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重拾百年辉煌

2016-05-14 10:58普茶藏珍张宇
普洱 2016年4期
关键词:茶区茶山普洱茶

普茶藏珍 张宇

普洱茶无论是堆积在历史上的种种辉煌遗迹,还是在今天拍卖行里屡创咋舌天价的号级老茶,亦或是闪烁于中国各大顶级奢靡普洱茶商圈中冲泡的上上品,其名称或者出处皆指向同一个地区——易武。

要历数澜沧江流域两岸分布的普洱名茶区,恰似银河系里闪烁的繁星,颗颗都这么明亮,粒粒都这么耀眼。这里有新晋明星冰岛,有十几年前崛起一直傲视群雄到今天的老班章,有古茶树资源博物馆的之称的景迈等,这其中最有历史积淀和岁月风采,堪称百年辉煌的却当属易武。易武是古镇越县政府所在地,仍有古镇留存至今。易武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茶园面积和茶产量长期居于古六大茶山之首。

冰岛茶成名于2008年,老班章成名于2004年,而易武却成名于清中期的嘉庆和道光年间,那也是易武普洱茶最辉煌的时期。清朝雍正年间,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时,在滇设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鄂尔泰勒令云南各茶山茶园顶级普洱茶由国家统一收购,挑选一流制茶师手工精制,并亲自督办,在贡茶上印“鄂尔泰”私宝,进贡朝廷。于公元1732年,正式列入《贡茶册案》。易武街上商铺连商铺,茶庄接茶庄,生意兴隆,人丁旺盛,内地茶商和马帮往来不绝。仅仅依靠易武本地的原料已经不能满足易武茶号的加工了。因此,倚邦、革登、蛮砖,甚至攸乐山的茶菁也都有一大部分被集中到易武加工成“七子饼茶”,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0多担。那时候,易武可以说是山山有茶园,处处有人家。历史上的易武不仅茶叶种植面积居六大茶山之首,且在清中期已经是制茶中心。

普洱茶无论是堆积在历史上的种种辉煌遗迹,还是在今天拍卖行里屡创咋舌天价的号级老茶,亦或是闪烁于中国各大顶级奢靡普洱茶商圈中冲泡的上上品,其名称或者出处皆指向同一个地区——易武。

走进百年老宅车顺号,望着金漆依稀,岁月斑驳的“瑞贡天朝”牌匾,突然对易武古镇有种繁华落尽,洗净铅华的感觉。

为何普洱茶能风靡当下,成为新时代中国茶叶品种中的佼佼者,皆因喝普洱茶不仅喝到的是口感、滋味、越陈越香,更是能喝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时代变迁的唏嘘。越老的普洱茶越能体会到这些,而留存当世为数不多的百年普洱老茶品种如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同兴号等等基本都来自易武,所以当下我们喝到的百多年前普洱味道基本都是“易武的滋味”。

由此可见,百多年前的易武镇,易武茶是何等精彩,而新时代下的易武作为普洱茶的好茶地理区域或普洱名茶的代名词,其江湖地位又如何呢?

当下普洱茶最顶尖高端毛料代表当属曼松和冰岛。曼松是产于和易武镇一镇之隔的象明乡倚邦茶山,它的出现更多是源于“皇家贡园”的历史流传,现实因为存留古树很少产量极低,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传说和稀缺,市场难觅其真面目。而冰岛茶却真是实打实硬闯出来的临沧茶明星,过往,临沧茶给人总体印象皆是产量大,水粗涩口,口感一般的低端大宗货。而在细分化时代脱颖而出的冰岛茶却以汤水细腻,滋味温软中带刚韧,全面结合了老班章的强悍和易武茶的阴柔,集大成于一体。即便如此冰岛茶还是属于普洱茶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它是茶区极度细分下的品种,它的产量依旧很低,虽然比曼松茶多,但仍然比老班章茶少。在当前普洱茶实力榜上依旧落后于价高量多的老班章。每年春季名山茶价格走势榜上,更多的眼光聚焦在老班章上,可以说老班章价格高开,则古树原料总体价格乐观,老班章价格低走,那么古树原料总体价格就堪忧。在行业领导力趋势榜上,老班章作为布朗山的代表遥遥领先于其他茶,而紧随其后的,就是易武茶了。

