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三化”发展水平及其互动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基于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2016-05-24 12:27肖功为
关键词:城镇化

肖功为 贺 翀

(邵阳学院 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湖南 邵阳 422000)



湖南“农三化”发展水平及其互动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基于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邵阳学院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文章基于湖南省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测度湖南省“农三化”发展水平,评价其“农三化”协调互动发展情况。研究发现,湖南省12年来“农三化”发展水平虽然都是稳步向前的,但其协调发展程度仍较低,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且呈现递减趋势。农村工业化发展滞后是造成湖南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以及“农三化”协调发展度不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业现代化; 互动协调发展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经济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习近平2015年11月1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讲话中再次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此,本文在考察湖南省“农三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构建“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湖南省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评价湖南省12年来“农三化”发展水平及其“三化”协调发展度进程,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进而提出促进湖南“农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农三化”互动协调耦合关系

“农三化”是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三化”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破解城乡发展瓶颈和有效解决三农难题。“农三化”是一个有机复杂的整体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协调耦合关系(见图1):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基础和内在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成果,是农业现代化的直观体现,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后勤保障,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市场和基础设施改善的条件;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提供原材料和剩余劳动力支撑,为城镇化提供物质保障和市民化人口,农业现代化如果跟不上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也会导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受阻,影响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当然,工业化、城镇化不发展,农业现代化就缺乏动力。“农三化”三者之间只有良性互动,实现深度融合,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才能达到整体效用最大化。

图1 “农三化”互动协调耦合图

三、湖南“农三化”发展水平评价

本文采用计算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的方法来测度湖南省“农三化”的发展水平。具体做法: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工业化率、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来衡量工业化发展水平,选取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来评估农村城镇化水平,选取农业人口相对收入水平、农业部门劳动相对生产率、第二、三产业就业比例来测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指标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农三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采用布莱克标准。

根据表1中的具体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湖南省2002—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到湖南省“农三化”发展水平的各个相关具体指标的数据,再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公式(1)计算得到湖南省“农三化”的综合发展指数q:

(1)

其中,ωi为“农三化”各自内部各个指标的权重,Ii为各自内部各个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具体数值。对于“农三化”发展水平,子系统的个数都为3,因此m=3。考虑到人在“农三化”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将就业的权重设定为0.4,其余两个指标权重均设定为0.3。

根据上述指标设定和湖南省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分别得到湖南省(2001—2012年)“农三化”各自的发展指数(见表2):

注:表中U表示城镇化发展指数,I表示工业化发展指数,M表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2002—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到。

图2 2002—2012年湖南省“农三化”发展指数增速图

从表2、图2可以看出,湖南省“农三化”发展总体水平都还偏低,其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指数都在40%以下,农业现代化也在60%以下,而山东、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 “农三化”一般都在60%—70%以上(见表6)。湖南城镇化发展指数一直领先于工业化发展指数,且前者的增幅也高于后者。湖南工业化发展指数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最低增速都出现在2009年,城镇化发展指数最低增速出现在2008年,这可能受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所致。湖南“农三化”发展指数总体上还是呈平稳增长态势,只有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个别年份(2002年和2012年)稍有例外。湖南工业化发展进程滞后,发展指数水平最低,从而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都相对偏低。

但对于湖南省“农三化”这三个不同层面的是否互动协调发展,还需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四、湖南省“农三化”互动协调发展评价

文章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来评价湖南省“农三化”互动协调发展状况。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个内部要素之间互动耦合、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强化过程。根据协同学理论,当系统内部各个要件同步发展时,才能获得系统最优化。一般用各个要件的乘积来表示复合效益,用各个要件的集成加权之和来表示综合效益(吴旭晓,2012)。 湖南“农三化”协调发展就是寻求“农三化”复合效益的最优化。

为此,我们构建“农三化”协调发展的协调度指标CD:

(2)

其中,CD表示协调度,U、I、M分别表示城镇化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k为调整指数,k≥3。

在衡量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协调发展度指标,这一指标可以衡量区域内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低,定义为:

(3)

(4)

协调发展度(TCD)是测度“农三化”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我们根据TCD的不同取值区间划分为不同的协调发展类型,具体见表3。

表3 2001—2012年湖南省“农三化”协调发展度

表4  农“三化”协调发展类别判别标准

根据上述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公式(2)—(4)以及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测度湖南省(2001—2012年)“农三化”协调发展度,并根据湖南省“农三化”协调发展度指数,参照“农三化”协调发展类别判别标准(见表4),来判定其2001—2012年度的“农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见表5)。

表5 2001—2012年湖南省“农三化”协调发展度及类型

从表5可知,湖南省“农三化”协调发展度指数从2001年的0.849到2012年逐年下降到0.678,协调发展类型从2001年的良好发展类型倒退到了中间协调型再退到2012年的初级协调发展类型,而山东、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则属于良好协调型,湖南省“农三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水平与山东、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相距甚远,具体见表6。

表6 2011年湖南与发达省份“三化”

五、湖南省“农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的原则是,在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方位地推进“农三化”深度联动:以工业化为基础构筑新型城镇化体系,以新型城镇化增强工业化承载力;以工业化理念开发农业转型潜力,调整农业结构;以城镇化方式开拓农业转型空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创造性地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吕连生,2012)。

(一)通过快速农村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是实现“农三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湖南农村工业化发展滞后(远远落后于山东、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是造成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以及“农三化”协调发展度不高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是解决湖南“农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湖南应从产业发展的区域实际出发,培育中小企业集群,为中小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融资信贷、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重点扶持,提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

(二)通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来助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具体做到:第一,加快农地流转机制的创新,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人口的转移。第二,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通过政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推动财政支农政策的稳步增长,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第三,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第四,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第五,在“农三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土地占补平衡的保障机制,建立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和谐发展关系。

(3)通过新型城镇化来装备保障农业现代化

湖南应通过以提升城市文化、社会服务、生活质量等为内涵,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以及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和基础性服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互动。

参考文献:

[1]柏程豫.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中的工业支撑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13,(3):49-53.

[2]吴旭晓.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赣湘鄂豫四省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1):1-7.

[3]张琳,邱少华.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4):124-129.

[4]吴振明.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进程状态测度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7):101-105.

[5]吕连生.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N].经济日报,2012-05-31.

The Evalu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three-zation”and its Balanced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in Huna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anel Data from 2001—2012

XIAO Gong-wei, HE Chong

(Hunan Province Regional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of Shaoyang, Shaoyang 422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anel data from 2001-2012 in Hunan province, the article measures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three-zation” of Hunan province, and evaluates its development of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It shows that although “Agricultural three-zation” develops steadily in the 12 year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mains at a low level, i.e. the initial stage and it shows a trend of declin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lags behind and basically causes low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low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hree-zation”.

Key words:rural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lanced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12(2016)01—0071—06

作者简介:肖功为(1973—),男,湖南洞口人,邵阳学院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贺翀(1965—),男,湖南双峰人,邵阳学院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A790012);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13YB296);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14K088)

收稿日期:2015-12-26

猜你喜欢
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乡的城镇化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不能搞让农民拔根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须走出三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