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网售前路未卜

2016-05-30 03:21法人王映
法人 2016年1期
关键词:处方药法人处方

◎文 《法人》见习记者 王映



处方药网售前路未卜

◎文 《法人》见习记者 王映

处方药网售,尤其是O2O正成为互联网电商巨头和医药巨头们共谋未来的布局焦点。但政策推进并不明朗,网售处方药仍前路漫漫

“药品监管部门提示:如发现本网站有任何直接或变相销售处方药行为,请保留证据,拨打12331举报,举报查实给予奖励。”

在多数医药电商的药品展示网页上,都可以看见以上类似的一行小字提示。然而吊诡的是,在同一网页上展示甚至是销售的药品,却往往正是处方药。

医药行业丰厚的利润与传统销售格局的空间,使其成为被互联网浪潮袭卷改造的重点行业,BAT巨头投入重金布局,资本市场亦视之为甘醴。而另一方面,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处方药的独特敏感性,监管部门对其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一直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和严格的规定。

随着医药电商平台和O2O平台的蓬勃发展,直接或者通过“擦边球”的方式网售处方药乱象频现。虽然目前政策规定,处方药的网上交易甚至是信息提供都被严格禁止,但却鲜见各地监管部门针对网售处方药的处罚落实。

“处方药虽然是管制的领域,但是其中的暴利非常吸引人,谁先做谁就占领市场风口,如果政策一旦有开口,就会有优势。”北京时代方略医药行业高级研究员黄屹向《法人》记者解释了大部分处方药网售平台的心态。

多数市场参与者期待着通过市场布局以及行业发声来撬动规则改变,同时,处方药网络销售的放开之前路仍然充满未知。

网售“擦边球”频现

在数个医药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药品分类在依照病症分类之下,再次明确进行了“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分类。在“处方药”类别下,不仅显示的药品数量可观,而且大多数信息页面都设置了“信息登记”“电话回拨”等进一步的联系机制。

虽然大部分平台确实无法直接购买处方药,但“本品为处方药,请凭处方购买。如需咨询,请拨打电话或在线咨询,实体店将为您服务”则是常见的提醒字样。《法人》记者尝试注册登录了多个平台,在没有相关处方的情况下,有超过一半的平台通过后续的电话或者线上沟通完成了订单。

“线上下单、线下拿货,线上不能发生交易,所以支付必须在线下进行,平台提供的是信息交互。”供职于北京某连锁药房的执业药师向《法人》记者证实,其所在药房的合作电商平台对处方药的交易模式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消费者在平台上提供处方的照片,但是对处方的真伪却无从求证。

即使平台极力避免置身于处方药的直接线上交易,仍然存在违规的可能性。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3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药品销售管理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监〔2013〕223号),“要求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药品交易网站只能销售非处方药,一律不得在网站交易相关页面展示和销售处方药”。

“严格来说,平台不仅不可以销售处方药,提供信息其实也存在问题。”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法人》记者直言。

史立臣列举了另一种特殊情况:“一些民营医院在网上进行病情咨询,号称开出处方以售出药品,但是无法认定对方是否真的是医生。这种形式也存在着违规的可能性。”

《法人》记者在与部分医药电商平台的公关部门联系时,得到了平台已经做出了对处方药下架处理的回复。

处方药盈利布局

“估计从有互联网开始,通过网上医院或者网站销售处方药的现象就有了,不过大量买卖是在去年开始的,医药电商和O2O平台迅速发展,促进了销量和渠道的扩大。”网售处方药虽被明令禁止,却作为行业“潜规则”长期存在。

究其背后原因,多位受访者都表示:“现在这些平台如果仅仅依靠销售非处方药、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其实是很难盈利的。”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处方药的市场份额为8000亿元,而非处方药只有2000亿元。“全国医药市场70%~80%的量都在处方药。毛利高、市场份额大,而且真正治病起作用是消费者需要的。”B2B医药电商四川合纵医药网——药易购创始人兼CEO曾宇告诉《法人》记者,对医药电商来说,处方药是目前的盈利痛点。

不过,网售处方药的放开却被行业视为大势所趋。

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八条指出:“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此条规定被解读为未来处方药B2C网售“解禁”的风向标。

也正是在这一行业期待之下,处方药网售,尤其是O2O正成为互联网电商巨头和医药巨头们共谋未来的布局焦点。

到目前为止,阿里、京东和一号店三大电商均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A类证书。作为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提供服务的资格,A证的服务范围是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国共发放19张。此外,据媒体报道,康爱多、七乐康、壹药网等医药电商拿到融资后纷纷在为即将放开的处方药网售做物流方面的准备。

“就算放开也不会全面放开,肯定会以药品目录的形式列出,数量最多300余种,而且药品主要是接近非处方药的药品,在有限的目录之中,平台的竞争肯定会很大。”史立臣以其长期的行业观察经验判断。

过去的一年中,网售处方药“开闸”政策并没有进一步地细化推进。不过,在不久前的12月10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了第一张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似乎预示着网售处方药将再次向前举步。

“倒逼”遭遇四难点

“医药行业绝对不可能像其他行业一样,通过实践中的突破来实现倒逼规则的改革。”史立臣强调,处方药的网售不可能全面放开,其中例如注射制剂、毒品、麻醉品、精神病药品和放射药品等,都是绝对不能在网上出售的。

着实,处方药网售在给消费者带来配置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

据《法人》记者了解,一些消费者通过医药电商平台或者O2O平台购买到处方药,服用之后出现不良反应,在此情况下却找不到负责的相关方:“投诉之后,厂商提给平台,平台提给配送,没有人负责,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网售的处方药出现问题的现象很多,这样也让监管部门进退维艰。”史立臣向《法人》记者表示,食药监局的监管着力点尚未厘清,责任的认定也无法确认,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除此之外,物流配送也是医药O2O脆弱的环节之一。《法人》记者在与多家平台的沟通中了解到,药品的投递途径都是通过常见的快递公司。

“药品配送必须符合GSP资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这对温度、湿度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药品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失效、变质的情况。”史立臣告诉《法人》记者,现在没有一家常用的快递公司拥有这一配送资质。

前述执业药师向《法人》记者指出,部分网站宣称的配备药剂师是否属实也需要进一步证实并规范:“毕竟目前没有规定网站配备药师,而且在线咨询人员的资质完全没有渠道得到证明。”

“目录、责任、监管、配送,这四个环节的问题如果没有被厘清,就很难触动政策变化。”史立臣呼吁,如果处方药网售的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应该先从监管入手,明确具有操作性的监管条例,“最重要的就是监管部门要有作为,如果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这对行业是摧毁性的。”

猜你喜欢
处方药法人处方
法人设立阶段的效果归属与责任承担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蒲地蓝消炎片、红花逍遥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2年第8号)
论法人的本质
人间处方
浅析我国法人人格权现状及立法建议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有什么区别?
处方药营销的“第三条路”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