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路上》

2016-05-28 11:33周年丰
新闻前哨 2016年5期
关键词:在路上焦裕禄水田

周年丰

仅就简练富含“钙”的文字而言,这是一部可读厚的薄书;加上图片,更有现场和现实感。作者读了马恩列斯及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比较渗透。另外,读了中外古今名家如:孔子、李世民、司马迁、孙中山、鲁迅、亚里士多德、狄德罗、安徒生……同时,作者善于运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黄冈日报》、《鄂州日报》等党报。使《在路上》具有政治性、理论性、新闻性,也有一定的权威性,文化艺术氛围浓郁,增强了可读性,勾起人有话要说。

一、话说“书名”

无论是群众路线教育,还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都离不开党的作风整肃和建设问题,书名取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好!记得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总书记拜谒了革命圣地河北省西柏坡,重申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赴京“赶考”。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时,习近平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很好地呼应了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所讲的,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更是对“赶考”的忠实继承和革命性的发展。“在路上”可以一直延续到共产主义理想实现之前。关于“在路上”,书中还有一些干部、党员的多种表述,体现了群众的创造和丰富性,异曲同工: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没有百分之百到位的那一天,建设不歇脚不断线、阶段性收尾不是收兵。

二、话说“语录”

《在路上》除“花絮拾零”外,有十章,章章硬梆梆:坚实起步、接好地气、照镜正衣、红脸出汗、立行立改、敬终如始、杀“回马枪”、向我开炮、严纪守规、三严三实。每章以习总书记的语录开头,率领下文,依次开展、纲举目张,撒的开,收得拢,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说得清清楚楚。语录体是中国传统文章的一种体裁,是无意识形态属性的。本书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严守党的政治规矩的经典论述,是方向盘、压舱石,是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语录有利于普及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新行动、新思想、新论断、新概括,有利于读者备用、查阅、遵循。近日,我写了《“慎独”与“规矩”》一文,就是读《在路上》第一二稿,特别是语录中习近平同志关于“慎独”与“规矩”的阐释。书中也有好文章,如《视守纪律为生命,把讲规矩当天职》。

三、话说“慎独”与“规矩”

我写《“慎独”与“规矩”》这篇文章,主要有感于习总书记的两段话:其一是在河南兰考调研时指出,“对一切腐朽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其二是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

这两段话中的关键词,就是慎独与规矩。慎独一词,出自《大学》,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其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言行也要谨慎不苟、谨小慎微。

儒家的慎独,主要是讲要洁身自好。而这对党员干部只是个基本底线,仅仅洁身自好还不够,还必须时时刻刻勤政廉政,如果在位不谋政、懒政不作为还可能会被追责。由此提醒党员干部,越是在独处时越要保持和注意形象,越要有责任和担当。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该吾日三省吾身:为民、务实、清廉乎?

再说规矩。规矩指规则、礼法,引申为人的言行正派、老实。无规矩不成方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村规民约和国家法律,都是规矩。规矩这一概念,先于纪律产生,但总是与纪律息息相关。各行各业各地各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矩,也有自己的纪律。总书记特别强调,党内规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党的十八大以来,“讲规矩”的提法多了起来,纪律和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好的提示和约束作用。

坦率地讲,对于规矩,即对一些未明文的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我心中无数,说不出个子丑寅卯。近日,一篇文章《周恩来如何搞调研》启示了我:他既听喜也听忧,特别注意求真,防止“别人把我们封锁起来”,常“突然袭击”,到那些事先没有得到通知安排,没有做过手脚的地方去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周恩来说:“对于重大问题,我们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出马,这要成为一条规矩。”

由此可见,规矩和纪律同等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把讲纪律、讲规矩牢记心中,只有做到群处讲规矩、独处须慎微,才能保证思想和行动用不偏航。

四、话说“一条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对焦裕禄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刻高度概括,可触可信可学,焦裕禄不仅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同时也是全党“为民、务实、清廉”、“三严三实”的光辉典型。教育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高度契合,要求弘扬学习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在陈天会、王树华同志领导下,董尚荣同志所在第一督导组,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在武汉、鄂州、黄冈开展得很有特色。除组织观看电影和电视剧《焦裕禄》之外,还请来焦裕禄同志的女儿焦守云到鄂州市,武汉市江汉区、洪山区、江夏区、新洲区作专题报道,她出席了在江汉区举行的记录片《永远的焦裕禄》首映式。书中,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鄂州传递焦裕禄精神一文,很耐读,她谈“父亲生平、家风、真实的父亲、焦裕禄精神”,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用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焦裕禄。

精神的载体有故事和数据,如果书中多录一些“三个三”一类的故事就更好了。第一个“三”是为访民情,焦裕禄在农民的牛棚里住了三天三夜。第二个“三”是他得了肝癌,中医给他开了30块钱一副的药,他不愿吃;而农民的孩子张徐州住院,他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把孩子治好了。焦裕禄去世后,张徐州在焦裕禄的坟前含泪说:“焦书记,我要一辈子为您守坟。”他的父亲去世后,张徐州改名为张继焦。第三个“三”是他穷,借了300元钱回山东老家,他一个多月工资128元,分三个月还清。

