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他的名字叫青春

2016-05-14 15:39王海管一明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白桦段子青春

王海 管一明

白桦先生接近米寿了,按岁数做我的父辈绰绰有余。然后我却更愿意称他为“哥”——非不敬也,“哥”显然比“爷”“伯”“叔”之类更与青春亲近。我虽与“哥”缘悭一面,江湖上却到处有“哥”的传说。

说两个真实发生的段子,讲述人来自白桦先生身边,当无可置疑。其一,很多年前,某种诗风一纸风行。某天,白桦一朋友带来了标志性人物——一位女诗人前去白宅拜访,白桦很兴奋,说就来我家吃饭,我亲自下厨。客人上得楼来,隔窗望见满头银发的白先生正身系围裙,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叩开门,白桦先生一脸狐疑,问:“就你们两位?”边说,还边向两位客人身后探头寻觅。迎客进门后,白桦悄悄将朋友召唤进厨房,压低声音问道:“你带来的,真是那谁谁谁?”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白先生微微叹了口气,不说话,埋头继续炒菜。时隔多日,白先生再见那位朋友,依然会时不时感喟一番:“唉,真没想到,那么美的诗句,人却……”

段子二。在白先生遭遇波折的一段日子里,某外国杂志记者相约采访他。考虑到白先生或许心境不佳,细心的女记者特意换上一身略显破旧的外套。结果见面那天,大窘的反而是女记者——白桦先生神采奕奕出现在咖啡馆,全身上下阿玛尼。

鹤发童颜虽可贺却违和,鹤发童心才是真性情。白老的上边两个段子,将长久地照亮我人生的道路。漫漫人生路,每人都有一卡车的问题,我们不妨淡然视之,但“不将就”无疑是内心青春尚在的明证。

说点和本文照片相关的。据摄影师管一明先生回忆,这几幅照片拍摄时间为1991年4月底。当年白桦刚过60岁,整个拍摄过程十分配合,话语不多,但从眼神、嘴角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有激情有思想的智者。在采访的最后,白桦应邀留下题字:人生若溪,坎坷为歌。笔笔苍劲。25年后再看这幅题词,关牧村优美的女中音呼之欲出:“青春的岁月,像条河……”那是1980年代风靡神州的电视剧《蹉跎岁月》的主题曲。两代作家走出劫难日子后,发出了近似的感佩。

虽未见过白桦先生,但他的作品在我个人青春艺文史上的意义,却值得一写。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那部在1980年代初几乎掀翻文坛、影坛屋顶的《苦恋》或许今生不可见了,但那部《今夜星光灿烂》给我的震撼至今仍能感知——电影情节我忘了,只记得那不是我理解中的国产电影应有的气象。多年后我大量观摩欧洲文艺片时,总会想起这部电影。是的,它完全颠覆了我童年时代接受的关于中心思想概括总结的语文教育。

在幽暗岁月里,白桦曾经将所有文字作品付之一炬,甚至扔掉所有的笔。但黑夜过去,青春再度被唤醒。基因里的东西是天生写在人们血液里的密码,虽“浩浩大势”亦不可逆之。让我相信“基因”一说的例证之一便是白桦先生的孪生哥哥叶楠先生。白桦、叶楠,出自河南信阳陈氏家族,原名陈佑华、陈佐华。叶楠的电影剧作作品同样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甲午风云》《巴山夜雨》《傲蕾·一兰》……在1980年代,叶楠甚至还写过两部票房极佳的类型片《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

看过一点评论白桦的文字,印象比较深的,大意是:在白桦看来,最好的世界与人是简单的,简单到只需孩童的认知就可信赖。一旦世界变得不那么简单美好,“多一点知识”都可能成为“谬误”,而诗歌的意义就在于拯救处于“谬误的危险”之中的诗人。诗能克服理性的腐朽,人一旦获得,就成了一个不老的人。

所以,白桦的理想还有一个名字,就是“青春”。 他向往与追求的世界,永远在这无邪的情感之中。

猜你喜欢
白桦段子青春
爱情
家中段子手(二)
具有高尚人格的白桦
白桦生北国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段子手”老李
漫画段子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段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