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材活用·孺子论信

2016-05-14 18:02杨大文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陈太丘信守诺言孺子

杨大文

[“溯”材展示]

陈太丘(陈寔)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陈寔儿子)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抛弃)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

[ 运用方向]

1. 信守诺言是做人根本。“信”是一种人际关系。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又说“人无信不立”。可见,人要信守诺言,践行“信”用;成语“一诺千金”也说明“信”的价值。其实,“信”何止千金?“信”是一个人一辈子价值的体现。“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所在,信守诺言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2. 欲人守信,己先守信。,“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所以,我们总是苛求别人守信,对自己守信与否并不在意。就像材料中的朋友一样,他只是苛求陈寔守信,却无视自己的失信,因此给后人留下笑柄。

3. 不守信者,孺子不屑。守信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守信是靠“践行”来实现的,信守诺言者,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不守信用者,连小孩子都不屑与之交往。材料中的陈元方虽然只是个7岁的孩童,但他能认识到守信的价值和失信的后果,因此,他“入门不顾”,让“友人惭”愧不已。一个7岁孩童尚能如此,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认知并践行信用。

4. 批评与自我批评。很多时候,我们热衷于批评,很少有人主动地自我批评。只有批评,就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就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能够自我批评,就能够找出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就能够宽容地对待别人的不足和失误。材料中的朋友之所以成为笑柄,就是他只会批评,而不知自我批评。

[ 习作片段]

现实生活中,人们似乎总是喜欢批评别人,不喜欢自我批评。好像自我批评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其实,自我批评不仅不失面子,反而是为自己挣面子,因为只有自我批评,才能得到别人的监督和帮助,才能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同情,最终赢得别人的认同和信任。

漫漫人生路,一时迷失方向或走错道路是不出为奇的。圣贤都不可能不出错,更何况一般人呢?所以,无论是什么人,都要学会自我批评,学会了自我批评,就犹如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明灯;懂得了自我批评,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高高的灯塔;践行了自我批评,你就会不断进步,甚至会成为后人尊崇的典范。

十八世纪,法国的大文学家卢梭曾经勇敢地宣布:“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他曾经以沉重的心情,忏悔自己年少时在一次偷盗后无耻地把罪过转到无辜的女仆身上,造成她的不幸,他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小而原谅自己,竟终生以此为戒。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巴金老人,他在晚年所写的《随想录》中无情地解剖了自己在“文革”中所犯的错误,这不仅无损于他的形象,反而让人们更加敬仰他的真诚和坦白。

反之,如果不懂得自我批评,不主动自我批评,就会让自己停滞不前,屡犯屡错,成为人们的笑柄。《世说新语》中有一篇《陈太丘与友期》的文章,文章中说朋友失约后,不知自我批评,反而大骂陈太丘不守信用,最后被陈子元方指斥,这个朋友很是尴尬,最后也成后人的笑柄。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是一块石头的话,自我批评就好比一个打磨师傅,只有经过打磨,才能将我们打磨成有用的石料……

[ 亮点评说]

片段先从自我批评的意义上谈起,通过正反对比说明了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文段过渡自然,用例典型,“溯”材的嵌入也毫不生涩,显得自然而然。

猜你喜欢
陈太丘信守诺言孺子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忘炊窃听
孺子牛
不再涉足
不再涉足
孺子难教
陈太丘与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