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2016-05-14 09:16潘家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山州比较分析结论

潘家才

[提要] 本文在深入研究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对文山州经济实力、社会进步、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化程度等竞争力进行全面的量化比较,从而针对文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为当地政府在未来城市发展和定位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关键词:文山州;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结论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9日

一、区域竞争力概述

在《辞海》中,将竞争定义为:竞争并逐为竞,对辩为争,是相互争胜利的意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中写道:竞争是个人或者国家间的角逐,凡是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可以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

(一)区域竞争力的概念。波特从产业的角度认为: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地区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改变地区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王秉安从资源优化的角度认为:区域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大区域中与同一类区域之间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具有优于其他同类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赵修卫从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角度研究,认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构成,比较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竞争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的主导,是区域经济获得发展的内在能力,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同时也要推动区域发展创新力较强的特色产业。

(二)区域竞争力相关理论

1、区位论。区位的含义很多,地理学认为区位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衡量地理事物占据空间的大小;经济学家认为区位是企业进行生产布局、基础设施体系在空间经济格局中的最优位置。通过对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选择合理的区域进行生产与布局,能够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2、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提出“绝对优势学说”,认为一个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低于其他地区,就获得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禀赋的优势;另一种是通过技术水平的发展优于其他地区而获得的优势。从绝对优势、相对比较优势到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解释了区域之间发展要素的差异是导致贸易发生的原因,所以需要提高生产技术,才能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优势。

3、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于20世纪50年代,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研究创新与扩大规模厂商作用的理论时,在其论文《略论增长极概念》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出现于多个经济发展的强度点上,通过多种传递路径向外扩展使得整个经济区域的生产方式受到极大的影响。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由罗默、斯科特、卢卡斯等学者在借鉴哈罗德-多马模式、新古典增长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要素时提出来的,引入外部经济效应、不完全竞争理论及其边际收益递增理论,认为区域经济要获得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区域经济本身构成要素系统的演进推动。

二、文山州经济发展概述

经济发展的总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累积结果,代表着财富的累积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投资奠定物质基础。

(一)经济总量不大,占全省份额较小。近10年来,国家对边境地区政策的优惠、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及财税减免政策,使文山州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文山州国内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78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401亿元,10年间翻了两倍多。与2001年相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36%,十五规划以来经济增长较为平稳,并且有明显加快的趋势。这是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优惠政策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文山州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从2001年的3.7%增长到2011年的4.59%,显示出文山州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例份额偏低,也反映出文山州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

(二)人均总量较低,与全省差距较大。2010年文山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456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0%;人均社会消费额为4,078.4元,是全省水平的75%;人均固定投资4,040.9元,是全省人均量的70%;人均财政收入为632元,是全省水平的3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8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9.7%。可见,文山州经济发展水平不佳,总量规模较小,导致财政收入较低;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就业率不高,影响区域的人均收入等。

(三)产业演进缓慢。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来看,2001~2011年的11年间,文山州产业结构变化和全省基本上经历一致的演变过程。相同点都是第一产业处于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不同点是全省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第二产业,文山州总体是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2011年文山州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22%,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为38%,低于全省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则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四)贸易量较小。2011年文山州对外贸易额为11.4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为3.29%,对外贸易的发展份额较低,占国民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7%到2011年的3.29%,10年间也存在着较大波动,说明对外贸易的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贸易的增长并不稳定。

(五)城镇化率低。2011年文山州城镇化率为30%,全省平均水平为3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个百分点,从2001年以来城镇化率的发展在1%~3%之间波动增长,在全省城镇化发展中还处于落后地区。

主要原因是文山州经济发展规模较小,以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工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另外,地形地貌状况严重影响交通发展与城镇扩张,导致城镇发展规模较小、质量不高。在桥头堡战略政策的实施下,政府应该加大对城镇化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加工产业的发展,拉动就业、提高人均收入、改善民生、扩大城镇的建设规模,规划出城镇发展体系,实现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三、文山州经济发展区内外比较分析

(一)经济总量竞争力。文山州的经济综合总量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排名第8位,处于云南省16个地州市的中等水平,经济总量竞争力排名前两位的,是昆明市与曲靖市,较为落后的是迪庆州、怒江州。从计算出来的主因子反映城镇投资、社会总消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情况,文山州的总量经济规模较小,影响城镇投资的固定资产额,也造成总量竞争力的指数排名。

(二)产业发展竞争力。文山州的产业发展在云南省16个州市的竞争力排名第8位,产业发展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排名在前面的是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竞争力排名弱的是怒江州、德宏州、迪庆州。从计算特征值与贡献率中可以看出,主要因子反映产业产值、多元化系数和工业个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作为一个不发达地区,企业的数量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层次,产业的结构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文山州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工业生产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协调。

(三)居民生活竞争力。文山州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的居民生活竞争力中排名第14位,处于云南省16个州市的中下水平,排名在前面的是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排名在后面的是昭通市、文山州、怒江州,通过主因子的旋转计算,主因子是反映农民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城镇化发展水平,文山州属于中国少数民族集中而经济发展落后的自治州之一,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城镇化的发展,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影响就业,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低。

(四)社会发展竞争力。文山州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的排名为第8位。排名在前面的是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排名靠后面的是迪庆州、丽江市。

(五)区域竞争力排序。在前面的5个竞争力指数的基础上,将5个竞争分力的得分作为指标,通过计算得出各州市最终的区域竞争力得分。按照以上的分析步骤得出竞争力指数。

四、研究结论

区域竞争力是表征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一体化下获得发展的优势。本文从 “桥头堡”战略背景出发,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采用2001~2011年的全省、文山州经济发展相关数据,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评价了文山州经济发展的特征,构建了文山州在全省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指标体系,计算出竞争力指数。基于此,探索了“桥头堡”战略条件下文山州的经济发展定位与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的思路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1]伍来定.当前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探讨[J].江苏商论,2003.8.

[2]王秉安.区域经济竞争力战略原则及其应用的探讨[J].福建经管干部学院学报,2002.1.

[3]赵修卫.关于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10.

猜你喜欢
文山州比较分析结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文山州“利剑”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