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读”而走向深入

2016-05-26 09:26汪林思屈化兵
关键词:鸿门宴司马迁项羽

汪林思 屈化兵

一、通读,理解文本内容

读懂文本。这是针对文言文本特点而言的。本专题的四篇选文非常经典,是适合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文言典范,也代表着《史记》文与言的最高水平。四篇选文平白易读,初高中以来所学到的文言现象、虚实词运用等都有所体现。首先自己要通读,归纳总结,做一些文言阅读的基础性积累工作,读的过程还应该就一些文言现象、虚实词运用等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回顾、唤醒,还可以对必修教材中相关选文进行重读,如必修中的《鸿门宴》等。

了解传主生平,理解文本内容。这是在通读文本基础上的整体性梳理,也是提升自我综合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也是阅读传记类作品不可缺少的一步。

《项羽本纪》是本专题的重点篇目,也是《史记》最为精彩的篇目之一。教材节选了项羽世家介绍与巨鹿之战、垓下之战两个片段,另外还有巨鹿之战前面的“吴中起兵”与巨鹿之战之后的“鸿门宴”两个片段,其中“鸿门宴”片段已在必修教材中收录。《项羽本纪》记载了传主生平事迹,借一系列事件描述了项羽一生事业兴盛衰亡的过程,司马迁在本传记中重点记载了项羽一生中四个关键阶段,描述其大起大落的历程。吴中起兵是其一生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是其辉煌事业的顶峰,鸿门宴则是其事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垓下之战则是其英雄末路之时。节选的部分大体上能够反映项羽的生平主要经历,结合《鸿门宴》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项羽一生,为进一步理解、认识、分析项羽这个人物做准备。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文部分集中描述了蔺相如由一个宦官食客成为赵国上卿的人生经历,在写蔺相如的同时也对廉颇作了生动描写。战国七雄中,秦国野心勃勃,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扩张,虽集中力量对付楚国,但对赵国虎视眈眈,蚕食鲸吞。选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事件来写人,同时也借写人来叙述历史进程。必修教材已选用此篇,再读此文应注意积累,还要体会合传这一类型传记形式及其价值。

《滑稽列传》《刺客列传》是类传,《滑稽列传》记叙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位不同时期滑稽者生平,一个是赘婿,两个是倡优,都是下层人物,《刺客列传》全传记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刺客形象,教材选取了荆轲刺秦部分,荆轲也是这类刺客中司马迁着力描述的一个人。

二、精读,读懂作家感情

读懂作家的情感是本专题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尽管《史记》是叙述历史,但是从作家传史的内容、笔下的文字以及选择的对象看,细细咀嚼,还是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作家对于传主的情感倾向,有的甚至有所寄托。

项羽是个失败者,但是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则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勇猛无敌、所向披靡的将帅神威,豪迈不群、坦荡磊落的丈夫气度,巨鹿之战的气势,帐中别姬的悲歌,乌江拒渡的血性,东城快战的霸气,从容自刎的悲壮,让我们肃然起敬,虽是一个悲剧英雄,我们读出的都是作者敬佩、叹惋,毫无戏弄嘲讽之意,体现了作家对传主的深契和默识。

廉颇、蔺相如是明显带有司马迁社会理想的人物形象,反映的是作家理想的社会人格。廉颇忠心耿耿,知错能改,国危时期显示重臣风度,蔺相如临危受命、威震敌国的爱国精神和超人勇气,维护国家尊严时的浩然正气和折冲尊俎的智慧,个人名利面前先国家而后私仇的节操与宰相度量等,都是作家宣扬的理想人格,是司马迁极力颂扬并希望发扬光大的精神情怀。

淳于髡、优孟等滑稽者是司马迁笔下的一群下层民众形象,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能言善辩,言行滑稽幽默。司马迁为这类人列传体现了他对下层人民的重视,善于发现他们身上良好的品质并热情歌颂,反映了作家民主与进步意识。作家笔下的这几个人都能够为国家和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能够智慧巧妙地为国家和百姓做事,例如优孟劝阻了楚庄王给他的爱马出殡,优旃劝阻了秦始皇想把关中变猎场等。

