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诗人”肖邦的故事(六)

2016-05-14 10:58李建华
琴童 2016年4期
关键词:华沙维也纳肖邦

李建华

一场没有伴奏的音乐会

1829年7月,肖邦在朋友的资助下,再次出国。这次他来到了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

维也纳的繁华景象使得肖邦目不暇接。这边,是舒伯特的诞生地;那边,是贝多芬的墓地,到处都是音乐的圣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给肖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下午,维也纳剧院经理加伦伯格见到了肖邦,他不由分说,便安排肖邦:“下个星期四,我要为你举办音乐会,请你准备一下。”

可肖邦一点准备都没有,他马上找到乐队指挥,商讨节目内容,先是贝多芬的曲子,然后是肖邦自己的《请伸出你的手》,最后是他在维也纳创作的《克拉科夫回旋曲》。

由于时间紧迫,肖邦与乐队排练的机会定在了星期三的上午。乐队的乐手们很不情愿用这么仓促的时间来排练新作品,他们一边排练,一边发牢骚,排练得很不顺利。

到了周四,维也纳各界名流都来到歌剧院,观看肖邦的演出。

昨天的排练与配合让肖邦很不满意。于是,正式演出时,他径直走上前台,看都没有看乐队一眼,便开始自己的演奏。他的音乐是那样的轻柔迷人、飘逸潇洒。

没有听到理应的伴奏与配合,听众开始窃窃私语,渐渐地,没有人说话了,大家都屏住呼吸,静静地聆听着美妙的旋律。

演出终于结束了,听众狂热的欢呼声、叫好声响彻大厅,还一窝蜂地涌上舞台,把肖邦高高地举了起来。

就这样,肖邦举行了一场没有伴奏的音乐会。

一杯波兰土

1830年7月,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革命的浪潮很快波及波兰,华沙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酝酿着新的起义。

大批的警察开始上街,他们大肆地搜捕,华沙的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在家人和老师的劝导下,肖邦决定再次出国。

1830年11月1日晚,天气格外凉爽,肖邦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在他家里。埃尔斯纳也不顾年迈,赶来参加肖邦的告别晚会。大家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含着眼泪唱起了波兰民歌。埃尔斯纳特意为肖邦写了一首告别歌,同学提达斯走过来,朗诵了自己的一首告别诗:

不论你去哪里逗留、流浪,

愿你永远不将祖国忘记,

决不能停止对祖国的热爱,

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

朗诵完,他抓起一把泥土,放在一只银杯里,递给了肖邦,庄重地说:“愿你永远带着它,不管走到哪里。希望你时刻记着波兰,永远用一颗忠诚而温暖的心爱你的祖国。”

肖邦很感动,他泪如泉涌,激动地接过这一份珍贵的礼物,对在场的人说:“我的音乐里将深深地拓上祖国的烙印,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深知,我将永远离开华沙,我觉得我的离开只是为了死亡,我正在向祖国作永久的告别。”

想不到,这句未卜先知的话,不幸成了后来的现实。第二天,肖邦告别了家人,告别了梦系魂牵的祖国,永久地离开了华沙。

《革命练习曲》

就在肖邦出国不久,华沙爆发了革命武装起义,起义军高呼“自由万岁,暴君该死”的革命口号,唱着“波兰军团”的战歌,包围了华沙总督的官府。1930年11月30日,华沙全城解放,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欢呼着、拥抱着,庆祝革命的胜利。

然而,胜利的喜悦没有维持多久,年底,俄国就派遣20万大军开赴波兰,对起义军疯狂镇压。顷刻间,华沙城内火光冲天,血流成河,大批的革命志士惨遭杀害,腥风血雨弥漫了整个城市。

肖邦的很多同学、朋友也在这场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了。1831年7月,肖邦闻讯后,打算离开维也纳,返回祖国,参加革命抵抗运动。9月7日,就在他途经德国斯图加特时,突然传来华沙起义失败、波兰再次沦陷的惨痛消息,这消息如同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

当晚,他摊开日记本,奋笔疾书:“……莫斯科鬼子能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吗?他们践踏着成千上万的死尸填满的坟墓,他们放火焚烧城市,到处残害人民。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鬼子也不能杀啊?……啊!上帝,你还存在吗?”

他的眼睛里放射出愤怒的目光!他的血管里燃烧着仇恨的火焰!他要呐喊,他要战斗,他不停地挥动着双手,朝着漆黑的夜空,发出心底的怒吼:“不!波兰不能亡!绝不会灭亡!”

此刻,斯图加特的钟楼上传来了深夜的钟声,他霍地站起来,用拳头使劲锤着钢琴。他把华沙的陷落看作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悲剧,他流着热泪,不停地砸向琴键……那一晚,那首激昂奔放的乐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就在肖邦对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最强烈的呼唤和最悲情的呐喊中,应运而生。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华沙维也纳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肖邦
世界最漂亮的鸡
波兰 华沙起义73周年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图说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
第20届国际军事历史研讨会在波兰华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