另说书中引用的一个故事,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人都知道,人物是真的,事情绝大部分也是真实的。除主角刘墉外,还有乾隆、和坤、纪晓岚。纪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笔记更早有北宋宋祁的《宋子京笔记》、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中央领导曾推荐党政干部读这本书。《阅微草堂笔记》有个小故事:一个官员长期在一个地方做巡抚,就喝一杯茶,什么事都不干。阎王说:“你只喝茶,不拿钱,你就是好官吗?设官职就是为了兴利除弊,你做得怎样?”这个官员回答说:“起码我没过。”阎王骂他:“你时时处处保护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该办的案子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故事针砭懒政怠政。

这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给市、县委书记念过的一副清朝县衙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不管你是几品巡抚,还是七品县官,照“对联”办,就是好官。否则,当官为民做主,不配回家卖红薯。我考虑,现在不管你官有多大,懒政怠政,党和人民一定要问你的责。

董尚荣在《让批评成为常态 把错误当成肥料》的讲话中说:一地的“政治地震”不能成为“为政不为”的理由,说得好。地震无非是比较集中地查办了极少数腐败分子,而绝大部分干部是好的。绝大部分干部是不会“为政不为”的啊!《在路上》提到,武汉市新洲区曾有大型汉剧《焦裕禄》,现在更有现代戏《焦裕禄》。提起焦裕禄,新洲不少老人必定想起白水田(老县委书记),他被原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赞为活着的焦裕禄。近日,由白水田的同学、同事,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题写书名的《白水田传》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书的前面,有宋平及白曾经的老下级关广富“谈水田”。从读穆青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后,白水田就和焦裕禄的亲人及战友张钦礼多有往来,并请他们到新洲传授焦裕禄精神,白水田至死不忘。《白水田传》刊有焦裕禄夫人徐俊雅送给白水田的全家福照片。董尚荣啊,我知道你在乡镇工作时,出公差到山东,路过兰考,拜谒焦裕禄,才有现在焦守云到湖北多次宣讲焦裕禄精神,送“泡桐”之宝。现在你该明白,白水田是从兰考携经带宝到湖北的第一人。

五、话说“吴仁宝”

提起吴仁宝,哪个不知,何人不晓?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党组织负责人,放着县委书记不当去当村支书。董尚荣2014年8月12日在鄂州市峒山村讲,要学习吴仁宝艰苦创业精神,为百姓干实事好事,得时代风气之先,他把党的“基本路线”当作自己的行动路线,把党的思想当作自己的思想。思想听党指挥,脑壳长在自己的肩膀上,无论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东西,“上听党中央,下为老百姓”,“解放思想有思想,改革开放有方向”,能有这么行思行动的人,岂止是农民思想家!?

六、话说“杀回马枪”

“杀回马枪”是借用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术语。《在路上》引入巡查督查工作,喻现在的“巡抚”,不打招呼,突然袭击,看你楚国人季布讲的“一诺千金”,答应解决的问题落实没有,打好无准备之仗,巡查组这种当黑脸包公的精神可嘉。一件事一抓到底,就是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益。如武汉市汉南区兴一路路灯问题,十年未解决,现在通过巡回督办检查,十天解决了,群众拍手称快。还有解决“走读”,直达项目建设工地探虚实……

七、话说“不说、不办过头的话与事”

邓小平说,不说过头话,不办过头事。我们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到群众中去,帮群众说话,说群众想听的话:帮群众办事、办群众受益的事;不说不办超越群众承受能力的话与事。省领导在基层办点,为的还以上率下,在面上推广点上可复制的经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才有体统。未见过头的话与事。省委书记李鸿忠八次到红安调研指导那是实话实说。

书中多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亮剑”一词,这让我联想起歌剧《洪湖赤卫队》和电视剧《亮剑》。先说《亮剑》,它是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有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比较完美的艺术品。借用引申习近平强调“亮剑”,特别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亮剑。对一些人极力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信息有注意”、“社会民主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质疑改革开放的错误言论,对那些恶意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造谣生事的言论,都要拿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予以坚决批驳,以弘扬清风正气。借题发挥,习近平同志所讲的“亮剑”,分量已远远超出了《亮剑》本身。《在路上》提到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和电视剧《铁血红安》这两部新作,《湖北日报》有篇报道,这样对仗写《洪湖赤卫队》和《八月桂花遍地开》,“昨日唱红一湖水,今日唱立一座山”,我比较赞同。

八、话说“意见”

其一,批评有人不愿检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对的,但要特别注意强调官僚主义是“四风”之首。其二,引用习近平的讲话要不走半点样,他原话是:与老百姓“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是要一块过、一块干”。其三,重要的话可重复,如“泡桐”仅两字,太少,可多讲点,因为一提到它,我们就会想起兰考、焦裕禄及其精神。

猜你喜欢
在路上焦裕禄水田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生态主义解读
近世长三角南缘的水田经营与环境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