《刺客列传》是类传,写了五位刺客,都有歌颂“士为知己者死”之意,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一点没有多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只为知己,不问是非,只有义气而漠视生命、法律,甚至还伴有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等因素。但是,教材节选的记叙荆轲刺秦部分的意义则有所区别,荆轲刺秦已经超出了个人恩怨范畴,具有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其刺客的活动与一个国家的安危兴亡紧密结合了起来。司马迁仅荆轲一人着墨3000多言,可见作家对这种见义勇为、急人之难、扶助弱小、不畏强暴的行为品质的高度倾慕,对明大义、识大体,激于国难而奋不顾身的崇高人格的热烈歌颂。

三、品读,把准人物个性

四篇选文中,建议精读《项羽本纪》,仔细品味,以一篇精读带动其他三篇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赏析作家丰富多彩的塑造人物手法,精准把握人物个性特征,进而体会司马迁摹形传神的高妙艺术,这也是本专题学习的最重要目标。

《项羽本纪》是《史记》最精彩篇目,教材选取了项羽身世、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等片段,建议课外阅读“吴中起兵”片段,加上重读选修教材的“鸿门宴”片段,这样《项羽本纪》的主要内容就已经包括了进来,当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全文。

1.串起情节,读懂项羽人生历程。

将吴中起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战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连贯起来阅读,了解项羽一生中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窥见项羽一生发展轨迹,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其事业盛衰成败原因,读懂这个人物。

(1)身世介绍。项羽乃名门之后,家族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戮,家世显赫,不同俗众,与秦有仇,而“不肯竟学”、观“始皇帝游”、“才气过人”则初步展示其心胸器度。

(2)吴中起兵。叙述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相应陈胜起兵反秦的情况,与项梁的默契配合、“拔剑斩守头”“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服,莫敢起”、得精兵八千以及肮襄城、屠城阳,其初期的才能、性格中的弱点都已显现。

(3)巨鹿之战。项梁起兵获得极大成功,但因轻敌骄傲兵败秦军章邯,自己战死,秦军则趁机将反秦阵营的赵国君臣及军队包围在巨鹿城,与赵及各路诸侯援军形成决战局面。巨鹿一战,充分展示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神威。这一战的胜利确立了项羽的霸主地位,使之成为各路诸侯军的统帅,事业可谓如日中天,一生功业因此达到巅峰。司马迁的这部分文字倾注了极多的心血,明代茅坤评价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4)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因先入关者刘邦屯军霸上,客观上阻止了项羽入关,激怒了项羽,形成了反秦军队中的内部冲突。鸿门宴上刀光剑影,这一场斗争也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虽是序幕,但也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果,刘、项二人的不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示,项羽的悲剧性格也暴露无遗,他的毕生功业以及生命历程也以此为标志,出现了重大转折,从此逐渐走向失败。

(5)垓下之战。鸿门宴后楚汉相争正式开始,斗争历时五年。项羽进入咸阳后烧杀抢掠,分封天下诸侯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又东归,全无一匡天下之眼光。公元前205年,刘邦挑起楚汉征战,率先东伐项羽,前203年双方议和,以鸿沟为界分治天下,后刘邦又违约击楚,几经失败后项羽最终兵困垓下。文字让人回肠荡气,也令人热血澎湃,悲歌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头赐故人等片段将一个末路英雄写得感天动地,悲壮豪迈,即使是死,也死得辉煌灿烂。

2.熟悉经历,读准项羽多重性格。

了解项羽主要经历以及重大事件上的行为态度,就可以发现人物身上的性格特征,熟读《项羽本纪》,分析其一生重大具体事件中的决断,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项羽的个性。

