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创场景模拟情境助力语文阅读教学

2016-05-14 05:37尹宏晶
中国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雁教学效果创设

尹宏晶

目前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发言少,似乎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而个别语文差的学生更是无精打采,呆若木鸡。这些情况令我们语文教师堪忧。那么,怎样增加语文课堂的活力呢?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呢?情境教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场景模拟”情境就是要学生自己作为一个角色去表演、模拟、呈现教学内容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动态过程的情境。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模拟,学生既感亲切、新鲜,又乐于接受,且又因为是自己表演,所以全情投入,使得其他学生一看就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阅读课教学中创设场景模拟情境的意义

1.利于学习热情的激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积极性怎么能唤醒人,没有蓬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例如在教《吆喝》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模拟活动: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叫卖声是哪一个呢?试着模仿,吆喝出来给大家听听(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配合)。问题一出,学生们顿时来了劲头,教室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在呈现表演时,有一个组合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当时教室里静静的,期待着两位同学的表演。突然,其中矮个子的男生尖声尖气地喊了一声“一包糖来”,过了几秒钟另一个五大三粗的高个子的男生用低沉、浑厚的声音喊了句“荷叶糕”。真是惟妙惟肖,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学生在模仿表演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课堂充满了活力,沉浸在萧乾所写的吆喝的情趣中。

2.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践证明,开放式、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能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时间、空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情境教学中创设模拟活动就是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大雁归来》一文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之一:感受大雁带来的生机、情趣和大雁身上的美好品质。我们来比较以下两种设计哪一个的教学效果更好。

第一种是传统的问答式:你觉得大雁归来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从大雁身上感受到怎样的品质?

第二种是创设场景模拟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对话形式,模拟场景(在“大雁归来”“大雁觅食”“大雁集会”这三个场景中任选一个),每个表演者至少讲两句台词。

显而易见,前一种设计很死板,会使课堂气氛沉闷,且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而后一种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使得教材中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成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身心地进入了教材描绘的情境之中,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得到优化,更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3.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统领着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活动,而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的,课堂教学中场景模拟活动的设计也不例外,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的。

例如在教郑振铎的《猫》一文时,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挖掘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模拟情境:“猫眼看世界”—如果你是文中的第三只猫,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而学生们从猫的视角可以说“我”的偏见,可以说“我”不该以貌取“猫”,也可以肯定“我”的自省精神等。总之,这个模拟活动是为了学生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一教学目标而设置的。

4.利于口语能力的培养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而场景模拟活动会使学生在表演中经历读、说、议、演、评这样一个有效、真实的阅读过程,学生在读中领悟,在演中体验,在议中鉴赏: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强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种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水到渠成。

二、阅读课教学中创设场景模拟情境的实施策略

巧妙的场景模拟情境的创设要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在创设场景模拟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活动的目的性,忌随意

我们在设计场景模拟活动时目的性要明确,要清楚这样设计会达成怎样的教学效果: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文本的解读,还是为了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效果的优化呢?而在这些目的性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场景模拟活动对教学目标达成所起到的作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统领一切的教学活动。而如果场景模拟活动的创设能具有多重功能(一箭多雕)那是再好不过了。

例如在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场景模拟活动:请你选择课文中的一种生物入侵者,以它的口吻来作自我介绍。这样设计的目的: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一举而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核舟记》一文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教者可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三人的位置、动作和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动作、神态。而这样的表演活动也是具有多重教学功能的。

2.注重活动的人文性,忌肤浅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必须挖掘课文里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典范人格的熏陶、陶冶,关注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影响。而我们创设场景模拟活动时也一定要考虑该活动的人文价值。

例如《皇帝的新装》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皇帝自欺欺人的语言,故事结尾时小孩子喊出的真话等等。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从而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真善美。

在教《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的“呼尔而与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场景模拟活动:黔敖施舍给这个饥饿的人粥时是怎么吆喝的呢?请你试着再现一下。结果学生们在表演时都体现了黔敖施舍给饥饿的人粥时的没有礼貌和侮辱性。而设计这样的活动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不受嗟来之食者身上的“道义”:宁可死也不愿接受侮辱性的施舍。由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了典范人格的熏陶、陶冶,该活动的人文价值就充分体现了。

3.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忌形式

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语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投入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在设计课堂时,就要考虑清楚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效性。而在创设场景模拟活动时有的教师过于追求形式,一味图热闹,华而不实,活动缺乏实效性。

某教师在上《饮酒》一文的公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闲适的意境,设置了这样的模拟活动:请一位学生再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情境,当然该教师事先准备好了篮子和菊花,而“南山”是通过多媒体呈现的。结果,表演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生,他自己也有点难为情,在同学们的嬉笑声中草草结束了表演。当然诗歌中那种闲适、悠然的意境是没有表现出来的。

这个模拟活动的设计表面看是形式新颖,活跃了课堂气氛,注重了学生的个人体验,但是并没有什么教学的实效性。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场景设置的不真实性,和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差甚远:菊花、篱笆、南山。

4.注重活动的生活性,忌偏离实际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构建生活的课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联系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创设场景模拟活动时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等。

在教《金色花》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位学生演文中的“我”,另一位演文中的母亲。虽然初一的学生刚刚脱离小学的生活,心智还是天真、稚嫩的,但他们在朗读表演中,也放得开手脚,在分角色朗读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体会纯真的母爱。

5.注重活动的程序性,忌无序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场景模拟活动的一般程序如下:教师首先明确场景模拟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学生研读文本(任何活动都是基于文本的);小组内分工合作(分工要明确,人人参与),编排试演;在班级呈现表演,师生点评;表演者谈感悟和收获。即:创设情境—研读文本—分工合作—表演体验—师生点评—感悟收获。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学生们感性地体验完动态的情境后,教师应该有跟进的问题设置,引领学生理性地、深入地思考。这样会使活动更有实效性,也会使课堂有深度。比如在学生们表演完自己喜爱的吆喝声时,设置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吆喝声”,这样就会把萧乾笔下“吆喝的特点”(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声调富于变化,节奏上合辙押韵等)梳理出来,这样萧乾笔下吆喝的魅力就不言而喻了,文本解读就深入了。而如果课堂仅仅停留在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的层面,就会“华而不实”了。

三、结束语

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场景模拟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真挚浓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呢?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做一辈子语文老师,一辈子学做语文老师。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中学)

责任编辑:吴楠

wun@zgjszz.cn

猜你喜欢
大雁教学效果创设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创设未来
我请大雁落山村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大雁飞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大雁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