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人格修养培养初探

2016-05-26 05:36於罗英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5期
关键词:物理学物理情感

於罗英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转型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基础学科物理的教学,怎样才能培育学生优良的人格修养?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要有良好的性格,要让学生喜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师生关系密切,达到情感共鸣;教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将师爱平等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教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紧绷的神经能得到放松,使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知识。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教师准备了有趣的演示实验,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了板书,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内心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力

物理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的美体现在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在巧妙的思想方法上,体现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体现在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上。例如,在讲授“相对论”时,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学史引入。19世纪,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指出不管光源还是观测者如何运动光速总是相同的,这个结论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此后的十八年里,亨得利克·洛伦兹等人试图把这一观测归纳到当时经典的空间和时间观念的框架中,他们想当然地假设,使得物理学的整个框架变得既笨拙又丑陋;1905年,爱因斯坦终于提出了一种极为迷人的观点,时间和空间可以构成相互联系的四维时空,他的相对性理论是多么简单而优雅,我们现代的许多科幻片都是受其启发而拍摄出来的。还可以将相对论推广,让学生思考如果物体运动速度达到光速时间是否会停止,如果物体运动超光速了,时光是否会倒流。这样的课堂将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三、挖掘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中学物理教材图文并茂,许多内容给学生以方法论、世界观的正向引导,给学生以高尚情感的感化、给学生以积极思想的陶冶,给学生以人生观的启迪,因此课堂上充分挖掘章节中情感教育素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介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利用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邓稼先等人献身“两弹一星”事业来激励学生的报国热情;介绍建国以来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史,以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的雄心壮志。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如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中,学生可以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刻;通过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十年后法拉第发现“磁生电”,学生可以觉察必然性孕育于偶然性之中;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到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让学生懂得不能局限于陈规,应有创新和挑战的思想,让学生们感受着一次又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尊重客观规律,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的理论形成离不开实验,新的理论最后检验离不开实验,这一切表明我们必须正视和充分尊重客观事实。

四、介绍物理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提升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胜利与失败机会参半,每个人都时时面临着生活的考验。作为物理教师,结合物理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加强教育,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承受挫折的心理,显得日益迫切。法拉第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孜孜不倦地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及其规律;焦耳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做了大量实验研究,终于发现了伟大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弟谷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仅用一双慧眼仰望苍穹,几乎达到了能用眼睛观察的极限,为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介绍物理学家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提升学生抗挫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良好人际关系,讲述爱迪生从小时候的“弱智”到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等物理家的轶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总之,我们以物理知识和方法为载体,有意识有计划地渗透相关内容,就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作者单位:江苏大港中学)

猜你喜欢
物理学物理情感
只因是物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食物理学
情感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我不是教物理的
物理学的困顿:下一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