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比较

2016-05-24 20:16陈绍文喻小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陈绍文+喻小明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卡马西平血清药物浓度对治疗部分性癫痫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18名部分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高浓度组(A组)和低浓度组(B组)各59例。A组按高卡马西平血药浓度(CBZ平均血药浓度10~13μg/ml)进行治疗,B组按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CBZ平均血药浓度5~8μg/ml)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脑电波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卡马西平高血药浓度组临床疗效与低血药浓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癫痫样脑电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电波背景发生紊乱增加,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治疗部分性癫痫只需保持最低血药浓度即可,提高血药浓度对症状无改善作用,并可出现一定不良反应。

【关键词】卡马西平;部分性癫痫;血药浓度

【中图分类号】R97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42-01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以行为、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性癫痫是癫痫的一种,也称为局灶性发作,是癫痫最常见的一种发作类型[1],癫痫发作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以药物预防其发作为主。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能阻滞Na+通道,抑制癫痫病灶及周围神经元放电,同时还能增强中枢性抑制递质GABA在突触后的作用。卡马西平作为治疗部分性癫痫的首选药物之一,研究其不同血药浓度疗效差异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以达到最大疗效及最小不良反应。笔者观察不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对治疗部分性癫痫的疗效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湖北省中医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部分性癫痫患者11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2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7±2.6)岁,发作类型为单纯性部分性发作患者4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74例,其中伴继发性全面大发作15例,病程7个月至25年,平均病程(17±3.2)年,发病频率(3~40)次/月,平均11次/月,既往未使用抗癫痫药物42例,既往使用抗癫痫药物,至今停药超过三个月及以上患者76名。所有患者临床均被诊断为部分性癫痫(伴或不伴继发性全面性癫痫发作)。排除标准:有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颅脑占位性病变,近期三个月有癫痫发作,近期三个月服用抗癫痫药,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妊娠妇女。用随机数字法将11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CBZ平均血药浓度10~13μg/ml)59例,女性30例,男性29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6±2.5)岁;病程9个月至25年,平均病程(18±2.9)年;既往未使用抗癫痫药物20例,既往使用抗癫痫药物,至今停药超过三个月及以上患者39例;发病类型包括单纯性部分性发作患者2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36例,其中伴继发性全面大发作7例。B组(CBZ平均血药浓度5~8μg/ml)59例,女性32例,男性2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8±2.2)岁;病程7个月至23年,平均病程(15±2.7)年;既往未使用抗癫痫药物22例,既往使用抗癫痫药物,至今停药超过三个月及以上患者37例;发病类型包括单纯性部分性发作患者21例,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38例,其中伴继发性全面大发作8例。A、B组两组性别、年龄、发病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片(国药准字H31020443,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0.1g/片),开始剂量100mg/d,分两次服用,50mg/次(半片),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600~900mg/d,分三次服用,200~300mg(2~3片)/次。直到出现疗效为止,同时定期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并调整剂量使两组血药浓度分别达到各自预期水平(A组CBZ平均血药浓度10~13μg/ml,B组CBZ平均血药浓度5~8μg/ml),随访6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波改变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判断标准以患者治疗前6个月发病频率为基础进行疗效判定[2]:①控制:患者治疗后6个月无癫痫发作;②显效: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③有效:75%>发病频率减少≥50%;④无效:发病频率减少<50%;⑤加重:发病频率增加。总有效率=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脑电图异常[3]包括癫痫样放电与背景异常。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A、B两组治疗后症状均减轻,A组控制例数17例,显效23例,有效9例,无效8例,加重2例,总有效率83%;B组控制例数18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7例,加重4例,总有效率81%,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脑电波改变情况比较经治疗后,A、B两组癫痫样放电均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A组出现α频率减慢,θ波增多等背景活动异常比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A组出现肝损害3例(5%),粒细胞减少2例(3%),血小板减少2例(3%),眩晕、视力模糊13例(22%),恶心呕吐7例(12%),共济失调、手指震颤5例(8%),皮疹3例(5%),水钠潴留4例(7%)。B组出现肝损害1例(2%),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3%),眩晕、视力模糊10例(17%),恶心呕吐4例(7%),共济失调、手指震颤3例(5%),皮疹2例(3%)。A组不良反应比B组严重,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癫痫是由脑局部病灶的神经元发放异常高频电波,并扩散至周围,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综合征。癫痫发作时伴有异常脑电波[4]。局限性发作患者占癫痫患者60%,局限性发作是由于局部抑制性递质GABA和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的失衡,目前治疗癫痫发作以药物控制为主,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次数,无法根治,因此癫痫需要终生服药,但是由于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无法坚持服药,因此易造成癫痫反复发作。常用抗癫痫药主要是抑制病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或遏制异常放电向周围组织扩散[5]。卡马西平在治疗浓度时能阻滞Na+通道,抑制癫痫病灶及其周围神经元放电,同时能增强GABA的突触后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的作用,卡马西平作为局限性癫痫发作的首选药之一,其治疗浓度范围较大,且浓度增加,相应不良反应亦增加[6],确定合适的血药浓度对指导临床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疗效有很大的意义。本研究结果中,A组为高血药浓度组,总有效率83%;B组为低血药浓度组,总有效率81%,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且A组脑电波出现背景活动异常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卡马西平在治疗浓度范围内,浓度增大疗效无明显改善,但出现较多较严重不良反应,如肝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减少等。

综上所述,卡马西平在其治疗浓度范围内,只需维持低血药浓度即可,浓度增大不能明显改善疗效,但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貟雯婷. 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代谢个体差异的遗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范泽兵,陈晓鹏,周小平. 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11):3650-3651.

[3]王钟瑾,王爽,丁美萍. 部分性癫痫患者的定量脑电图和P300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3(08):297-302.

[4]王丽,唐冬云,阮玉泉. 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医学综述,2015,17(12):3243-3245.

[5]王芳. 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8(06):46-48.

[6]罗远带,邵杰,杜文兵,等. 三种二十五味珊瑚丸配伍方案治疗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01(11):165-169.

(收稿日期:2016.02.04)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血药浓度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卡马西平结晶工艺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考拉宁血药浓度
麻黄对甘草3个成分血药浓度的影响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脑炎后癫痫的疗效观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自制甲氨蝶吟质控血清在均相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中的应用
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HPLC-MS-MS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