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现实人本质的实现

2016-05-30 14:22耿红霞
科技风 2016年9期
关键词:私有制

耿红霞

摘 要:人的类本质本应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资本主义生产使劳动异化了,人本身类的意识也由于异化而改变,以致类生活对人来说竟成了手段。马克思在追问经济异化的根源时,创造了异化劳动理论,表明人的生命活动发生了分裂。马克思将这种现象归因于私有制的存在,认为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经阶段,是人类通往全面自由解放的一种过渡。在社会主义生活条件下,通过分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利于现实人本质的更好实现。

关键词:劳动异化;人的类本质;私有制;人本质的实现

“异化”原意是指权利的转让、关系的疏远和精神的错乱等,它最初是表达政治权利的转让。马克思将异化思想与劳动结合起来,创造了资本主义生产下的异化劳动理论。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理论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内涵,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相互分离的,他们要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去获得生产资料,这样就违背了自由自觉的劳动本质,劳动在这里就被异化了。

(一)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实现竟如此表现为失去现实性,以致工人从现实中被排除,直至饿死,对象化竟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重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是劳动的必要对象”,也就是说,工人创造的劳动产品不仅不属于他,还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排斥、损耗他,是劳动创造出了他们的贫穷,使他们成为了自己的对象的奴隶。因此,这种劳动与外在对象化世界也存在着敌对状态,人们还不会明白这不是人本质的真是所在。

(二)劳动在生产行为中的异化

在生产活动中,劳动只是工人为了满足自身外在需要的一种工具而已,以至于在劳动工作之外,他们会感到很自在、舒畅,因此,工人的这种劳动是一种强制被迫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劳动自觉自在的选择,马克思形象地描述,“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旦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在那里,工人的活动就是麻痹,力量就是衰弱,外化了的劳动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处在一种如机器般冰冷的状态,他们片刻感受不到的温暖。

(三)人同自身类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身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从空间范围上,自然界是人的类生活在精神和实践领域内的无机界,人的普遍性正表现要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从时间上,自然界是人为了活着,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无机身体,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可以说自然界与自身是相联系的。生活本是目的,“异化劳动使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是说,异化劳动不是人真正的活的劳动,它是一直迈向死的劳动,因为它只是追求同动物般肉体上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

(四)人与人相异化

“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那这种异己的劳动属于谁呢?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本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在异化劳动过程中,工人生产出了一个与劳动格格不入的人同劳动的关系,私有财产、工资和资本家正是这种异化劳动的产物。本质上工资和私有财产同人的异化都表现在工人与资本家的异化关系中,这些关系掩盖了资本家的真实面目,将看似正当合理的剥削置于外化劳动之下。

二、“现实人”的异化及本质实现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关系是异化劳动根源所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过渡阶段。现实中异化劳动将会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继续存在,“现实人”异化问题本身包含着人本质如何实现的答案。

(一)摆脱物化的现实人

“人的、社会的行动异化了并成为在人之外的物质东西的属性”,现实中的人很多时候是与物质追求捆绑在了一起,常常“累觉不爱”,金钱作为交换媒介把人的本质异化了,金钱获得了对人的支配“权力”,它成了人“真正的上帝”。

由于分配关系异化,弱势群体得不到同人相同的应有的保障,一个社会的发展成果不能最终实现转移到大众手中,它往往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和谐社会就将变得虚无。

重视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方式更公平,逐渐弱化分工造成的职业地位贵贱差别,转变劳动观念,发展适合自身的劳动方式,在劳动中完成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就感和幸福感也会水到渠成。

(二)解构异化的社会关系

人与人交往中,不是真实的关系,是异化了的心理疏远和冷漠,人们的交往关系成了更加脆弱的工具,以致使人与人仅有的关系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

雇佣者千方百计想的是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受雇者想的是如何能投机取巧;人与人之间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理想信念危机等等。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社会关系的异化,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当生产力水平达到不需要靠强制分工就能满足需要时,人的异化也就随之消失。只有生产力的提高往往是不足以来评判一个社会的发展的,只有生产关系与其相匹配时,才符合一个良性社会的要求。

人们对物的依赖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前进中的现实生活,现阶段的我们虽然还达不到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但是仍要发挥现有生产力水平,着力改善现实生产关系,让人的劳动获得应有人的身份和尊严,获得更多的人文关怀,实现人本质的过程中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91,94,95,97,100.

[2] 魏小谭.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3):36.

[3] 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纪念"手稿"写作150周年,1994-01-06.

猜你喜欢
私有制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论私有制在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幸福观的内在逻辑与现实意义
家庭形式与私有制关系对于国家形成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试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