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匠人们(十二)

2016-05-25 03:06霍金林
对联 2016年9期
关键词:狮子头李鸿章豆浆

●霍金林

烧火佬(厨师)

烧火佬,即厨师,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通常意义上,厨师是指对烹饪已经高度熟练掌握的人,他们熟悉食物制作的各个方面。旧时代人们称厨师叫“烧火佬”、“火夫”、“厨子”、“橱役”等。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厨师职业也不断发展,专职厨师队伍不断扩大,中国素以烹饪王国著称于世,厨师力量和人数首屈一指。现代社会中,多数厨师就职于公开服务的饭馆、饭店等场所。现代的厨师一般需要先在烹饪学校学习并通过考试,以保证具备足够的业务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

有关厨师的谜语对联:

八珍烹喜气;

五味调新香。

有关厨师的对联故事:

(一)

厨师入狱创豆腐

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被封为淮南王。有一天,他微服出游,途中又饥又渴,就向一家农户讨食。农户正在煮豆浆,就顺手舀了一碗热腾腾的豆浆给他喝。刘安从来没有喝过豆浆,只觉得美味无比。回到王府,他就命王府的厨子苏平磨豆浆煮给他喝。可豆浆做好后,刘安总觉得味道不如农户舀给他喝的那碗,一怒之下,就将苏平打入了大牢。

苏平的妻子为了救丈夫出狱,用自家的小石磨磨豆浆煮来试验。这天,豆浆煮沸了,她突然听到院子里传来脚步声,便赶紧将这锅豆浆倒入灶边一个空的酸菜坛子里,然后盖上了盖子。

待她出门去一看,竟是丈夫回来了。只见苏平被打成了跛子,拄着拐杖回来,夫妻见面,抱头大哭。苏平说:“王爷限我三天内做出可口的豆浆,若是做不出,我的小命就没了。”

妻子看到丈夫饥肠辘辘,十分心疼,就想让他喝一碗自己煮的豆浆。谁知妻子揭开坛子一看,坛子里的豆浆全变成了雪白滑嫩的固体。原来这坛子曾泡过酸菜,里面还有点残剩的酸水,豆浆倒入后就凝固成豆腐了。

妻子看见豆浆成了这样,就切了一小块给丈夫。苏平惊讶地说:“这是豆浆?你别逗我了。”他尝了一口,觉得鲜美可口。以前世上从没有过这样的食物,妻子就顺口叫它为“逗夫”。苏平将“逗夫”献给淮南王尝鲜,淮南王尝后十分喜爱,就饶了苏平。

此后,“逗夫”渐渐在民间传开了,因为它是豆子做的,老百姓就喊谐音“豆腐”,一直沿袭至今。豆腐坊门边有时爱贴这样的对联:

一肩挑日月;

双手磨乾坤。

卫生尚素蔬;

健胃远膏粱。

用尽磨砻多气力;

致令渣滓得消融。

玉屑凝成精制品;

银浆结出豆腐花。

味超玉液琼浆外;

巧在燃箕煮豆中。

斗柄斡旋移月令;

江河鼓荡沸雪花。

石磨飞转涌起滔滔玉液;

铁锅沸腾凝成闪闪银砖。

据说王致和辞官之后,在北京延寿街开办一家臭豆腐铺。其大门对联为:

可与松花相媲美;

敢同虾酱做竞争。

横批为:臭名远扬。

(二)

大杂烩和狮子头

相传1896年的时候,李鸿章奉旨到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顺道访问欧美。一路上吃了两个多月的西餐,胃口都吃倒了,所以一到美国就叫使馆的厨师用徽菜宴请美国宾客。因中国菜美味可口,洋人们连吃几个小时还不肯下席。总管向李鸿章禀告:“中堂大人,菜已吃完,怎么办?”李鸿章略加思索后说:“把撤下去的残菜混在一起加热,用大盆端上来。”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菜端上桌,洋人尝后连声叫好,便问菜名,李鸿章一时答不上来,只说:“好吃多吃!”岂料歪打正着,“好吃多吃”与英语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后来此菜便被命名为“李鸿章大杂烩”。

至于李鸿章小狮子头,正式名称应该是公和堂狮子头。当年,担任中堂大人的李鸿章回家探亲。有一天在街上遇见了一位同乡。同乡邀请他去酒楼喝酒,店主拿出了自制的狮子头茶点。这种狮子头模样很小,颜色焦黄,香喷喷,咬一口外焦里酥,非常松嫩可口。李鸿章品尝后,赞不绝口,并立即说出一副对联:

公则悦四海风从;

和为贵万商云集。

“公和堂”因此得名。

李鸿章回京前,还特意带了好几斤狮子头给慈禧太后品尝,老佛爷吃后也是连连称赞。从此,公和堂狮子头就名扬天下了。

(三)

御厨撰联自嘲

清代有个著名的厨师名叫黄静宁,曾做过光绪皇帝的御厨。此人早年曾在四川成都经营饭馆,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对联也撰得相当好。某年,他在自己的饭店“姑姑筵”门首贴出一对联:

做些鱼翅燕窝,欢迎你们老爷太太;

落点残汤剩饭,养活我家大人娃娃。

此联表面看是对“老爷太太”的尊崇,有自谦和求助意味,而实际上是对其辛辣讽刺,揭露他们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反映了劳苦民众的现实。

