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新闻如何追求时效

2016-05-28 10:38朱习芳
新闻前哨 2016年5期
关键词:时效性时效真实性

朱习芳

政府网新闻包括时政要闻、政策文件发布、政策导向、便民服务、网上办事、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等内容,它是省政府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公众与政府互动的媒介和渠道。传播范围广影响深远,往往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在重大政策或事件面前,政府网发布信息成为大众了解权威最新动向的首要窗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政府信息发布的质量、数量、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政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向公众传递最新、最丰富、最有价值的信息。

政府网是此类新闻的权威发布途径,在新闻时效性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有专家称新闻是易碎品,政府网新闻更是应该争分夺秒以满足全社会对重大新闻的需要。

一、靠拼抢意识抓住新闻的时效

追求政府网新闻的时效,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强烈的拼抢意识。在当今时代,各种新闻媒体围绕时效性而展开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突然发生的。此类事件一旦发生,各路记者都会力争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二是按计划发生的。如专题会议。它何时召开是有预告的,各媒体的记者由此而纷至沓来,聚集于会议现场。其实记者在进入现场之前,就已经利用各种途径作好了相应的准备。如果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搜集的背景材料比较齐全,形成相应文本所耗费的时间就会相对较短。新闻的时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先所作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而对于前一种报道来说,时效性的获得看似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其实不然。突然发生的事件多为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分别由民政、安监、卫生和公安部门牵头,是相关消息的权威发布部门。可以与这些部门的应急处(科)室建立联系,要求在向政府应急办上报工作简报的同时抄送本政府网。一些细心的政府网记者还会留有对方的QQ号,通过聊天获得大量信息和图片。当其他记者还在赶往现场的途中时,政府网记者已经图文并茂地发布了新闻,可以说强烈的拼抢意识在这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种情况是,记者根据手上掌握的信息,或是通过多渠道收集到的信息,以及其敏锐的新闻眼光从中发现新闻点而衍生出来的新闻,它是充满智慧的脑力劳动,暨新闻策划。把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报道非常全面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它是对未来或是将来要发生的事件的预知,在时效性上远胜于一般新闻,如:记者应邀探访某村的扶贫进展情况,通过和当地居民交流得知该村留守儿童很多,进而进行多方走访和调查,写出系列关于留守儿童现状、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报道。这类策划性新闻报道受众面广,影响强烈,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策划行报道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组合、分析信息和选择、决策的结果。是记者对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运用自己的智慧策划报道对事件本身有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是时效性表现。如果记者在活动中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能通过想象看本质,并发掘出事件背后的深意或是故事等进行报道,其新闻价值和时效性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相反会对后来其他记者采写稿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靠记者的新闻敏感赢得新闻的时效

追求政府网新闻的时效,有赖于新闻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在现如今新媒体时代,怎样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找到有价值信息,让稿件可读性强、内容真实饱满,这就要求记者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面前立即做出反应,进行准确的瞬间判断。否则,就有可能与好新闻失之交臂,即使加以报道也会比别人慢一拍。

如:某省报资深记者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进行了采访报道。在这次会上,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很多内容:国内、国际形势,对简政放权的工作打算等等。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泰豪集团董事局主席黄代放告诉记者:其一项目申报审批时间竟长达698天。记者从中敏锐觉察到企业对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强烈期盼。据此,写成了消息《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这篇消息获得了2015年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那么,为什么这位记者能在围绕时效而展开的新闻竞争中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呢?这就是他多年锻炼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与洞察力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洞察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也是能及时抢抓新闻的先决条件。

三、靠记者的写作能力抢出新闻的时效

新闻时效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记者的采写能力和新闻素养。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的信息,而是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

同样的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采写,写出来的稿件效果是截然不同。新闻能力强素养高的记者,思维敏捷,判断准确,思路清晰,能从平实的新闻线索中看到它的“闪光点”并发掘出来,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而新闻敏感性欠佳、素养不高的记者,反应迟钝,思维混沌,考虑问题不得要领,行文表达生涩不畅,虽对新闻事件进行真实性描述,但却把有价值信息淹没在文章中,成文以后往往会因为达不到质量要求而被否定(如果多次遭否定就会延误报道时机),这样稿件对大众的传播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水果湖派出所全国首创“拦截奖”——这是2015年第32届湖北新闻奖报纸一等奖作品,该作品内容写的是派出所设“拦截奖”打击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的诈骗活动。新闻事件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可能很多人还遇到过类似事情,记者从平常的事件中抽丝剥茧敏锐发现新闻亮点,着眼于通过“拦截奖”为群众挽回金额损失,同时,记者在标题处提炼出“全国首创”,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业务素养可见一斑。

