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2016-05-14 10:37陈申
中国摄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特展故宫博物院故宫

陈申

台北故宫博物院从2016年2月1日起到4月17日举办了“百年回眸—故宫禁城及文物播迁影像特展”,其间于3月2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会堂举办了专题研讨会,邀请大陆摄影史学者赴台,与台湾学者共同研讨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现状和清代宫廷影像的传播和历史影像等议题,本次研讨会是由“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主办。大陆方面,我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文博学家李文儒先生以及青年学者徐家宁应邀出席了研讨会。而此次台北故宫的“特展”和研讨会的举办,幕后的积极推动者,正是台湾资深的摄影界前辈、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庄灵先生。

192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庄灵先生的父亲庄尚严刚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即入故宫工作。1933年,由于抗战形势的紧迫,国民政府决定把故宫的重要文物转移到后方,庄尚严先生是随文物南迁的负责人之一,从2010年起,庄灵先生与北京故宫的不断接触,才促成了心愿。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院庆,北京故宫在紫禁城神武门城楼成功举办了“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台北故宫也得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从四万余张院藏历史底片和照片中精选出200余幅珍贵的历史旧照,请到台湾公展,并增加了“古物南迁”展出内容。研讨会上,庄灵先生发言认为,这次研讨会“则是希望针对摄影本身和紫禁城所藏老照片的拍摄者、影像内容以及当时的宫廷和社会等有过对中国早期摄影的传入和对后来中国摄影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应响,都想借这次研讨会邀请两岸学者专家,共同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梳理、发表和对话,而能为关心者和社会大众,带来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研讨会先后有七位到会者发言和回答提问,我发言的题目是“落日余晖—晚清朝廷影像研究举要”。伴随着台北的蒙蒙细雨,在短短一天时间中,与会者的讨论话题似乎意犹未尽。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女士,由于公务繁忙,不时抽身离去,整天往返于会场和办公室之间,对于大陆的客人热情备至。

当天会后已经是掌灯时分,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门安排了专场,引导全体参会者参观了在馆内举办的“百年回眸”影像特展。与其他的历史影像的专题展览相比,台北的这个展览设计和制作显得相当精细,策展人规划了七个主题,随照片展出了院藏的相关文物,如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时致逊帝溥仪的“国书”,溥仪的朱笔手谕,清室的《后妃传》和《诸王传》,以及大学士和陆军部的奏折等平常难以见到的档案原件,以增加现场观众对影像背景的了解。还将一些历史照片的画面设计制作成三维“动态影像”,别有创意。

大陆摄影家与台湾摄影界的的文化往来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团即对台湾进行了学术访问和交流。两岸摄影界老一代的见证者有些已经先后离去。我这次启程去台前,不好的消息传来,摄影大师郎静山门下之士—台湾资深摄影家周志刚先生不幸逝世,周先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老朋友。这次短短两日,见到了老朋友摄影家周鑫泉先生、董敏先生,见他们身体安好很是欣慰。而更高兴的是,陈学圣、肖永盛、王雅伦、张美陵等一批台湾新生代的摄影学者已经成为学界的领跑者。再有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讨会研讨范围不仅仅限于历史照片学术价值内容的本身,还开始注意到从博物馆学和收藏家的角度,触及到历史照片的形态修护保管与研究,台北美术馆年轻的照片修复专业人士罗鸿文先生的论文《非破坏性分析于摄影保存维护之应用》即表现出不同领域的专业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在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1965年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中国传统宫殿式仿古建筑。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我在15年前随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代表团曾经到访台湾。这次来去匆匆,未及再仔细参观一下台北故宫的其他常规陈列,但是主办者于次日安排的嘉义县台北故宫“南院”之行,似乎又弥补了我的遗憾。

作者为摄影史研究学者

猜你喜欢
特展故宫博物院故宫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雪中故宫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现代化之路:共和国70年特展
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礼物
殊途——香格纳画廊20 周年特展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