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职工服务中心之我见

2016-05-15 03:10杨建党
工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调和油食用油转基因

文_杨建党

建设职工服务中心之我见

文_杨建党

把职工服务中心建在心上,才能真正把职工服务中心建成“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创新工程。

建设职工服务中心是把服务作为工会工作新常态的有效举措,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是履行工会职能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服务型工会的现实需要。要使工会成为“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娘家人”,职工服务中心是一个有效的窗口、平台和载体。

更新理念、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把服务中心建成服务职工的民心工程

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建设职工服务中心,认为平常也都是做的这些工作,为什么要劳民伤财搞一个“中心”呢?这不是形式主义吗?在这个问题上,不光职工不理解,甚至我们的工会干部也不理解。其实,建设职工服务中心,不是搞花架子,也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更新服务理念、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搭建服务平台,最终建设服务型工会的一个创新和实践。

反思我们过去的服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粗放式、节点式和填鸭式服务。所谓粗放式服务就是只考虑职工的共性需求、物质需求,忽略了职工个性需求和精神、情感、心理需求,把服务简单地等同于送慰问品或慰问金;所谓节点式服务即满足于唱好“四季歌”,也就是所谓的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和节日慰问等,忽略了职工更需要的平常服务和日常服务;所谓填鸭式服务即不是从职工的需求出发,只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输出和提供服务。

正因为我们的服务存在诸多欠缺和不足,我们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还不能满足职工的需要,尤其是在面对8 0后、9 0后职工,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需求方式都与5 0后、6 0后大相径庭,不适应他们的特点和节奏,我们的工会工作就会与时代脱节、与职工脱节、与青年脱节。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新情况、研究新对策、探索新思路,积极开拓能够满足职工需求的服务途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桌上服务、网上服务、掌上服务、心上服务”,把服务中心建成服务职工的创新工程

桌上服务就是要注重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桌上”是一种笼统而形象的说法,即把服务中心的接待厅、谈心室、读书屋、健身房、培训中心、职工食堂等服务场所和硬件设施统称为“桌上”服务。设立这些场所,是为了更好地为职工服务创造条件。“桌上”不仅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一览无余,而且还配备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协理人员。有条件的还设置了电子化服务平台,职工既可以选择由服务人员提供的一站工服务,也可以选择电子平台提供的自助式服务。这样,职工有问题、有困难、有需求都能在服务中心得到答案、得到帮助、得到解决。

把职工服务中心建在网上,是为了弥补实体服务中心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搬到OA系统或互联网上“建一个网上服务中心”,其功能与实体中心一样,并且突破了“实体服务中心”的局限。不仅如此,网上“服务中心”还能提供集体合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带薪休假条例等政策法规的查询,提供重大疾病及住院医疗互助办法、办理程序、所需表格的网上下载。网上服务中心起到了延伸服务手臂、方便服务对象、满足职工需要的作用。

把职工服务中心建在掌上,就是充分利用手机的功能,将工会的服务由离身服务变成贴身服务、由半天候的服务变成全天候服务、由部分覆盖的服务变成全员覆盖的服务。在手机服务上我们根据不同人群建立了三个服务平台。一个是建立工会服务中心公众微信平台,用微信的方式为职工提供各项服务,而享受这项服务的群体多半是有智能手机的青年群体;二是建立QQ群平台,享受这这项服务的群体主要是工会干部和一般职工,在QQ群上大家既可以发布工作信息,又能沟通工作和交流思想;三是短信平台,享受这个平台的群体既可以是全体职工,又可以是年龄偏大或困难的职工群体,因为接受短信既不需要流量,也不需要智能手机和QQ号,只要是手机就能接受短信,就能享受服务。正因为进行了服务对象的细分,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各自特点,所以这三个平台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和欢迎。

把职工服务中心建在心上,是指我们不能只有服务中心的场所、设施、设备,更应有一颗为职工服务、替职工分忧、帮职工解难的拳拳之心。如果心中没有职工,即使实体中心建得再好、网络页面设计得再美、手机平台规划得再优,也只会流于形式,成为花架子。只有把职工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职工的需求当作自己的需求、把职工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即把职工服务中心建在心上,才能真正把职工服务中心建成“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创新工程。

站在高处、想在难处、干在实处,把职工服务中心建成服务职工的和谐工程

站在高处、想在难处、干在实处,就是要站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来认识建设职工服务中心的重要性。我们把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放在桌上容易,要落实到行动上却需要作艰苦细致的工作。比如对特困职工的服务,如果我们只满足于逢年过节进行走访慰问,而不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切切实实帮他们解决日常的困难,那么,我们的服务就很可能只是做做表面文章。对特困职工的帮扶,除了在生活上给予帮扶外,在思想上、精神上的帮扶尤其重要。

总之,服务中心的服务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持续不断丰富职工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完善职工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真正使职工服务中心成为推动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的民心工程、创新工程和和谐工程。(作者系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食用油安全存三大隐患:油料过度精炼、调和油、转基因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作为日常消费食用油的安全也为消费者所关注。目前食用油安全存在三大隐患。

过度精炼的植物油

植物油精炼的过程一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脱蜡,以过滤有害物质,消除不良气味,提高油的品质。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指出, 在粮油加工的原料中,除了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营养素外,,还富含其他多种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遗憾的是,由于过度精炼,,这些营养成分流失严重,有的在成品粮油中的含量已微乎其微。过度精炼的食用油,就像把果汁加工成了纯净水。

“现在食用油的颜色越来越淡了,主要是在脱色的工序中使用了活性白土的缘故。”王瑞元称,业内专家一致决定将修改有关脱色的标准,植物油颜色不必太淡,以使之更符合健康需求。食用油过度精炼,不仅造成大量营养的流失,而且非,

常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为食用油安全的隐患。

偏离轨道的调和油

由于缺乏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的统一要求,调和油的配料和比例由企业自己来决定,只有企业自己知道。

调和油一旦勾兑完成,要通过检测仪器来分辨各种的成分难度非常大。对调和油只能检测出特定油种有还是没有,,具体比例很难检测,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调和油的比例成了企业的秘密,而广大消费者并不知情。

因此,在选购调和油时,要选公布配方比例的非转基因调和油,这样吃得更放心。

成为谜团的转基因油料

提到食用油安全,不得不提到转基因原料的问题,油脂行,

业,特别是大豆油行业,转基因大豆大量使用已成事实,然而,关,,于转基因作物对人体是否存在危险,国内外的科学界一直没有定论。

“虽然实验非常成熟,但其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或许,要在未来几代人后才显现。”袁隆平说。对于我们现阶段知识还不能完全破解转基因谜题,谨慎对待转基因技术才是明智之举。

文:康康

猜你喜欢
调和油食用油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废食用油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哪款才是真正的健康好油?
调和油的主料存争议!
开封后的食用油应该怎么存放
2019上海食用油展、食用油包装展览会
2019上海食用油展、食用油包装展览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调和油的消费提示
食用调和油市场的“潜规则”和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