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2016-05-14 22:05王鹏飞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王鹏飞

摘 要 21世纪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愈加的激烈,各国对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复合型人才模式才有可能成为未来时代人才模式的主流,所以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就经济和法律两种知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例,浅析了当前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方式方法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复合型模式;经济和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要求

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是现在经济类院校中法学专业必学的课程,这也正是它区别于单纯的经济专业或法学专业的特色之一。设置经经济加法律这样的专业这样的课程是为了培养适合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为了培养的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也是为了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增强存活率,避免被市场所抛弃。

1 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模式培养出现的原因

1.1 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加快,人民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这些都导致社会上对法学人才的需要不断曾多,但是,单一的法学专业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这就促使了经济和法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

1.2 为了增多法学人才的就业方向

法科毕业生为了让自己不只局限于在司法部门工作,还可以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企业、对外贸易、学校教育等地,就需要在法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其它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所以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2 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根据现在的社会现状看来,高等院校在教育方面的管理不断完善,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法律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种,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高等法律教育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职业法律人才,为社会法律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法制的建设。

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教育机构在法律教育模式上还是无法跟得上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对法律人才培养的要求,法律教育理念仍然不是很完善。从这些学生自身看来,他们更加注重对自身知识的加强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加强对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模式的培养仍然十分的重要,是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关注的重点之一。

3 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

3.1 目标定位

设立经济+法律复合型的人才模式培养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市场要求的,有广阔就业前景的,掌握多方面知识内容的优秀人才。它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只是能够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不能只掌握中国一些简单的法律,而是要求他们既要精通法律,还要懂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计算机学和外语学等,要让他们成为多个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科定位是,借助经济和管理学科的资源优势,合理扩大发展规模,以适应市场和巩固法律基础为主。财经类院校法学专业的方向将会侧重于经济类的法律,如国际经济法、中国经济法和民商法等,它将培养出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要求的专业型人才。

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有德、有才、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法律专业人才。它的法律知识体系较全面,重在培养拥有良好的社会素养和专业严谨的职业素养型人才。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完善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他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也将得到加强。它将拥有以法律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能够在国家单位、公司企业、检查机关、高等院校、行政审判机关等地从事法律工作。

3.2 基本思路

经济加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模式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在扩大专业就业面的基础上巩固适应性原则(在必要的专业技能外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课程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侧重素质的优化,为中国培养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懂法律懂经济懂管理的专门人才。这一思路是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升级,对课程体系的完善创新等来实现的。

4 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制度以及评估制度共同构成了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意培养目标全方位;课程体系要将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有效;评估制度要完善等四个方面。

4.1 构建全方位的培养目标

构建全方位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以培养具有全方位的工作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要求它既能为司法部门服务也能为其它行业和部门服务。法律学作为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有利工具,也是一科应用型的学科,它要求职业人才培养机构,要以“两个关键”为要素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1)要培养具有全面工作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要在道德、才能、知识储备、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较强的竞争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

(2)培养能为多个行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突破传统的只为司法部门服务的传统,让优秀的法律人才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为社会经济服务,为国家安全服务,将知识灵活运用起来。

4.2 建立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在工作环节的制定上要使法律教育机构、法律职能机构、教育管理机构以及司法行政机构的工作环节相辅相成。根据大法学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就需要将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法学课程体系,将长期被忽视的职业培训内容加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强化学科教育和跨学科教育。

4.3 推行学分制,构建科学、灵活、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

根据现在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看来,大多数的高校实行了学分制,但学分制的内容还是比较狭隘的,缺乏灵活性。从本质看,这种学分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它将学生的学习量作为学分制的单位,学生完成学业的程度是学分制的评判标准。在法律人才培养上大多实行的就是这种学分制,它有利于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让教学管理的制度变得科学、灵活、有效。

4.4 建立完善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任何单位都离不开评价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有利于学校监督学生、指导学生、和选拨优秀人才。所以,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起完善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1)建立严谨的考试制度

考试是教育中非常常见的考察方式,近几年来,考试制度在不断地改革,但却一直存在着,这就足以证明考试在教育中的地位。同样的,在经济法律符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要建立起严谨的考试制度,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让考试制度充分发挥其选拨监督学生的作用。

(2)建立全面互补的教学质量监管与评价机制,这不仅需要学校努力也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

(3)让法律教育教学制度与国家新课改要求相适应,让培养出来的法律专业人才与社会经济商场要求相适应。

5 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5.1 制定科学的培养模式

5.1.1 教学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课程,要求教学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是科学的、有选择性的、逻辑性强的,这又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教学课程设计要是多方讨论研究的结果,不能过于片面,要考虑全面性、科学性和灵活性。

5.1.2 建立完善的选修课体系

经济和法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课程除了那些专业课外,选修课也同样的重要,选修课能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觉选择他们喜欢的或对他们有所帮助的课程。但是学校在选修课的设置上不能过分强调趣味性,还要注意实用性,所以最好设置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选修课程。

5.1.3 制定柔性化的课程

在学生的选修课中还可以增加一些柔性化的课程,用来拓宽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5.2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通常人们认为逻辑是法律的核心,其实这是不对的,法律的核心是经验。当一个人的法律经营越丰富时他的法律目标也就更加的容易实现。现在的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经验,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多加些实践活动;同时要求各教师也能够改变观念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各个法律单位也应该多举办一些法律职业培训讲座;学生多去参加实习,弥补在学校中实践机会不多的遗憾。

6 结论

在中国践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体现在法学人才培养上就是,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具有全方位的知识素质的,既懂法律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知识的专业性更强的复合型人才。

当我们将培养目标全方位、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有效、评估制度完善等四个方面实现时,我们就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经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到这时,我国的法律法规、社会安全都将因这些人才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许江“经济+法律”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解读[J].三江高教,2015(12).

[2]张媛,崔淑霞.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3]李长斐.论司法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高校培养为视角[J]华东政法大学,2013(04).

[4]刘莉.多科型大学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实训模式探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作者单位

河南质量工程学院 河南省平顶山市 46700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