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撰稿人的“网络达人”生活

2016-05-18 06:08田玉成
金秋 2016年23期
关键词:撰稿人桑榆银发

文/田玉成

银发撰稿人的“网络达人”生活

文/田玉成

桃花丛中的桑榆情

我1960年入党,是一位有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职时一心一意搞好本职工作,退休后仍不忘初心,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继续发挥余热,释放正能量。

不耻下问,儿孙个个皆为师

我爱好写作和拍照,退休后仍手握笔杆写文章,按动快门拍新闻,先后在几十家报刊发表了大量的通讯、随笔、时评……成为圈子里小有名气的银发撰稿人。原先我一直是用笔在稿纸上写稿。写了改,改了抄,费时费力。儿子见我如此辛苦,建议我学习电脑打字。2001年,儿子给我买了“手写笔”,这东西既不要记英文,又不用学拼音,和平常写字一样。这个神奇的“手写笔”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开始了电脑写作。

起初,我连开关电脑都不会。有一天儿子不在家,我学着开机,但是无论怎样尝试,电脑就是打不开,急得我团团转。后来,还是5岁的小孙女给我解了围。我连夸孙女“不简单”,可孙女却把头一歪说:“爷爷真笨!”从此之后,不论是使用电脑,还是参与网络活动,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成了我学习的好老师。我虽然早已年过7旬,但对于QQ、微博、微信、论坛基本都能熟练应用,这使不少老年人羡慕,也让年轻人感到惊奇。有一次,省电视台记者从我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前来找我拍摄。当我和她们见面时,她们惊奇地发现,发微博新闻的原来是一位白发老人。

他们说:“现在玩微博的都是年轻人,没想到你这么大年纪的人也会玩微博!”

笔耕不辍,练就“网络达人”

我学会用电脑写文章之后,儿子又教会我上网,通过网络给报社、电台发稿,在网络论坛发帖。退休后每天在网上看新闻,好事令我兴奋不已,坏事使我愤愤不平,总想说说自己的看法,一吐为快。于是便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总想为抑恶扬善,弘扬社会正气做点事。

我的网名叫“桑榆情”,最早注册在黑龙江的“金色夕阳”网。后来,又参加了“中国老年网”和“华商网”等多家网媒的活动。自从2007年4月在华商网发第一帖起,9年多来共发文字和图片帖2580多个,帖中的内容主要为反腐倡廉助威,倡导移风易俗,关注教育、医疗改革,讴歌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赞颂孝亲敬老楷模。其中:反映“农村垃圾应加强管理”的建议上了《人民日报》,参加陕西省委宣传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百姓心声网上互动活动”获三等奖:全国孝心故事大赛,我的《好闺女原来是孝媳妇》获优秀作品奖!我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过的200多篇文稿,表达了我弘扬正能量的一片赤诚之心。去年10月我的报刊网络文集《善与恶的震撼》一书正式出版,受到广大读者和媒体的好评。《陕西老年报》发表记者专访,题目是《古稀老翁乐秀“网络达人”》。

阳光上网,理性发声释放正能量

网络也是一个大社会,上网的各色人等都在参与,涉及的内容无所不有。对各种正面事件、负面问题,都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争论时常发生。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网民都能客观的、辩证的看待问题,理智的、负责的、建设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论,但也有极少数人戴着有色眼镜去打量,甚至罔顾事实本原,恶意揣测甚至诽谤他人、破坏网络舆论生态。对于这些现象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予以抵制、驳斥。同时,及时提醒和建议网管部门,加强监管,对于那些蓄意扰乱人心的“喷子”,采取必要的措施。

我自己坚持阳光上网,理性发声。不论发帖回帖,都自觉遵守网络有关规定。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我先后在网络和报纸上发表过:“网络转载要谨慎”“‘回帖’是网上一种礼仪”“评论老年人‘纠纷’要公正”“诅咒式转发逼我‘绝交’”等多篇评论。其中:“网上聊天莫较真”一文被几家报纸转载,还获得了“全国老年报第18届年会好新闻三等奖”。另外,我也及时在网上转载了《人民日报》“‘网络劫持’式的转载当休矣”、《光明日报》“阳光跟帖,与自己的温和对话”、国家网信办关于“专项整治跟帖评论乱象”的会议精神等,扩大传播面,使更多的人能自觉地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和网友在西安市未央区网络新闻座谈会上的合影。

猜你喜欢
撰稿人桑榆银发
What does ageing mean?
莫道桑榆晚 夕阳别样红——记“全国老有所为楷模”、侨眷王培华
How to Sell Yourself如何推销自我
“银发一族”消费升级
银发网红
追梦桑榆霞满天
《向导》周报的编辑出版与当代启示
撰稿人
《粘接》杂志2015年首批特约撰稿人名单公示
“银发雷锋”心系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