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研学案编写的尝试与思考

2016-05-14 03:22何承恩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正方体研学长方体

何承恩

【摘 要】“研学案”是学生参与“研学后教”课堂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研学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文本。笔者对于“研学案”的定义、基本结构进行了探究,并对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学案;尝试

《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构建高效课堂、幸福课堂为目标,突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师生共同体,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开展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数学科组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由骨干教师成立课堂教改小组,边学习边实践,先试点再推广,尝试着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通过“研学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一、什么是研学案

谈到研学案的编写,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研学案,引述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研学案”是学生参与“研学后教”课堂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在理解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如果说教案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描述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那么研学案则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描述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研学案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操作指南,在编写过程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换位思考,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作引导。

二、研学案的基本结构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这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任务。现阶段,我们把研学案的基本结构定为:研学导航、研学过程、达标测试以及学习评价四大模块。

(一)研学导航

研学导航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前准备以及学法指导。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是可操作、能达成、易检测的。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学习活动,时间所限,很难完成太多的学习任务,每课的目标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如:

【例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研学目标定为:

(1)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分析能力,发展空间概念。

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描述用语有所不同,尽量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多使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能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 学习重难点

在准确分析教材及学生情况后,明确告知学生本课内容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提醒学生这是重点研学部分。

3. 学前准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识的做好铺垫。这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的复习导入类似。

【例2】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学前准备定为:

(1)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2)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4. 学法指导

这里主要是对整个研学过程的总体指导,另外,学法指导还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指导学生如何完成研学任务,学习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第一种是小学数学教材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了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第二种是学生们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画线段图分析题意的方法、摘录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二)研学过程

研学过程包括:研学任务、巩固提高以及学习小结。

研学任务的安排是整个研学案编写的核心部分,立足教材,把学习目标转化成若干个研学任务,明确、具体而且是循序渐进,整体设计,逐步达成。如在下面这个例子中,任务一是学习基本的计算方法,任务二则是应用刚才的学习成果进行解决问题。

【例3】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研学任务有两个:

研学任务一: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研学任务二: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每个研学任务下面又可以分为几个小问题。由问题引发思考,研学活动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的,为了帮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学情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的指导,解决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如在研学任务一中:

研学任务一: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在书本33页的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 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2)观察长方体展开后哪些面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

(4)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

(同学们要认真合作交流,相信你们能行!)

研学问题主要是教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所设定的。我们在探索研学案编写的初期常常会犯这样一个毛病,就是把研学任务细化成多个问题,甚至变成一道道只要能填上几个关键词就完成的填空题,希望指向性更加明确,使学生能快而准地找到老师所期望的结果。实践证明,那只是老师的想法吧!我们忽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人而异,问题设置过细,也就绑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学生的发展受到局限,设计中应抓住知点要点,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开放度,不宜太细化,给予学生生成的空间。在下面这个研学案的初稿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例4】比较下面设计的变化:

修改前:

观察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1. 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

2.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3. 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修改后:

观察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三)达标测试

达标检测和学习目标相对应,目标定什么,就测什么。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检测题,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加入拓展题,题量控制在五分钟能完成为宜。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依据,也便于教师诊断学生在学习之后还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掌握学情,调整今后的教学思路。

(四)学习评价

设计学习评价这个环节,主要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使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留言栏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老师交流的平台,可以是质疑问难,也可给老师提意见及建议。

【例5】我们数学科组制定的学习评形式:

三、编写思考

(一)不同年段的研学案不能划一

从数学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去看,不同年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等存在较大差别,这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上的不同。所以,在研学案的编写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应编出符合学生数学认知规律的研学案。

(二)根据课型、学习内容的不同指导研学

“研学案”重在“研”字,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合理编排研学案,才能做到有效、高效。“研学”不仅仅是看书找结果,或者是小组讨论归纳出几个观点。它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的欲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于研学案的编写,我们还在路上,有待今后继续努力探索。

猜你喜欢
正方体研学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