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监督、管理层权力与企业信息透明度

2016-05-27 10:01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费含笑
中国商论 2016年10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 费含笑



媒体监督、管理层权力与企业信息透明度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 费含笑

摘 要:以我国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2013年~2014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外部媒体监督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监督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即企业受到的媒体监督越多,特别是媒体对企业的负面报道,其信息透明度也就越高。通过进一步地分析发现,媒体的负面报道主要是抑制管理层权力中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从而发挥着公司治理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透明度 媒体监督 管理层权力

资本市场作为信息市场,信息推动资本的流动。因此,充足的信息透明度是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强调,公开企业活动的内容,结合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经营状况或其他资料,可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这也是避免投资损失的最优方式。提高我国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规范信息披露制度,以缩小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差距并制约其产生的违规行为为目标,是我国资本市场未来成长进步的方向。

因此,本文以企业外部媒体监督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作为出发点,探求媒体监督这一外部机制对公司治理的作用。

1 研究假设

媒体作为重要的外部监督机制之一当对企业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存疑时,媒体会进一步地跟踪调查以检验信息的真伪度,迫使该企业尽早改正并补充其已披露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受到的媒体监督越多,其信息透明度也就越高。

此外,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经理人权力过大等特点。管理者或为了显示自己的利益,从而对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提供的信息进行修饰,加剧了企业与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管的控制权越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越低(代彬等,2011)。而媒体作为一种外部信息媒介,其向社会公众报道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绩效方面消息的功能,让信息需求者可以直接获知企业的营运状况,缓解了企业管理层与信息需求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小了信息需求者投资活动的交易风险(Fang等,2009),降低了管理层违规操纵的动机和概率。媒体监督不仅会通过大量报道引发政府相关机构的介入,而且也会通过外界舆论压力促使企业管理层注重自身声誉建设,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因此,媒体监督会制约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能力。提出如下假设:

H2:媒体监督的增强会弱化管理层权力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负面影响。

2 研究设计

2.1变量设计

出于某种动机和自身利益的需要,我国的企业通常会通过盈余管理而达到目的。因此,盈余激进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企业信息透明度的状况。借鉴胡突明(2008)和桂仕燕(2013)的研究方法,选择盈余激进度EA作为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衡量指标。

媒体监督的度量参考Fang(2009)和李培功(2010)的相关研究,采取“1+媒体报道次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媒体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督程度,媒体报道数据则来自于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将媒体的范围限定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和《第一财经日报》这8份财经报纸,通过人工统计以上报纸每年内有关该公司年报的所有新闻报道的数量来度量企业的媒体监督程度。

以2012年~2013年两年4550家沪深两市所有主板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分析媒体监督对我国企业信息透明度及管理层权力的影响。并做如下处理:(1)剔除了ST、PT公司;(2)剔除金融类行业;(3)剔除上市公司核心高管(CEO、总经理或总裁)当年发生变更的样本公司;(4)剔除了数据缺失的样本公司。最后,得到3098家上市公司作为假设的研究样本,财务数据及管理层权力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媒体监督数据来自于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通过手工搜集获取。由于媒体监督效果存在滞后性,因此该变量采用的是2012年~2013年的数据。

2.2研究模型

根据上述研究设计,建立了以下两个模型用于检验前文假设。

(1)模型一,考察媒体监督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2)模型二,考察媒体监督对管理层权力与企业信息透明度的交互影响:

3 实证分析

3.1描述性统计

表1 描述性统计

表2 媒体监督、管理层权力与企业信息透明度回归结果

由表1可知,EA均值低于0.1,表明企业的盈余确认偏于稳健,即企业的信息透明度适中。在媒体监督方面,相较于媒体对企业所有的报道,样本公司受到媒体负面报道的平均值0.513低于受到媒体所有报道平均值1.256的一半。这表明在对企业所有的报道中,负面报道数量占比较少。在管理层权力方面,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的均值和最大值分别是1.011和3,表明样本公司中的管理层普遍拥有一定的权力,且存在个别企业的管理层权力很大的情况。其中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占样本总量的25.1%,表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可以在制度层面可对总经理进行有效的制约,但仍存在部分企业的管理层拥有较大的结构性权力。此外,管理层任期与股权分散的均值分别为0.49和0.27,所代表的所有权权力与结构性权力大小差不多,但是声誉权力却很大,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管理层普遍任职时间较长。

