎到使用筷子、夹子等辅助工具进行扎结,从点染到浸染到套染,从单色到多色,使学生逐渐感受这种传统工艺带来的奇妙的色彩肌理,使之具备探究精神及创作能力,然后给出两幅室内空间图,让学生选择一幅根据其装修风格对其软装部分包括窗帘、桌布、沙发、抱枕等的色彩和肌理进行搭配和创作。

(4)最后是学生作品的展示。(如图1—3)

二、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主题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扎染创作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一种色彩肌理创作是有积极作用的。此次扎染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是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自主性,当然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主题的制定。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与其所学专业相关,我此次教学实践的授课目标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所以制定的主题也与室内软装的配色有关,当然我所制定的主题还有待考究,因为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效果来看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个主题,笔者认为对主题设计的可能最好放在后续课程,综合平面构成、装饰图案、室内设计综合知识以及蜡染、拓印、手绘、面材处理等综合艺术手法,触类旁通,充分注重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良性互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不只是将自己知道的知识、技能、经验传授给学生,而更需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自主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在示范扎染技法的过程中应该多向学生提问,使学生一遍观看一边思考其他创作的可能性,一旦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效果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三、扎染艺术课程发展与思考

目前国内外对于扎染艺术的传播与教育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阶段,当然中小学阶段是作为劳动技能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法,到了大学阶段,我们授课教师仍能带领大学生们继续探索和发现扎染艺术的奥妙,我想这是应当被提倡与坚持的教学方法。但到这个阶段我们不单是让学生掌握扎染技法,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现代设计中巧妙地借鉴传统色彩肌理并赋予新意,从而达到高层次的色彩效果。

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与其所学专业相关,通过制定主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创意性思维这个问题,因为成功的设计应该是走在潮流的前面而不是随波逐流。要使作品更充满活力和新意,作品的感染力与创作者的情感应该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学生们强烈的创作欲望会极大地调动起他们对自己生活和文化素质的积淀,日常各种生活素材的收集,各种文化素养的吸收,各种风土人情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体现在自己的设计中。

对扎染课程的学习还要注重其延展性,注重将多领域的知识点综合起来运用到创作中,以求最佳、最具个性的方案的达成。扎染课程的教学只有触类旁通,充分注重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良性互动,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阎秀杰.基于“现场示范”感悟扎染艺术的教与学[J].广州美术学院学院工业设计学院讲师(美术学报),2014-09-25

[2]吕述娟.对高校扎染创作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02-28

[3]章万清.从色彩肌理表达方式的转变探索色彩构成教学改革[J].大众文艺(理论),2009-08-15

猜你喜欢
扎染肌理色彩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