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016-05-30 21:19刘小凡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作业

刘小凡

【摘 要】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有效方式。高中生物更要重视对作业的设计,通过作业设计要具有目的性、体现层次性、体现多样性、体现探究性、注重生活性五个方面来提高高中生物教师布置作业的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物 作业 有效性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60

课后作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应用体系。作业,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学的最后环节。为了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教师更要重视对作业的布置,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目的性

作业是指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业是否紧紧贴合课堂所学知识,是否与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相吻合,这就要求作业设计首先要具有目的性,这便于学生在课后学习时及时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减少知识的遗忘率。作业任务是旧知识,既要体现基础性知识的温习与回顾,也要体现学生继续发展的学习要求,难度可稍微增加,若是学习新知识,教师要侧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难度可稍微降低,在下次作业中再增加难度。但是,教师在安排作业时也要适当考虑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搭配比例,适当添加旧知识,“时而学习之”,发挥作业的作用。当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应当考虑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将旧知识作为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阶梯,利用作业帮助学生建立生物知识体系。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还没能完全摆脱初中的学习模式,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也略微感觉到吃力,并且,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学生之前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明显个体差异,体现在学习上即不同的学生主体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显著差别,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掌握知识的速度较快,对作业的难度要求也较高;而有的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较慢,学习能力较弱,比起前者有不同程度的落后。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在作业设计时也要体现差异性原则,使之更适合不同学生的需要。对于前者,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的难度要相对较高,以满足这部分学生继续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可适当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后,再适当提高作业的难度,促进其不断发展,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以体现素质教育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多样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的高中生物作业主要是以试卷的形式,主要参照着高考的形式设计,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不大,积极性下降,生物作业也就不能发挥预想的作用,进而导致生物课堂学习效率的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生物作业的完成质量,教师可变换作业布置的形式,体现生物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在作业布置之前教师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今天的作业是否体现了多样性的原则?以此原则时时提醒自己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以尽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布置作业时,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相并重,固定题型与探究题型相搭配,课内知识与课外拓展相平衡,教师自评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从作业设计到作业完成再到作业评价,全面开发作业的多样性原则。在满足学生的知识学习需要之外,提高生物作业的人文性特征,减少学生对作业的反感情绪,将作业作为学生自我提高和自我缓解的重要方式,而非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探究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业设计也要体现此教学要求,这里我们先探讨探究性原则。那么,为什么作业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呢?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再加上有些探究实验所学的时间较长,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充分展开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必须利用课外时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作业。在学习生物专题时,如光合作用、植物生长的趋光性等,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设计实验目标、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器材等等来完成探究式作业。如此,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当然,探究式作业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弃课堂实验,教师也要做好实验相关的指导工作,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另外,教师也可布置开放性问题式作业,鼓励学生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掌握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体现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五、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性

知识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完成最后的學习环节,也才能体现知识的实用性,转换成实际的能力。生活才是知识生成与运用的大背景,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不少的生物、生物现象,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在布置作业时,可如上述所说的利用探究实验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利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掌握其中的新知识。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尽量选用生活背景强的问题,尽量避免生涩枯燥的理论知识,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和领悟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生物离不开生活,逐渐成为一个知识的掌握者和实践者。例如,“病毒、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人体缺铁时会导致贫血,这是因为( )”两种,后者跟学生的生活相关,且具有指导生活的意义,更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当然,在课堂上教师也应当注重强化知识的生活性,多用事例,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和处理。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实现学生知识性、能力性、情感性的全面提升,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进行努力。而作业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教师仍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而非采用“题海式”的教学方式。仅就作业环节,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上五点建议,以期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今后也将对此保持关注,争取有所新创见。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有效性作业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