3.2多元回归分析

3.2.1媒体监督与企业信息透明度

全部样本公司中不同程度的媒体监督与企业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回归结果:左侧回归结果中的媒体监督变量是所有的媒体报道,右侧回归结果中的媒体监督变量是对企业的负面报道。在表2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程度的媒体监督回归结果中,两种程度的媒体监督均与盈余激进度负相关,且都达到显著性水平,即媒体监督与企业信息透明度正相关,表明媒体对企业的监督程度越大,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就越高,媒体监督可有效减少企业与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与预期假设相符。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发现,企业的媒体监督变量Media1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媒体监督变量Media2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媒体监督变量Media2比Media1的显著性水平高,说明媒体对企业负面报道的治理作用更强,它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引导舆论方向,而负面报道造成的社会舆论压力通过增加管理层败德行为的惩罚成本,可有效制约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该结果支持了假设H1。

3.2.2媒体监督、管理层权力与企业信息透明度

从表2回归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两个回归模型中的Power(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与EA(盈余激进度)均显著正相关,显著性水平分别为5%和1%,这与已有的结论相符合,说明管理层权力较大时,更有助于管理者对企业信息的操纵行为,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也就越低。在两种不同程度的媒体监督变量中,只有媒体的负面报道(Media2)显著为负,且显著性水平达到了1%。相应的,Media1*Power和Media2*Power(两个媒体监督变量与管理层权力的交叉变量)的相关系数虽均为负,但是只有Media2*Power(媒体负面报道与管理层权力的交叉变量)的系数显著,且显著性水平为1%。这说明媒体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管理层权力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负面影响,这与假设H2是一致的。

表3 媒体监督、管理层权力与企业信息透明度回归结果

由于影响管理层权力的主要是媒体对企业的负面报道,为了进一步研究媒体监督是如何弱化管理层权力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对管理层权力变量进行细分,将每个单维度的管理层权力变量(即结构性权力、声誉权力和所有权权力)和其与媒体负面报道的交叉项加入回归模型,表3是该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Power1和Power2与盈余激进度均正相关,即与信息透明度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主要是管理层权力中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负向影响企业的信息透明度。然而,只有Media2*Power1的相关系数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负,Media2*Power2的相关系数也接近显著,说明了媒体的负面报道主要是通过影响管理层权力中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来降低管理层权力与信息透明度的相关性。Power3和Media2*Power3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说明所有权权力对信息透明度的影响不大,相应的媒体的负面报道对其抑制作用也不强。

总之,表2、表3的实证检验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假设H2,即媒体监督的增强会弱化管理层权力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负面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负向影响信息透明度的因素主要是管理层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而媒体监督(仅指媒体的负面报道)弱化管理层权力对企业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其影响途径主要是通过对管理层权力中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的抑制作用而降低管理层权力与信息透明度间的负向相关性。

3.3稳健性检验

由于信息透明度度量方式的多样性,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1)将度量企业信息透明度的盈余激进度换成Bhattachaya等(2003)研究方法中的盈余激进度进行检验;(2)采用深交所发布的信息披露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度量企业信息透明度的指标,作为信息透明度的替代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与上文基本一致。

4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受到的媒体监督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减少企业与市场间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也就越高。此外,管理层权力负向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主要是通过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实现的,虽然所有权权力也对信息透明度有影响,但影响的能力不大。可能的原因是,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总经理与董事长通常由一人担任,这种职位设定扩大了总经理的任职权限,造成总经理会干涉董事会的决定,使得董事会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进一步分析发现媒体监督对管理层权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管理层权力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来实现的。媒体的负面报道增加了管理层败德行为的风险和受惩罚的成本,一方面,企业负面报道的播出,能引起所有权人对管理层的问责,这最终体现在对管理层的任职决定与报酬数量;另一方面,企业丑闻的揭露会影响管理层在经理人市场上的声誉,也会增加社会公众对该企业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和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背景,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媒体作为外部监督机制之一,应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第二,设置完善的内部治理体系,约束管理层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总之,提高我国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应该内外监督机制结合,共同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

参考文献

[1] Dyck,Alexander,Volchkova,Natalya,Lulgi Zingales.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Evidence From Russia[J].Journal of Finance,2008(3).

[2] 魏明海,刘峰,施鳗翔.论会计透明度[J].会计研究,2001(9).

[3] 黎文靖,卢锐.管理层权力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8).

[4] 王克敏,姬美光,李薇.公司信息透明度与大股东资金占用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6).

[5] 李培功,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0(4).

[6] 崔学刚.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透明度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4(08).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a)-1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