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湖随笔

2016-05-15 03:10周常林
工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莲荷稻浪碧水

文_周常林

向阳湖随笔

文_周常林

向阳湖四季丰姿多彩。春天,绿草如茵,羊肥牛壮;夏日,莲荷摇曳,碧水莲波;金秋,稻浪滚滚,瓜果累累;冬季,风歌雪舞,银装素裹。

美丽富饶的向阳湖,东连斧头湖,南抵宝塔镇,西接甘棠,北邻嘉鱼。方圆百里,土壤肥沃,集雨面广,蓄水量大,能纳淦河之流,吞吐斧头湖之潮。既有舟楫之便,又有灌溉之能。向阳湖四季丰姿多彩。春天,绿草如茵,羊肥牛壮;夏日,莲荷摇曳,碧水莲波;金秋,稻浪滚滚,瓜果累累;冬季,风歌雪舞,银装素裹。使得不少文人墨客为其奋笔讴歌,泼墨赞美。诗人臧克家曾以《忆向阳》为题写诗16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其中的《收获》诗曰:春日育秧夏插秧,半年辛苦半年忙,秋来金粒仓库满,收获岂徒万石粮。然而,这片风水宝地却饱经历史沧桑。

早期,向阳湖呈三角形,俗称“三角湖”。那时,她烟波浩渺,碧水连天。相传三国赤壁之战时关云长屯兵于此,故人称“关阳湖”。随着时光的流逝,泥沙淤积,关阳湖大部分逐渐成了荒芜的湖泊沼泽。湖里杂生着莲藕、菱角、芦苇、蒿草、水藻、红辣蓼……每到打湖草、采莲籽时节,沿湖村庄居民常为争地盘发生械斗,争斗中多有人畜伤亡。洪水季节,荒湖便汪洋一片。为制服洪水,人们曾沉铁牛、放石狮、建宝塔乞求神力保佑,均无奏效。一旦洪水爆发,湖水肆无忌惮,浊浪滔天,加上吸血虫病流行,时常尸飘湖汊,哭声遍野,惨不忍睹。

新中国成立以后,荒湖换了新颜。共产党、人民政府积极组织群众进行了一系列的治湖战斗。1968年12月至1970年6月实施了治水工程。咸宁地区组织咸宁、鄂城、武昌、蒲圻、嘉鱼等县民工六万多人,雇请湖南、安徽等省劳工三万多人,投资630万元,建了一道由拦湖、防洪、截流三个部分组成,全长38698米,围垦面积达5.89万亩的垸堤,并在垸内建起了三岔港、彭家咀两座电力排灌站,共装机24台11320千瓦,从此,镇住了洪水,逐步实行了以田园化为中心的田、土、沟、渠、林、路建设,使荒湖变成了米粮仓。湖区人民为表达对党的热爱和感激,便将关阳湖改称“向阳湖”。这期间(1969年3月至1974年12月),中央文化部及其所属单位的党政领导、作家、学者、诗人、艺术家等6000余人(含家属)来此办“五·七”干校,为向阳湖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历史跨入80年代后,人们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又劈出一块块水产基地,造出了片片林果园、蔬菜区、莲荷区观赏旅游区……至今,水养业已闻名遐尔,种植业已形成立体模式。向阳湖奶粉公司、渔业公司、砖瓦厂、建筑公司、粮油加工厂、猪鬃厂等已成湖区骨干企业。

明天,向阳湖会更加美好。她,潜力很大,不仅水丰土沃,而且是个生物宝库,仅名贵药材便有几十种,特别是工业基础好,水陆运输便利,交通网络已四通八达,客货吞吐量比解放初期提高了20倍和25倍。未来的向阳湖定是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美妙世界。

猜你喜欢
莲荷稻浪碧水
非遗视域下唐宋元明清瓷器之莲荷装饰研究
金色稻浪醉心田
邢建设:小满
为了一泓碧水入浉河
莲台
西江月
突出“三个转变” 守护碧水蓝天
人大“年检” 守护鹰城蓝天碧水
不生二胎就自杀
稻谷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