那么为何历史上曾经在茶区产量和加工排第一的易武茶区会沦落到老二的地位。这不得不提及历史上易武曾经的衰落。

易武古镇制茶业经历了清中期的一段辉煌后,在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政府动荡,普洱茶停贡,外加连年瘟疫普洱茶和当地茶山茶商从此走向没落。到抗日战争爆发后茶叶销路更是受阻,无人经营,茶区连年瘟疫饥荒,导致人口流失茶园大量荒芜,就此易武制茶业开始停顿消亡,一直荒废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上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勐海茶厂的建立,带动勐海茶区茶叶的种植产业生产,经过几十年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勐海茶区已经形成普洱茶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最具备规模的地区。计划经济时代国营四大茶厂同时造就了临沧茶区和思茅茶区的普洱茶种植与加工的发展。反观曾经的龙头老大易武古镇在那个时期犹如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古城一般,被外界遗忘孤零零淹没在大森林环绕之中悄无声息,除了遗留下的百年青石阶小路和断壁残垣仍依稀记录曾经的辉煌外,过往的喧哗热闹,人潮如涌,早已被战乱、瘟疫、饥饿和大时代的变迁消磨得无影无踪了,仿佛没有发生过一般。

从清末易武镇的衰落开始,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时间不知不觉的去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外界已经悄然发生巨变,易武古镇却依旧如沉睡中的小镇,完全被这崇山茂林阻碍不知外面世界的变化。直到某天走进一群台湾、香港的茶商、茶人,他们中有清朝时期家族就在香港买卖普洱茶的茶商后代,有致力研究普洱茶的茶人,他们手中持有一百多年前这里出去的老茶,他们也品尝过被这里早已忘却的易武茶精彩的滋味。他们得识于香港普洱茶老店遗留下的百多年前旧交易资料和祖上关于易武茶辉煌记忆相传。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天他们不远千里和道路极端艰辛走进梦想已久的易武古镇,和当地政府和老人交流关于易武辉煌的制茶史,寻找早已荒废的古茶园,就此开始了易武古镇制茶、产茶的第二个春天。

曾经的技艺和传承不死,只是悄然埋没,一旦浴火重生的星火燃起,必将迅速产生燎原之势越烧越旺。台湾香港人走后,易武乡人按古法手工石磨制作先后生产出两款在曰后带动易武茶铺天盖地发展的明星产品,一款是台湾茶人吕礼臻定制的小众产品“臻纯雅号”,另一款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先引起港澳台和马来西亚等地一片称赞,墙里开花墙外香,然后又从港台迅速风靡回内地的“99易昌号”系列产品。

九十年代末期,当这四车几十吨有质有量的以易武原料加工传统石磨生产的普洱茶再相隔百多年通过深圳口岸再次进入香港某大茶商的茶仓库时,这位资深普洱茶商激动得在笔记本上记录到:

“这是有史以来他接触过最精湛的云南青毛料制作的普洱茶”。

99易昌号是在当代易武茶发展史上一款做出重大贡献的产品,它承接的是百年断代的易武茶的精彩和辉煌,发扬的是以古树为原料传统手工制作的精湛技艺,一改国营厂计划经济时代机器加工茶园茶用料的作法,极大地提升普洱茶产品的口感和质量,极大地迎合了国内茶市场因消费升级换代膨胀的普洱茶市场需求。可以说以易武古树茶为原料的99易昌系列不仅开创出易武古镇制茶的新篇章,更是全面引发了云南各大普洱古茶山的热度,使得古树为原料的精湛加工成为新普洱茶历史时期下的一种制作主流。

随着以易武古树茶制作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大量出现并引起其消费市场一致赞誉,从而带动了一波又一波全国各地茶商茶人涌进易武山朝圣和做茶的热潮,无论从广度深度都再现易武古镇普洱茶制作的辉煌。

这其中就有后来在经历08年普洱茶低迷风波后不畏风险,一心一意致力于“纯正易武”茶口感制作的东莞“岁月知味”企业。岁月知味品牌的进驻,让易武打破过往易武小作坊众多,经营凌乱的局面,过多小品牌和杂乱的销售渠道对易武茶大规模走向市场带有局限性。过去一般外来普洱投资资金的建厂生产都选择勐海地区,很多易武原料会拉到勐海加工。“岁月知味”品牌的强力介入易武茶区既抢得了在易武茶区控制资源、囤积原料的先机,又开创了大资金、大企业进入易武古镇制茶的先河。紧随其后更多的外来大资金大茶企也把投资的眼光聚焦在易武古镇,陆续开始了在易武布局建厂,生产以易武原料为主的普洱茶产品,其中就有安徽红茶生产巨头“祥源”的跨界进入,“祥源”首次提出“易武小产区”概念,是以大资金整合易武零散茶区原料制作的又一新做法。势必给易武古镇普洱茶生产和制作带来一个新的篇章。

从九十年代港台茶人的朝圣到上世纪末第一批打响易武品牌的99易昌产品的出现,沉睡百年的易武古茶山终于醒来,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岁月知味、祥源等茶企大资金布局易武。百年古镇易武又重新散发往日的历史和文化魅力。作为云南普洱茶生产制作曾经的龙头地区,易武古镇又一次焕发了青春成为新时代下云南普洱茶快速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镇。

猜你喜欢
茶区茶山普洱茶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快乐茶山行
茶山谣
万亩茶山 十里飘香
普洱茶怎么泡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茶山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