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水荷花细细香,诗意语文伴随我们一路前行

2016-05-30 20:29朱冬梓
大东方 2016年8期
关键词:荷花诗意生命

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曾说过:人,应当诗意的栖居。

语文,并非简简单单的语言和文字堆叠,也不仅是一门学科。在我看来,它是一种情怀和精神的寄托。诗意语文的魅力,早已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了。它渗透于我们每一个生活的场景,只要细细品味,便能发现它的美好。

“照水荷花细细香”,且不说它词句对仗,工整严密。光是嘴里逐个念出这七个字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幅静谧闲适的画面:炎炎夏日,满池荷花在水面上尽情的舒展绽放,不蔓不枝,清新淡雅,红色的荷花映照绿水,红绿相映,颇有诗情画意。同时,荷花释放出淡淡清香,沁人心脾。有声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水面两组景象互相映衬,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跃然眼前。

诗意与语文相生相连,密不可分。如果说语文是湛蓝深邃宽阔无边的海洋,那么诗意就是海面上漂浮的船只,伴随着细细碎碎的谈话声与荧荧渔火的微光,给海洋增添了暖意。如果说语文是一座巍峨的宫殿,那么诗意就是宫殿里随处可见的不灭的长明灯,用亮光驱散了黑暗。如果说语文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么诗意便是山峰上不计其数的树木花草,给山峰带来了生命气息。

真正具有诗意的人,他的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流露出优雅,一颦一笑中尽显风采,脱口而出便是引人入胜的故事。诗意还可以让人变得从容,随遇而安,任外头风吹雨打,关上心门,我自岿然不动;管他外边炎夏抑或寒冬,心底的温度都不会轻易改变。

从我们每一个生命形态的诞生伊始,诗意语文便伴随着我们成长。咿呀学语的婴孩时代,父母为我们吟唱歌曲,亲切悠长的声音里连着长长的祝福;懵懂无知的少年时代里,老师教授我们解读与背诵唐诗、宋词、元曲……字字句句无一不是情怀;形色匆匆的青年时代,我们踏遍寸寸土地,看遍幕幕风景,听过往的行人讲述各自的故事;白发苍苍的暮年时代,我们安居一隅,闲庭信步,观察今天的树叶又落了多少。从摇篮到坟墓,由生至死,诗意语文始终与我们形影不离。

诗意蕴藏于语文当中,点点滴滴,化有形为无形。如果真要说出诗意的具体形态,那么它可以被视为我们的任何一种感知。

诗意可以是一种声音。“哒哒的马蹄声”在闺中妇人情绪剧烈变动中远去,空留下无尽牵挂;“杜鹃啼血猿哀鸣”,道尽秋里的惆怅和失意的抑郁;“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纵使泪水和着雨声点点滴滴到天明,依旧无法阻止斯人离开;“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幽远的深山古寺中传来清扬的钟声,荡涤身心,仿佛来自空门的世外梵音,耳中再无闻旁物,忽然就让人忘尘脱俗。

诗意可以是一种气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借助梅花的幽幽香味,轻易就将同样晶莹白净的梅花与雪区分开来;“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在全神贯注的品香中体会生命的美好,仿佛正在拥抱自然,面对自然造化的神奇,敬畏之心顿生;“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宅深处,食物的香味无边蔓延,路边却遗留着被冻死的穷苦人的尸骨,反差之大,惹人心生苦楚。

诗意可以是一种颜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夜雨之中,海棠花饱经摧残,一夜醒来,却是叶子的绿色成了主色,色调所占比重出现反差,触目生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阳光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色调的明晰阴晦,暗含心情的变化;“江碧鸟愈白,山青花亦燃”,江水碧绿通透反衬出鸟翎的洁白,碧白相映生辉;山峦的青翠反衬出花葩的娇红,青红互为竞丽,景象之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

诗意语文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诗词,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工业发达的今天,不知道产生过多少或浓或淡的诗意:口口相传的民谣小曲,不胜枚举的历史故事,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著作,惟妙惟肖的雕刻作品……无一不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

诗意语文覆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文人墨客的画作中,庄重而古朴;它躲藏在姑娘们的刺绣里,老婆子纳的鞋垫里,街头卖艺人捏的泥人里,活泼俏皮;它还隐身于大美山川,澄澈碧水中,甚至屡屡清风之间,灵秀生动……

因了诗意,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我们可以尽情感叹生活的美好。因了诗意,在见了山川之灵秀,碧水之东流,我们得以抒发万物之妙。因了诗意,闲来可以赋诗作画,写意人生;忙里亦不妨在匆匆步伐中短暂的沐浴阳光和微风,简短思考。我们每一个存在于世的生命,或多或少都要受到诗意语文的熏陶,才不会动辄心生浮躁,才不会觉得人生无味。如果没有了诗意,在每一个秋风吹起,雨声滴答,笛声呜咽的日子里,我们要拿什么寄托情怀呢?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诗意基于生活,归于语文。它如和风细雨,滋养心灵于无声;它如土壤养料,赋予心灵成长基地;它如阳光空气,维系心灵的生命。诗意对语文的作用不言而喻,它是语文的灵魂,是语文的精气之所在。没有诗意的语文,就像是凋零的花,干涸的水,熄灭的火,失去了生命和美感。

诗意语文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情感,充满色彩。尽管我们从出生伊始就身处在诗意的环境中,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领会生活与自然的美丽。比如,在面对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纷呈的彩虹时,也许有些人只隐隐觉得那是美的,心海上却没起几丝涟漪;又如,在观看悲剧戏曲《窦娥冤》时,有些人虽然觉得悲戚,眉宇间却也没有什么波澜。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的感情较之其他动物更为丰富和细腻。诗意语文的作用就在于强化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语文知识并非墨守成规,刻板无味,诗意语文赋予我们一双有感情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字、词、句、篇、章都是带有生命气息的,里边别有洞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诗意语文以它独有的审美特质呵护我们的心灵感受,让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引领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世界。

诗意语文让我们的思想飞翔于宽广的天际,让我们的精神畅游在海洋深处,让我们的情感渗透生活的细枝末节,让我们得以在世界上诗意的生活。

那么,何妨细品“照水荷花细细香”,让诗意语文伴随我们一路前行。

作者简介:

朱冬梓(1998.11—) ,女,汉族,高中就读,黑龙江省大庆市外国语中学高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外国语中学高三 2班)

猜你喜欢
荷花诗意生命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被耽搁的诗意
荷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夏天的荷花
春日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