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学生成绩诊断报告

2016-05-14 02:07曹锁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据采集个性化大数据

【关键词】 成绩诊断报告;大数据;数据采集;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3-0062-02

【作者简介】曹锁明,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61)教师,一级教师。

2015年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新高考方案实施后的首份学考成绩单,同时为每名参考学生发布了一份个性化的成绩诊断报告,这份报告根据高考答题情况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划分等级,试图全面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掌握程度。

推出成绩诊断报告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完善成绩报告”,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做好教学反馈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绩诊断报告正是对两个《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成绩诊断报告的推出,实现了考试结果评定从分数到知识、能力掌握状况诊断的跨越,使考试结果由单一走向多样化,是考试向评价转变的重要突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平时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自己的薄弱点,但具体在哪儿掌握得不好自己未必能说清,时间一久就更加是笔糊涂账,要想进行有针对性复习非常困难。而教师面对这么多学生,更不可能搞清每个学生的情况,即使班级整体也只能了解个大概。此时一份详尽的诊断报告就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复习指引方向,用于自主查漏补缺!

那么,应该出怎样的诊断报告呢?浙江的诊断报告是来自高考,仅凭这一次考试真的能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诊断?虽然报告明确了仅作参考,但是由于样本数据有限,一次考试也不能考查所有的知识点和能力,所以参考意义极其有限。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我们获取更多的数据样本提供了可能,现在我们可以把学生每天的作业都录入系统,既可以完整记录学生学习的成长轨迹,同时可以更详细地分析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得出的诊断报告无疑更准确。

有了诊断报告我们又能干什么呢?如果我们的样本数据来自平时的日常采集,一方面为周末和假期学生自主复习提供方向,学生通过对自己的错题的反复订正和薄弱知识点的巩固训练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亦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对学生掌握得不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适当的反复,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均衡发展。

但我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否每一个学生我们都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是否每一个学生都能把每一个知识掌握到位?如果不能,我们又该如何为学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帮助他避短扬长呢?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任何知识和能力对学生来说都有一个度,对每一个个体更加有个极限,教学如此,训练亦如此,我们是否对每一个知识和能力都要求掌握到100%呢?如果不是,那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或者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那我们如何把握?……最新的学业评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上一届学生对该知识点最终的掌握程度,亦可以告诉我们,同类学校的学生掌握的情况,有了这些数据,我们的教学就可以有的放矢,没必要为学生无法完全掌握某知识而耿耿于怀,还可以更准确地找到差距,进行精准的训练。

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有多少人毕业之后选择了与专业不匹配的工作,有多少人一进入大学就换了专业,更多的人默默地在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完全不同个性品质,切忌贴上“好与坏”的标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挖掘,避短扬长!

为何要首先避短?在现行高考模式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进去大学深造,那就不能有太劣势的科目,当然也不可能训练到人人都是满分,但我们可以用更适合他的方法和知识、能力要求使其从中获得成就感,努力达到他能够达到的高度。

每个学生的长处将决定他未来的选择,如果他的长处没有得到及时挖掘,他的天赋将有可能永远埋没一个,对社会也可能是极大的损失。比如某个学生擅长立体几何,也许将来做设计师,如果天文学非常好,可能天文方面的工作更适合他!

我们在帮他“避短”的同时应该用该目标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对他进行专项指导、强化训练,甚至大学预科相关内容都可以让他自学。总之,我们在高中就应该为他们做出指引,根据他的个性为他选择一个最佳的成长道路。这在以前很难想象,但现代科技让我们的教学不再单打独斗,团队合作、智能分析为这些提供了无限可能。就像NBA球队除了主教练,还有大量的助理教练,他们帮助主教练分析每个球员的特点,进行专门的训练,最终为他安排最适合他的位置,充分发挥他的特长。同样,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只是兴趣点不同。如果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无疑只会两败俱伤。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性格特征分析内在品质,为他将来的职业选择明确方向,从而在学习的要求上有所侧重。当然我们在强化其特长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毕竟文理兼修、德才兼备是我们追求的育人目标。

让每名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以前无法做到,现在我们可以尝试!

猜你喜欢
数据采集个性化大数据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基于广播模式的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系统
通用Web表单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开源系统的综合业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