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组:新闻界的侦探

2016-05-21 10:29余驰疆
东西南北 2016年9期
关键词:聚焦天主教性侵犯

余驰疆

纪录片《聚焦》登上奥斯卡领奖台,令成百上千被羞辱、被侵害的普通人找回自尊;而作为对新闻从业者职业精神的礼赞,其影响力更是远远大于任何一个报纸头版。

2月28日,堪称新闻从业者教科书的纪录片《聚焦》,在众望所归中夺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部讲述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团队如何在压力下追寻真相的影片,给多年来被羞耻感折磨的受害人带来慰藉,也让在互联网大潮下彷徨的传统媒体人看到了希望。

波士顿本就是个小城,从市中心一路向南,半小时过去,都快看到大海了,旷野中突然出现一排朴实的平房,玻璃穹顶上挂着“The Boston Globe(波士顿环球报)”的铭牌。进门,是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新闻编辑部,明晃晃的白炽灯下,小山般的报纸和笔记堆在每个小隔间。编辑部旁是巨大的印刷间,每天几十万份报纸就在这里排版、印刷、装订,随后在清晨被运送出去……陈璐莎这样写道。2012年她作为一名新闻专业学生,和老师去《波士顿环球报》拜访。

如今,那间新闻编辑部被热门电影《聚焦》还原了,为更多人所知。这部电影再现了15年前《波士顿环球报》“聚焦”团队揭露当地天主教牧师对儿童性侵犯以及教会高层对丑闻当事人包庇的故事,展示了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巨大力量。因此有评论说,这是一部向传统媒体致敬的影片。

深挖教会性侵丑闻

2001年6月,《波士顿环球报》法律专栏刊登了一则“牧师涉嫌卷入性侵丑闻”的简短报道,称天主教神父约翰·乔根被指控对男孩性侵犯。7月,刚刚到任的新主编马丁·拜伦认为这件事值得深挖,于是将任务交给了调查性报道小组“聚焦”团队。

但当记者们想调阅法庭档案时,却发现这些资料已经应乔根的上司、波士顿教区大主教伯纳德·劳的请求被封存了。这种欲盖弥彰更让拜伦坚定了自己的决定:他们所面临的会是真正的大新闻!

天主教是波士顿第一大教,影响力非常之大,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就是波士顿最有名的天主教政治家族。“聚焦”面临的困难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但他们没有放弃。

记者们很快发现一条重要线索:1984年,劳曾将乔根调到波士顿郊区的圣朱利叶教堂,而当时他已经知道后者在前一个教区被指控对一个家庭的7个男孩进行了性侵!经过不断挖掘,他们吃惊地发现乔根竟然涉嫌84起性侵犯案件。

“聚焦”团队很快发现,乔根不过是冰山一角。过去几十年,波士顿教区发生了数十起儿童性侵案件,但大都被教会用封口费和解了;与此同时,教区为了掩盖牧师的恶行而令他们“轮岗”,更多的儿童因此而受害。但没有法庭档案的支持,各种线索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挑战法庭的保密令,成为整个事件的突破点。在等待法庭裁决期间,记者们找到受害人的代理律师,从他们口中挖掘线索;又从以往代理过主教的律师那里套取信息;从法庭的公开记录里大海捞针……他们列出了一个可能有过性侵行为的牧师名单。同时,这些不屈不挠的调查记者们还仔细梳理了教会发布的信息,找出那些破列“请病假”“调任他处”“候任”等牧师的名单。他们将两份名单进行比对,锁定了100多个可能有过性侵行为的牧师。

2001年11月,乔根案相关文件的保密令被撤销。2002年1月6日,《波士顿环球报》刊发了关于此案的第一篇报道,其中包括对玛丽埃塔的采访。上世纪70年代,她的3个儿子以及她侄女的4个儿子先后被乔根性侵,在写给劳的信中,她表达了自己对教会的深厚感情、对主教的尊敬与信任,以及在数十次投诉后的震撼与痛苦。这篇报道立刻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公众的愤怒不仅仅是牧师性侵儿童这件事本身,更在于教会在知道情况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切断牧师的黑手,只是尽力掩盖丑闻。