(1)“才气过人”却“不肯竟学”。项羽年轻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以为“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兵法,“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一方面可见其才气、心胸器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其粗疏、多变,人生追求指向模糊不确切。

(2)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果断进击,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吴中起兵时杀会稽郡守殷通一府上下以及东城快战神勇等,无不反映其勇猛无敌的神威,但也隐含着他未必能够服众和令人恐惧的另一面。

(3)残暴残忍,以杀立威,缺乏人本情怀。起兵初期,一口气杀会稽郡守一府上下一百余口;功襄城时“已拔,皆坑之”;一夜之间,“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入关后,“屠成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与田荣会战,“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宋代胡寅这样评价项羽:“项籍生于战国,习见白起坑赵卒,效而为之,唯杀是务。二十万人不服,羽得而坑之;诸侯王不服,四面而起,羽且奈何哉!”

(4)刚愎自用,不善用人,不懂得凝聚人心。韩信、陈平、黥布等原来都是项羽部下,但后来一个个都离开了项羽投奔刘邦,后来在军事上彻底摧毁项羽、置他于死地的恰恰就是韩信;身边唯一谋臣范增也遭离间,失去信任后被迫离开了项羽。《高祖本纪》中“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的评价可谓中肯。

(5)自矜功伐,缺乏政治远见。只知刘邦冒犯了他的尊严却不能识破其政治野心,终于放虎归山,留下无穷后患;从来没有一个统一天下的想法,反秦只为一个“霸王”而已,“咸阳既灭,而都彭城;既复彭城,而割荥阳;既割鸿沟,而思东归,殊欲按兵休甲,宛然图伯筹画耳”;立义帝而又杀义帝,授人以柄,给刘邦提供了号召天下的借口;兵困东城仍不觉悟,竟呼“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也可见其只知斩将、刈旗,威劫力夺,不懂为国为政之道,匹夫而已。

项羽是个顶天立地英雄,又是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龙飞凤翥的雄姿,又有愚蠢昏聩的本性;有时天真淳朴、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令人发指。相反相违,集其一人之身。

3.赏析人物,透视作家形象塑造。

作为“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它既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也成为我国最早以人物为中心的艺术杰作,其丰富多彩的刻画人物手法对后世的艺术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体会司马迁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应是学习本文的重要任务,要学会在阅读中总结。

(1)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以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项羽本纪》这一特点非常明显。如项羽观秦始皇游会稽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粗疏、胸无城府及“悍而戾”的性格跃然纸上;鸿门宴上沛公刚说两句话,项羽就立刻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轻而易举就将向他通风报信的曹无伤给出卖了,无城府、无远谋、无主见、易轻信性格立刻显现。

(2)精彩有气势的情节。选择典型事件,将人物置于具体的情节之中来塑造,这是《史记》的特点,在《项羽本纪》中也比较明显。项羽一生经历的事件很多,大小战役七十多次,但司马迁只选择了吴中起兵、巨鹿之战、垓下之战和鸿门宴等重点事件记叙。事件片段都以精彩的情节设计来展示人物,如“垓下之战”则是通过帐中别姬、东城快战、乌江拒渡、赐头故友、从容自刎等精彩情节,展现人物的各个侧面。

(3)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在矛盾中让人物经历心灵煎熬,进而展示人物精神世界。例如“帐中别姬”“乌江拒渡”两个情节,都是将项羽置于矛盾之中进行塑造。有美人,常幸从,有骏马,常骑之。四面楚歌,大势已去,心爱的人却不能保护,不得不割舍别离,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这对纵横天下的项羽来说该是怎样的心灵煎熬?乌江边,渡船旁,因为荣誉,因为尊严,因为有耻知愧,不得不马赐亭长,与乌骓永别,步行人阵,为尊严赴死一战,这是何等锥心之痛?《史记》这种利用尖锐矛盾揭示人物精神的手法比比皆是,应细心体味。

