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示构建高三生物复习

2016-05-26 05:14王丽芬
中学生物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概念图绘制导图

王丽芬

图示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贮存方式,生物学习中的图示可以是结构图、过程图,可以是各种坐标图、圆饼图,也可以是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纵观各省生物考试都有一共同特点,即在重知识层面上进行能力的提升。对于纸笔测试而言,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聚焦在了运用已有知识对图形信息的整合分析来解决相关问题上。

新授课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都旨在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个提倡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思维发展的教育年代里,教师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上如何高效有序又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一问题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复习课与新授课相比,学生要逐渐趋于安静地学、有深度地学、自主地学。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和思考中,笔者将图示引入到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扎实复习好基本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在不同复习阶段绘制各种图示,有利于学生安静地思维,冷静地分析,清晰地记忆,技巧地解题。

1 利用结构图、过程图理透课本知识

生物学的概念、名词、术语相对较多,也是考试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零散。如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有关公式、原理、生理过程呢?对生物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教师都可以借助图形来进行梳理。

笔者在曾经的教学中也一直强调要关注上的图形,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图形中的信息,解题时从教科书中图形突破。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图形的利用比较被动,不能主动联想到教科书上的图形信息。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改变了策略,除了看图、析图外,更关注学生的主动绘图。比如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时,学生总觉得两者速率比较及相关计算和分析是难点,特别是对坐标图或题干中相近动词“吸收”“利用”等难以分辨。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绘制简图,进行两者关系的梳理,发现卓有成效。学生按照光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依次绘制出下面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图1),并根据图形理解CO2的固定量、吸收量,O2的产生量与释放量的关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思考绘制出曲线图(图2)。

在这样绘制和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将由被动地接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关系的知识内转为了自我思考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点记忆的深刻性,还是对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都得了很好的锻炼。

这样的教学贯穿着整个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一边回忆梳理知识,一边绘制图形,使细小的知识点逐渐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绘图过程中还能感悟到生命科学的奥妙和真谛。在学生养成绘图习惯之后,会由被动地看图转变为主动地分析图形,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2 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整合课本知识

经过知识梳理之后,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但如果这些知识是碎片式的,则不利于学生长期记忆和对知识的运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变成被遗忘的知识”。这时,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提升学生整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构建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个体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

思维导图则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教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复习过程中后,仅从知识层面上分析,思维导图是一个添加了艺术成分的概念图,学习不再单调。无论是构建概念图,还是思维导图都是为了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发散思维或学生间头脑风暴式地将所学知识进行体系化、整体化的过程。学生构建概念图或者是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而能将知识体系化、整体化和内在化是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时,要循序渐进,从小章节开始教会学生如何构建,再慢慢扩充,最后可以围绕整个高中所学内容进行构建。构建的过程一般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笔者采取的方案是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绘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进行补充,最后小组间交流,从而构建出一幅比较完美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

3 通过眼中无图、心中有图突破解题节点

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真正发挥好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分析新情境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解题时能自如地巧用图形、善用图形,往往可以快速解决问题。如果面对题目,学生能调动起储备在大脑中曾经绘制过的图形,做到“眼中无图,心中有图”,则可以、准、稳地突破解题节点。

例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第15题: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C.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这道题当年学生整体得分率只有49%。有教师认为是因为部分学校平时不注重实验而导致的,但笔者认为即使做了实验的学生也未必能做对,因为实验过程或许能记得准确无误,但实验现象仅仅是看过,没有绘制出相关的图形,还是容易遗忘的。如果学生实验后绘制过相关图形,并对图形做了对照分析,学生在答题时能在大脑中浮现出相关的图像,这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对各个选择项进行分析了。

在提倡了素质教育很多年之后,高考仍然是学生要经历的过程,在陪伴学生复习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利用各种图示来构建整个复习过程,能改变学生的一些思维习惯,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错误概念和问题所在,也能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参考文献:

[1] 谢泽琛,钱杨义.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化学教育,2004(10).

[2] 吴学峰.绘图教学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J].中学生物学,2015(3).

[3] 王秀平.思维导图策略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3.

猜你喜欢
概念图绘制导图
Art on coffee cups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放学后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
VBA在宗地图绘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