“姑姑筵”的“姑姑”二字要念“家家”,四川方言,意为小孩子假装吃饭喝酒的儿童游戏。姑姑筵是一庭式的餐馆,不大,只能安几桌人。

餐馆不大,却很典雅,到处都挂着对联和字画,充满了浓浓的书卷之气。

在餐厅门口,他写道:

学问不如人,才德不如人,只有炒菜熬汤,才算我的真本事;

亲戚休笑我,朋友休笑我,安于操刀弄铲,正是文人下梢头。

在大厅内写道:

右手拿菜刀,左手拿锅铲,急急忙忙干起来,做出些鱼翅海参,供给你们老爷太太;

前头烤柴灶,后头烤炭炉,轰轰烈烈闹一阵,落得点残汤剩饭,养活我家大人娃娃。

厅堂左边的对联是:

叹老夫无命作官,才租这大花园承包酒席;

替买主下厨弄菜,好像是巧媳妇侍奉公婆。

右边厅堂的对联是:

提起菜刀,拿起锅铲,自命锅边镇守使;

碗有佳肴,壶有美酒,休嫌路隔通惠门。

内堂也有两副对联:

读了四十年诗书,还是个厨子;

作得廿二省口味,没半点官儿。

此联讲述自己的平生经历,自嘲虽然饱读诗书,却还是一个厨子,虽做得美味佳肴,但是没有一官半职。联句诙谐,耐人寻味。

统领伙计几十多,攻打甑子场,月月还须数铜板;

可怜老汉六四岁,揭开锅儿盖,天天都在闻油香。

这些对联都写得很俗,但俗不伤雅,很是幽默风趣。七品官下海开馆子,本身就是稀奇事,再加上这些妙趣横生的对联,很快就在成都城轰传开了,前来就餐的食客蜂拥而至,但他不卖零餐,只办筵席,并且每天只办十来桌,就餐者要提前预订,订单上还要写上各人的名字、年龄、籍贯和社会地位,他便因人而异,安排菜肴。他的菜绝大部分都是下面的人做的,他本人很少亲自动手,只是在旁边指导调度而已。他要求极严,那些菜都是精工细作,十分可口,好些人都是吃了头回又想吃二回,每天都座无虚席。

(四)

厨师的谜联

一天,洪秀才去看岳父。张员外见女婿到来,格外高兴,请来邻里几位儒生陪女婿谈诗论对。一位老儒生说:我先以孟子的名言为上联出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洪秀才对道:

星辰难比月亮,月亮难比日光。

老儒生又出一上联:

和风细雨暖人心,人心归顺;

洪秀才对道:

詈言粗行伤感情,感情破裂。

另一儒生出一联:

和气生财,财源滚滚来;

洪秀才对道:

恶语伤人,人心纷纷去。

大家佩服秀才思维敏捷,对得工整。这时,员外的厨师突然跑来说:“我对不来对子,我把我师傅的一副谜联说给大家猜,凑个热闹。”说罢吟道:

一只虎入虎口,自由来去;

两条龙闯龙门,随便进出。

此联打二物。大家猜了半天也未猜出,读者朋友你能猜中吗?

有关厨师或饭店的对联:

烹调应从俭;

包含莫铺张。

养体多珍品;

卫生合素餐。

寻常无异味;

鲜洁即家珍。

大厨师手艺巧;

小菜饭味道鲜。

阁下舌巧当回味;

某家刀快不杀人。

调羹自有烹羹手;

饮酒毋忘酿酒人。

妙手调羹能适口;

奇缘配偶自欢心。

五味烹调香千里;

三鲜蒸炸乐万家。

厨中妙手调美味;

席上野芹散奇香。

喜糖喜酒办喜事;

佳菜佳肴筵佳宾。

惭愧厨中无美料;

幸运名师有佳烹。

厨中愧乏翡翠料;

名师料理藻芹香。

厨内青蔬酬上客;

洞房花烛照新人。

厨内青蔬酬上客;

堂前珠履耀门庭。

自愧厨中无盛馔;

乃欣堂上有嘉宾。

幸有名师调美味;

只凭巧手煮清羹。

高厨巧做三鲜美;

妙手熟调五味香。

名厨饭菜有风味;

雅座醇醪滋太和。

粒米皆从辛苦得;

寸薪不是等闲来。

斟酿愧无茅台酒;

设肴难取武昌鱼。

莫道鲁酒无美味;

惟有青菜是珍肴。

厨师难调千种味;

筵席总合万人心。

菜不时兴市场远;

味真鲜美技术高。

生活朴素陈薄蔬;

饮食卫生就味鲜。

油盐柴米宜具备;

苦淡酸甜任烹调。

饭菜油盐无两样;

色型气味不一般。

市远无多新时菜;

家贫只有旧酒醅。

聊借东风娱客醉;

愧无盛馔佐君餐。

横批:酒淡肴粗 孰云可口名师手艺 妙手难炊 家无长物技赛群芳 别有风味 色味俱佳回味无穷 手巧艺精

猜你喜欢
狮子头李鸿章豆浆
淮扬狮子头
李鸿章的尴尬
李鸿章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扬州一品狮子头
李鸿章的崛起
狮子头
大食堂狮子头
豆浆新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