因此,对于一名记者来说,新闻时效与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要想做到短时间内所写作品达到较高水准,就必须在平时练就扎实的基本功,除此没有更好的途径。

四、在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的时效性,两者都是新闻所应具备的品格。真实性被视为新闻的生命,时效性被理解为新闻的要件。它们在许多情况下是完全可以统一的。比如,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报道,关于党的十八大的报道,关于“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和将坠入大气层烧毁的报道,关于每年召开的“两会”的报道,关于重大体育赛事和文艺活动的报道,等等,都可以做到以最快的速度真实地披露事实。

时效性要以真实为前提,否则,快是快了,但发出的消息有错,那这个快就失去了意义,相反还会带来很坏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样的新闻不是真正的新闻,更谈不上时效!只有把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新闻采访的真正意义。

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客观地探寻事实的真相。客观真实性是新闻受众的基本需求,也是新闻记者追求的一种意境。诚然,新闻报道完全真实客观固然是件难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客观与真实的虚无。只要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勇于探索事实真相,使自己的主观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和反映社会现象,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能够实现的。如果记者道听途说,信以为真,把假新闻当作真新闻报道出去,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我们一味“求快”,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真失实,譬如: “网传湖北一孕妇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这一则假新闻一出,引起大家热切关注,甚至是恐慌,记者在报道过程中急于求快、以偏概全、为抢抓新闻而没有经过多方核实才产生这类事情发生。新闻报道在兼顾时效的同时,更应重在真实准确和深刻新颖。不能只匆匆地粗略一瞥,便捕风捉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的报道即使不是缺乏责任感,也有草率和随意之嫌。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新闻记者毕竟并不掌握完全的报道主动权,有些事件发生或不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都是无法预知的。例如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就是如此。况且,有些新闻事件的头绪纷繁、情况复杂,对事实的基本方面加以仔细核实会延误发稿的时间。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效性往往并不能同时兼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只能是以时效性服从真实性,坚持将基本事实核实无误以后再行发布。如果追求新闻时效性要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那么,宁肯放弃时效性也要确保真实性,以杜绝虚假新闻或不实新闻谬种流传。

五、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抢占时效

新媒体的发展,给我们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使得多元的观点表达成为可能。与传统媒体相比,它更快捷、更全面。政府网在这点上较传统媒体占有绝对优势地位,随采随发,不限时间和地点,对时效性要求做到信息准确、及时。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它的可移动性、便捷性、精准性、使用广泛及发布信息全面等优势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海量信息,尤其是对政府相关信息的需求。

目前,政府网在新媒体这块可以运营的平台很多,有电脑、手机、微信、微博等,以多种形式呈现,怎么样运用好这些平台抢占时效性,需要记者前方和后方的通力配合及过硬的编写能力。这个特性在突发事件上表现显著,如:在高考期间大家会关心考生动态、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学校应急举措等,记者可以在现场拍摄图片编辑文字发布到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第一事件抢抓新闻源头和亮点。其次,后方的编辑根据前方记者传回来的信息进行整合、汇总、核实,形成一篇较完整的报道。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网抢占新闻时效性远胜于传统媒体,但要做到真正的时效、有效,不仅需要记者扎实的采写功底,还要成为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的“多面手”,两者缺一不可。如: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可以进行视频、图文、微信等多平台同时报道,既保持了新闻内容的鲜活性、及时性,又保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全面性。

在这个信息骤增的时代,各种信息、知识扑面而来。面对庞杂、海量信息,记者怎么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挑选出高品质、专业性、个性化的精品内容,需要平时的信息积累,注重新闻的时间价值,别让新闻从自己的手指缝里遛走。

综上所述,注重政府网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不仅可以保证政府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给公众,以保证公众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在突发事件的政府信息发布中,可以使最大范围内的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进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猜你喜欢
时效性时效真实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广告的真实性
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
一种新型耐热合金GY200的长期时效组织与性能
环保执法如何把握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追责时效?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