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例习题二次开发的“轻”“重”剖析与对策

2016-05-30 18:48吴莉莉吴亚飞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小学数学对策

吴莉莉 吴亚飞

【摘 要】数学教材组织的习题有被动模仿的內容,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的教学流程注重结果,轻视过程不利于培养数学能力;教者对例习题的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忽视了反思与总结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课题组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例习题资源进行了剖析,总结出了一些对策,通过二次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例习题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 例习题 二次开发 “轻”“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1

例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小学数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学使用过程中我们认为: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加大了习题的数量,但被动模仿、机械操练,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例习题的素材城市化,农村学生难以接受;设计的教学流程注重结果,轻视过程,不利于培养数学能力;教者对例习题的教学往往照本宣科,忽视了反思与总结。为此我们课题组有目的、有意识地例习题资源进行了剖析,探索出了一些对策,下面谈谈体会和收获,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习题的数量,轻习题的质量

一定数量的习题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数学能力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在适当的循环中螺旋上升。但这往往成为题海战术的借口,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同类习题反复多次出现,势必会引起学生厌烦的心理。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我们的对策是“求精”。所谓“精”,指一次练习的习题总量不宜过多,要抓住知识的关键,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这样才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如图《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后的练习。我们认为,这组习题是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内容后的一组复习题,包含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题1和题2内容相似,缺乏梯度,而且作为单元总复习的内容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完全掌握了,练习意义不大。因此考虑首先将题2和题1改变位置,再次将题1几种图形的面积融合起来成为组合图形,针对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已知大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

经过上面的二次开发,原本一道依靠机械记忆和重复计算的习题得到了升华,在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提升了认知的高度和开放度,激发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反复的练习。

二、重城市素材,轻农村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例习题素材大部分都取自于城市,部分例习题呈现方式和背景材料脱离了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100以内的加法》的主题图,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主题图,一年级上册《位置》情境图等等,都是以城市素材为题材,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时不能很好的调动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例习题的设计要切实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我们的对策是“求真”。

《位置》二次开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他们更喜欢身边的数学,更愿意“做”数学而非“看”数学,课堂教学,主要说身边的“上、下、前、后”,并动手创造“上、下、前、后”,将主题图内容作为巩固和拓展。这样改编后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重知识结果,轻产生过程

在使用教材例题时,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结果,忽视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过程,不能针对具体知识内容、目标和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探究知识、交流和反思等学习活动。如教学度量单位的认识时,有教师一味要求学生记住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自由读,齐读,相互背,一堂热闹,唯恐学生记错。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教学过程要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我们的对策是“求实”。

同样是教学度量单位的认识,我们这样二次开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可以借助方格图形(10×10的方格,每个方格为1平方厘米),也可以借助等式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推导。这样避免了死记硬背,学生理解了不同维度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弄清了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四、重解题本身,轻反思总结

在例习题教学中时常教师搞一言堂,就题论题。只讲正确答案,不分析错误的原因,忽视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轻视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例习题的内涵和潜能,通过变式练习,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才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例习题中要善用对比练习拓展学生思维。我们的对策是“求变”。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尊重教材的教学情境,进行了如下二次开发:补充例题素材,让学生用下列每组的三个角:(1)90°,30°,60°;(2)120°,40°,20°;(3)100°,250°,35°;(4)70°,65°,45°;(5)80°,70°,50°分别画成一个三角形,其中1,2,4组,学生很快就画成了三角形,而3组和5组,学生无论如何也画不成三角形。这就促使学生反思:什么样的三个角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究竟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自觉地进行反思,得出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这一规律。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面对各自的教学对象,例习题的二次开发,虽见仁见智,但“求精、求实、求真、求变”是例习题的二次开发的基本策略。[常德市立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例习题二次开发与应用研究》CDJYKY201414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梁梦莉,雷晓云.小学数学练习系统的特点分析[J]教育导刊,2014,(4).

[2]何苇.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的二次开发策略初探[J]教学研究,2012,(2).

[3]李祝平.化习题为数学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2011,(6)65-66.

[4]李新.小学数学教材习题使用的误区及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4.

[5]李春洪,潘人风.浅淡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生活化[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97-98.

[6]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小学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西门子Easy Screen对倒棱机床界面二次开发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