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出新,“复兴”在路上

2016-05-14 17:35曹伟明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青浦复兴水乡

曹伟明

张复兴

1950年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黄浦画院执行院长,上海书画院签约画师,上海文史研究馆书画社特邀书画研究员,加拿大哥德艾华艺术有限投资公司艺术总监。

当下,美术创作摹仿的多、重复的多,少有反映生活、接纳地气的新品、优品和精品。要想摒弃“又多又快、不好不坏”美术创作的困境,只有让艺术创作弘扬个性,美术艺坛才会有“复兴”。

张复兴,出生于1950年,祖籍绍兴,在英姿勃发的十年青春里,他曾工作于青浦。他工作的地方,便是青浦的崧泽古文化遗址附近,这里出土了无数个“上海第一”。最早的“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房”“上海第一谷”……是上海文化的源头,海派文化的发祥地。青浦水乡深厚的历史底蕴,淀山湖水文化的灵动气息,赋予了他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他从事绘画创作已有40多年,早年学习西洋画,后改学中国人物画,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在上世纪的70年代初期,他在青浦创作的《淀湖鱼肥》等,曾入选上海市美展,洋溢着浓郁的水乡风情,充满着灵动的气息。后来,他的《万马战犹酣》等美术创作也屡屡获奖。

张复兴是带着青浦“古文化”和“水文化”的文气,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毕业以后,他在报社担任美术编辑,画了大量的插图和报刊装饰,上海书画出版社曾出版了他的装饰画专著。上世纪的90年代,张复兴将自己的美术创作转向了中国的山水画。他调动了青年时期生活和工作在水乡青浦的生活积累,在画作中开掘出水乡浓郁的诗情画意,赋予了新江南民俗的文化底色,表达了作者创作的真情实感,让江南的山山水水,成为他重要的精神追求和艺术生命的体验之地。

去年春天,张复兴在自己推崇的美术创作偶像——吴冠中题写馆名的“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中,举办了题为“空间、融汇、书写”的画展。我有幸零距离地接触到了他的美术创作,与他有了一次次艺术的对话,心灵的交融。在他的绘画空间里,我读到了与众不同的内容。他笔下的水、云、日、月、小舟、粉墙等,在水乡雾气的景色中,更富有空灵的变化与思想的融汇,让欣赏者回味无穷,唤起共鸣。他那色与墨的融合,独辟蹊径,做到了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协调统一,很好地表现出了诗意的水乡。

艺术的追求,是需要有傻子精神的,美术的创作,也是需要有工匠精神的。张复兴告诉我,2002年,正当艺术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世俗纷扰之际,他辞去了单位的行政职务,从事起自己喜爱的美术编辑职业。两年后,他索性去职,专心致志地回归艺术,做了一名超凡脱俗的山水画家,在山水的意蕴中追求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选择很重要,张复兴要让自己的心灵,穿梭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自由地去翱翔。他执意寻梦江南,让水乡的景色,在婉约、迷离和朦胧的画作中,呈现出文气、大气和灵气。让祖国的山川在壮阔、粗犷和逶迤中,释放出热情、豪情和激情,为心灵抒怀,为山水书写,把大自然的风景成为自己心灵的观照。千姿百态的现实景色,激发张复兴躲进画室,寂寞地探索,在似与不似之间,在自然与内心间转换。他不满足于刻意追求笔墨上的小技巧、画面中的小情调、媚俗的小效果,竭力让那种带有精神追求和时代特质个性化的笔墨书写,在画面空间中产生出生动的意象。

对于一个有艺术追求的美术家,艺术的审美空间是由一幅幅绘画作品造就的,画家是艺术空间的创造者,情感表达的营造者。绘画空间是要有整体构思与布局的,看似随意,却又精心。留白,是艺术创作的更高境界。张复兴的绘画语言是他艺术空间的个性表达,他运用虚实结合、恰到好处的留白,给人们以审美体验,带来灵动和乐趣,让欣赏者身临其境般地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作者情感跃动的脉搏。

全人类的艺术是相通的。张复兴融汇中西,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更是别有风采。他以色破墨,以墨补色,让色墨交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绽放,让艺术的魅力得以弘扬和复兴。

张复兴喜欢水乡,更爱画水乡,他对水墨的运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觉得水具有灵动性,笔墨的舒展恰到好处,可以让画面中的河水流动,云气翻腾,让肌理丰富,产生厚重感。所以,营造好水墨淋漓,朦胧含蓄的画面感,不仅使欣赏者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有慢慢品味咀嚼的回味感。