2002年1月底,乔根涉案的1万多页档案终于公开,记者们发现了这起丑闻的更多细节。“聚焦”小组随即推出了大量后续报道。一名叫罗纳德·帕昆的牧师亲口承认了他所做的龌龊之事。虽然当时调查结果已为人所知,但神职人员都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帕昆的公开承认在民众间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

截止2002年12月14日推出该系列报道的最后一篇,《波士顿环球报》共刊发了800多篇文章,揭露了250位涉嫌性侵犯的牧师,受害者多达上千人。2002年12月劳被迫辞职;乔根因为先后在6个教区性侵100多个孩子而锒铛入狱,后来在狱中被杀;全美有450位牧师和4位主教因此辞职。它演变成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反天主教事件,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先后曝出性侵儿童的丑闻。天主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布莱德利父子的交接

在刚结束的第88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聚焦》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电影生动刻画了“聚焦”报道小组成员的形象,尤其是迈克尔·基顿扮演的栏目负责人罗比,让人印象深刻。其原型就是“聚焦”报道小组的负责人沃尔特·罗宾逊。2003年,由于报道天主教会性侵儿童丑闻,《波士顿环球报》获得普利策奖“公共服务奖”,当时上台领奖的就是罗宾逊。他已在《波士顿环球报》工作了34年。2007年,他领导的另一项以讨债者为对象的调查“欠债者地狱”再次入围普利策奖“地方报道单元”。现在,他仍然是《波士顿环球报》编辑。

“聚焦”小组的另一位干将迈克尔·雷赞德斯,毕业于波士顿大学英语专业,是天主教性侵丑闻系列报道第一篇文章的主笔。他在“聚焦”团队工作十多年,参加过“9·11事件”、“慈善基金财务腐败”以及“欠债者地狱”等调查性报道项目。

《聚焦》是美国历史上第二部以调查性报道的案例为蓝本的电影。第一部是1976年的《总统班底》,它再现了《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的经过。有意思的是,《华盛顿邮报》时任执行总编本·布莱德利,正是《波士顿环球报》助理执行总编小本·布莱德利的老爹,父子俩用这种方式完成了交接。小本·布莱德利在《波士顿环球报》工作了25年,在他的领导下,“聚焦”团队用传统方法——街头采访和电话采访——来获取一手资料,抽丝剥茧,最终揭示出真相。

调查性报道听起来很酷,像是新闻界的侦探,其实工作起来单调而枯燥,十分辛苦。雷赞德斯回忆说:“我们要查阅大量资料,打无数个电话,不放过一点儿蛛丝马迹。影片中有一段2分钟左右的蒙太奇,描写了我们录入数据、梳理信息的经过,实际生活中那是3周极其艰苦的工作!”

没有媒体监督

会有更多腐败和黑幕发生《聚焦》获奥斯卡奖后,“聚焦”立刻发了一条Twitter:想要和“聚焦”团队工作吗?现在就来申请深度报道奖学金吧!

《波士顿环球报》创刊于1872年,发行量不大但质量很高,曾20次获得普利策奖,最近的一次是因“马拉松爆炸案”系列报道获2013年普利策“突发新闻奖”。曾经掀起轩然大波的“聚焦”团队也一直保持着硬朗严谨的风格。

但因为新媒体的冲击,《波士顿环球报》近来也面临困境。1993年,纽约时报公司曾花11亿美元把它买下。而在2013年8月,又宣布以7000万美元现金将《波士顿环球报》和其他新英格兰媒体集团资产出售给波士顿红袜棒球队所有者约翰·亨利。这笔交易无情地暗合了纸媒的衰落。小本·布莱德利在《聚焦》获奖后说,希望通过影片重新引起人们对传统媒体的重视。“好东西从来不是免费的。即便读者已经不再需要印刷版的报纸,他们也应该为阅读在线内容而付费。如果没有媒体的监督,就会有更多腐败和黑幕发生。”

在影片结尾,劳被迫辞职后仍得到重用,被任命为罗马4个教皇教堂中最辉煌的圣玛丽亚大教堂的主教——这或许预示着黑幕甚至见不得人的勾当未完待续。无论世事如何变化,终需“聚焦”这样的记者和调查报道,因为社会永远需要良知和正义。

(综合摘编自《环球人物》《青年参考》)

猜你喜欢
聚焦天主教性侵犯
波兰公开768名儿童性侵犯资料
沧州教会学校创建历史及其影响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冲突
创造与创生
康雍时期的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