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培养定位探究

2016-05-30 10:48曹甜东卢正红陈畅子
时代汽车 2016年9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

曹甜东 卢正红 陈畅子

摘 要: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紧缺的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是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紧密的专业,在我国高教领域又一重大改革之季,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快转型步伐,积极开展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

养定位研究,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机电复合性的高技能型人才。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转型;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1]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的一个复合专业,如图1所示,它代表着机械工程技术革命的前沿方向,是一个不断通过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和创新的新型工程应用学科,旨在培养未来的机械电子工程师。

1 社会对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2015年10月教育部出臺《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2],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2014年3月中国教育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谈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出教育部将对1600~1700多所高等教育院校进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变,改革的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技术大学重点能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社会使命

2.1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制造业正向高精化、数字化、自动化发展,新型机电设备层出不穷,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正逐步扩大。

根据国家人事部最新统计预测,在未来十几年内“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将是社会急需紧缺的人才,尤其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奇缺。200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对 2007 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就业率最高的前10个本科专业中,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位居榜首,就业率达100%,且职业月薪较高,约3000元左右(李春玲“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8]), 2013年大学本科就业排行榜中,机械类共 8 个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机械类专业中排名第2位,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11位[9]。

2.3 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

高校中人才培养通常分为基础研究开发型和应用技术技能型两大类型,其中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三种: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虽然研究型人才对国家非常重要,但是,社会发展需求量更多的是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是推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技术技能型中的工程师层次人才应具备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

长期以来,国内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开发推广上,基本上采取由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组成团队完成。团队优势是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对各自学科有比较深厚的功底,但缺乏其它学科知识,在合作中由于各自强调各自学科的要求,不能做到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和控制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存在技术协同方面的障碍。

从人才培养层次上划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可分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在研究生层次上,几乎每一个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学校都开设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机械电子工程高层次人才。在专科层次上,几乎所有的工科职业技术院校都设立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每年培养大批的机电一体化高职高专学生[5]。相对来说,本科层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较少,目前,大约有九十所高校设置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

26 AUTO TIME

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有效填补了人才培养结构上的缺失。

3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发展建议

3.1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服务以及性能测试与仿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的基本能力[11]。

3.2 发展建设的举措

紧密结合高校转型建设的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采取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

3.2.1

深入广泛地开展调研,形成应用技术技能型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收集相关资料,全面深入了解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企业专业共同探讨就业岗位对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要求;走访企业和高校等机电方面的专家,研究形成较为科学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

3.2.2

采取“校企共建”方式建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与相关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协议,建立由学校、企业和兄弟院校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紧跟企业发展步伐,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不落后科技发展的要求。

傅翔、席敏老师:

3.2.3 加强适应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学校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有重点地引进高水平的机械电子工程方面专家、教授作为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利用学校转型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学历学位进修提高,提高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实施“引智”工程,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发挥著名专家学者在引领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校内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支由企业、科研院所中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丰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在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訓锻炼,通过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短期培训和项目合作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师资队伍“双师型”建设。

3.2.4 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的硬环境建设

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关键,需要强大的硬件条件支撑。因此,必须加大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与企业和单位共建实训基地,发展与相关企业、行业的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3.2.5 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

开展与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横向联合与深度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重点实验室等,强化技术集成与创新,提升学校科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 结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议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形成科学的合理的高素质复合型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机电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输送用得上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2010.7.[2]《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

导意见》[R].北京:2015.10.

[3]邱自学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群建设 [J].机电工程,2005,第22卷(12期).

[4] [日 ]石井威望 .机械电子学 [M].卢伯英译 .科学出版社,1991.

[5]李建民 . 关于我校增设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J].三江学院学报,2010,第 6卷(6期).

[6]《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2013年)[R].北京:2013.11.

[7]董洪亮 .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 .人民日报,2014年 5月 8日(18版).

[8]李春玲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

[9]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

[10]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0.1.

[1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转型发展探索
“产业计划”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科普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