一个成功的画家,往往是由扎实的文化功底养成的。张复兴的中国画创作,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他从小热爱文学,对诗歌、散文尤为兴趣。加上长时期与青浦的亲密接触,吸纳大自然的灵气,让他的绘画没有世俗气,却有了浓郁的书卷气、灵动的秀气、大气和文气。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首首用色和墨,凝炼而成的经典诗歌、民间小调,更是一篇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艺术追求永远在路上,张复兴不断拓展自己的美术创作天地。他耗时十年之久,创作了百幅大型山水系列《自然颂歌》,从诗意的江南水乡到大美的祖国山川。他创作态度是严肃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深入自然,体验生活。这组山水系列,既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江南水乡灵动的气息,奔放的激情,富有质感的新技法和新墨韵,更凝结了张复兴的艺术气质、修养和才华。《自然颂歌》那具有灵感的想象,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和发展,迸发了张复兴全新的创造力,他让画风更加弘大,更加磅礴。张复兴探索将多种艺术元素与传统现代笔墨融为一体,让新的表现形式,去创造的大美生态,令人向往。他那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美术作品,千姿百态,意境深远,别具风采。

我以为,一位美术家应该是个思想者,善于持续探索与追求的。张复兴的美术创作,从起先的自由挥写,色墨淋漓,好似灵动的淀山湖水,到他推陈出新,让人生的瞬间,生命的感悟,生活的表达,艺术的解读,融汇贯通,更具张力。他创作的沧海大江、山野桑田、霞蔚云山、飞流清泉、天际华彩等美术作品,都体现了现代世界的潮流、当代海派的画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包容开放、融会贯通,彰显了张复兴驾驭丹青笔墨,营造绘画空间的文人风范,具有高度的文化自强和自信。

艺术创造是需要倒逼自己的。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时空的超越、生命的感悟,犹如“天来之水”,画家的激情和灵感犹如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从创作者生命的血管中自然流露的,往往是能够打动欣赏者的。艺术创作的探索更是需要魄力的,只有自信,才能让绘画更有魅力。只有与时俱进,才会让绘画传统的变革、创新。张复兴从现代科技中得到启迪,在视觉空间中丰富图像。他对传统绘画艺术进行合理的变革,追求传统笔墨的现代表达。他那《自然颂歌》的美术创作,像一部艺术家精心谱就的精神家园的交响乐。这里有快板:大江东去,惊涛拍岸,豪迈奔放。更有慢板:画面舒展,笔墨抒情,画境开掘,充满意象。张复兴对祖国山水的赞美之情跃然纸上,富有浓浓的中国风。他笔下的黑白、轻重、远近、疏密、冷热、快慢等视觉对比效果,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

追求气韵生动,既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更是张复兴曾经生活工作过青浦的水文化孕育的结果。他从青浦灵动的水性中,获得了启迪,让自己的绘画创作,别开生面。匠心独运的留白,让画面有一种似光、似水、似雾、似气的感觉。洋洋洒洒的铺展,让他的画中弥漫着水气,流动着情感,虚虚实实,情真意切。他的画风由细腻走向粗犷,由单一走向丰富,由具象走向抽象,由传统走向现代。那来自“上善若水”淀山湖的想象力,充盈着崧泽文化的灵动悟性,自然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他对绘画细节与整体布局的把握和选择,也体现了张复兴艺术审美情趣的博大和高度。

创新,是艺术创作不竭的动力。然而说说容易,探索艰难。对一个美术创作者来说,风格、视角、悟性等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张复兴像一位高超的魔术调色师,在黑白之间变幻无穷,柔美与阳刚,笔墨肆意、自由挥洒。那“天人合一”“大爱无形”“大音无声”的艺术追求,便是张复兴内心的体悟。他要用自己的美术作品,给人们以温暖,给人们以关怀,释放出正能量。

张复兴认为对一位画家来说,创作是他生命的有机整体。每一幅作品,都是自己生命的一个瞬间,生活的一种常态,更是画家对艺术本质的一种解读。“我画故我在”,这是张复兴内心的一种追求,我画我快乐,淡泊名利,耐得寂寞,追求真善美,便是他生命的一种过程。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从宋元以后,所描绘的内容和境界日益狭小,局限于模仿,固守于模式。而张复兴的中国画创作的探索之路,便是对这种衰弱表现力的逆袭和颠覆。他追求书写的创新,视角的转换,意境的开拓,笔墨的融合。融汇、多元、灵动,源自于他对传统文化、外来艺术和大自然的吸纳、转换。他想创造真正具有中国画韵味、东方文化情调,色彩饱满,形式新颖,具有张力的现代中国画风,让手中的画笔如行云流水,我笔写我心,“复兴”和再创中国画笔墨的独特表现。在张复兴的心中,创造、创新、创意是没有“范本”,没有“模式”的。

在当下艺术日益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绘画更直指人们的内心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跨界融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画如果再无视色彩,追求灵动、靓丽的效果,那会丧失掉自己的生命力,不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真正的艺术,是接纳地气,雅俗共赏的,而不是纯粹追求技巧的。张复兴认为作为一个画家思考重于动笔。因为画家的气质、修养、情怀和思想,决定了绘画艺术水准的高低。

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张复兴的画作,曾在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泰国、德国、加拿大等地多次展出,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洗礼。艺术的女神,总是被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它诱惑着张复兴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无怨无悔,永不停步。

丹青文心,艺术的追求与探索,让张复兴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青浦复兴水乡
水乡情
以“绿色青浦,上善之城”打造城市新形象
新水乡歌
上海青浦社队企业发展的特殊环境与特征探析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上海青浦宋代家族墓碑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