(4)简短句式及急促节奏。利用简短句式、急促节奏以及短句反复等方法来形成气势、渲染气氛、刻画人物、表达情感,也是《项羽本纪》的成功手法之一,值得关注。例如写巨鹿之战时,“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短促的句子以及“莫敢纵兵”“无不人人惴恐”“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相同短句式连用,颇有气势,需细细诵读。

(5)画龙点睛,细节传神。司马迁传人,常常会因一二处精彩细节,神韵立显,人物即刻呼之欲出。歌别虞姬,“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盖世英雄,却突然热泪滚滚,何等悲壮!照理说,写项羽这样猛将的眼泪可以浓墨重彩,可是司马迁仅仅四字即收笔宕开,转写左右,笔墨何等经济,给人留下无穷想象空间。“左右皆泣”,则不是“数行下”,而且都“不能仰视”,这些细节韵味无穷。至东城,只有二十八骑在侧,英雄末路,死亡之前却“愿为诸君快战”,且“必三胜”,目的是令其“知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三胜后只一句“如何”,其尊严,其高傲的灵魂,其服输不服气的内心,其得意之神态,其人生失败之悲苦,纵千言万语难表,然司马迁只着“如何”二字就能尽皆包容,真是神来之笔!

(6)烘托对照,神通尽得。正衬反衬,烘托映照是《史记》常用方法,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巨鹿之战,项羽威震楚军,叱咤风云,而诸侯则“莫敢纵军”“无不人人惴恐”“无不膝行而前”;别姬时悲歌慷慨,泣数行下,令人唏嘘不已,东城快战则所向披靡,神威慑人,豪气干云,相反相成;一方赐头故友,从容自刎,一方则为封赏夺其遗体“相蹂践争”“相杀数十人”。

4.举一反三,通及其余,读懂《史记》。

(1)比较阅读。四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认识。

一是体类形式方面比较。有独传如《项羽本纪》,有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类传如《刺客列传》《滑稽列传》。独传往往写传主一生事,选择重要典型事迹写人;合传需要写两人有交集的事件,可以相映相衬,互相辉映;类传则写一类人,“类”的特征明显,可以写不同时代的人,彼此间没有交集,往往搜罗轶事或记录趣语等。

二是艺术手法运用比较。先“求同”,在其余三篇中读出与《项羽本纪》相同的手法,找到相关文字,进行体味分析,如在精彩的情节中表现人,《廉颇蔺相如列传》合传中同样突出,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情节来表现二人。再“求异”,如《项羽本纪》用人物一生中几个重要事件来写人,而《刺客列传》中写荆轲则主要是通过一件重要事件来绘神;同样是通过事件写人,《刺客列传》更重视场面描写和浓重气氛的营造。

三是不同价值取向比较。四篇选文,有帝王将相,有下层民众,有成功者,有失败者,分别体现司马迁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对项羽这类人的敬佩,有对廉、蔺这般人格的仰慕,也有对淳于髡、优旃这些下层人的尊重,阅读时应细加揣摩。

四是关联联想阅读比较。《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人物相关,内容相关,两篇传记整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会引起很多思考,从而进入深度阅读。例如,两人之中更敬重谁?你认为一败一胜的原因有哪些?项羽怎么会归人本纪类?《高祖本纪》也写鸿门宴,为什么写得简单?

(2)拓展阅读。读《项羽本纪》除了读“吴中起兵”外,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通读全文,这样对人物的印象就不是碎片化的了。读《刺客列传》可以将其他四位刺客的片段读一读,思考一下,同样是刺客,其刺杀的行为标准一样吗?这样,对刺客的认识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刺杀”这个层面上了。

当然,如果有条件,就不仅仅是在专题内进行关联性拓展阅读,完全可以向专题外延伸,通读《史记》以至读通《史记》,也可以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作一些专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等等。

猜你喜欢
鸿门宴司马迁项羽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项羽虞姬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本期资深大厨:周恩来
司马迁拒受玉璧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鸿门宴”
周恩来妙语评项羽
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