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里的一抹彩虹

2016-05-30 21:19周小娟
南北桥 2016年7期
关键词:形象审美绘画

周小娟

【摘 要】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幼儿园工作规程》对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通过绘画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

【关键词】绘画 形象 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8

幼儿绘画总是以自我独特的艺术语言释义着生活的真谛。他们常常会在各种场合如在家中的墙壁上、地板上随意涂鸦,在幼儿园的课间、区域游戏中会自发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当中。这往往是幼儿最投入、最快乐的时候。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最优环境氛围,让孩子尽情描绘、快乐作画,从而让绘画成为孩子心灵的自由倾诉、语言的快乐表达、想象的奇妙驰骋。

一、赞赏聆听,呵护兴趣

无论哪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会自然地表现与年龄相应的绘画能力。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完全不一样,不能用好坏来评价,更不能用来做类似心理分析以试图判断孩子的性格。一幅孩子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未成熟,但通过这种自由的绘画方式使得孩子表达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体验到了愉悦。我们应该树立幼儿阶段的画是“看”为辅,“听”为主的理念。在孩子们的作画过程中,我们尽量减少干涉,也不要对孩子所画的线条、形象、颜色加以过多的指点和评判,孩子们的画只有被“听”了,也就是通过孩子的叙说被理解了,被赞赏了,他们才会有不断表达的乐趣,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更有意义。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引导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投入绘画,而且能让孩子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增强绘画的兴趣。

二、审美探寻,开拓思路

现实中孩子们已经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及审美经验,那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拓展孩子的观察和审美呢?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要让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去直接体验,获得美的感受,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参观商店等,抓住时机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视、听、闻、触摸等多种方式,积累对周围的事物切身的感受体验,然后再引导幼儿自愿去表现。比如:在园本课程“蝶儿满天飞”主题中,可带幼儿到幼儿园花圃或小公园观察蝴蝶捕捉蝴蝶,当小朋友看到自由飞舞的蝴蝶时,他们兴奋极了。“老师这只蝴蝶是白色的!”“那只蝴蝶在采蜜呢”“老师我抓住蝴蝶了,它的身上有斑点。”小朋友在捕捉中热闹地议论开了。接着我们的绘画活动“舞蹈的蝴蝶”就这样应蕴而生。又如在主题活动“水果皇后”中通过观察水果实物、水果图片,触摸水果、品尝水果等活动让孩子对水果的形、质、色有了直接的感性经验,有了亲身体验孩子便带着愉快地心情,丰富地情感经验,大胆地投入到多彩的绘画世界中去了。这一过程幼儿不仅真实地感受了蝴蝶的轻盈和美丽,同时也感受到了水果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惊喜。还可以让幼儿做长期的观察。如让孩子在自然角或家中养鱼、养兔、养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动态变化,让他们从小就知道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其次让孩子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其好处在于除了激发美感外,还可以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知识有所了解,还可以欣赏那些绘画材料不同的作品,即使幼儿一时不能理解也是能感受的。我想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均有极大的作用。

三、情景融入,构建想象

《纲要》中明确指出:“应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可见“情趣”在幼儿绘画中的地位。因此,创设一个情趣性的情景,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爱好和态度,引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可以用故事情境贯穿始终,随着情节的变化推进,把绘画的要求、技能等自然融入其中,使孩子觉得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正是在故事化、游戏化的情景性活动过程中,幼儿更乐意去表达和表现,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作。

比如指导幼儿画圆(苹果娃娃)时,把画圆(苹果娃娃游戏)的步骤转换成孩子易于理解的故事语言呈现出来。我特意出示了一张没有封闭的苹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这只苹果怎么了?孩子们告诉我:这个苹果坏了。于是,我用形象化的语言告诉幼儿这个苹果被虫子咬坏了,不甜;而圆整的苹果才是甜甜的,强化了孩子画封闭的圆的意识。在画苹果娃娃游戏时,孩子边倾听故事内容,边加上视觉的直观观察,并启发他们边讲边用动作表现出来,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幼儿画出了苹果娃娃的各种动态和它所处的奇异环境。可见老师采用情景式的语言进行教学,不但形象,易于孩子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孩子丰富构图、激发想象创造。

四、合理指导,丰富想象

美术教学不同于一般说理性科目,它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敞开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幼儿园工作规程》对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通过绘画指导幼儿如何思考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

首先,要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内心产生创作的冲动。其次了解了幼儿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在尊重他们创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幼儿画人时常把头画得特别大,在一张画面上有的形象是侧视的,有的形象是俯视的,有的形象是排列重复的,有的形象还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认识幼儿绘画的特点,不要把成人的的方法强加给他们,必要时,可以提醒他们想想自己的画上还可以补充画些什么,所画的形象在干什么或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可以建议他们再去看看实物是什么样子的。绘画中可以让幼儿添添补补,甚至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来补充他们表现不出的表象,让孩子的画面更丰富生动,没有必要让幼儿跟着教师照葫芦画瓢。

五、硬件创设,尽情描绘

创设美术环境氛围使幼儿从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室内、墙壁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作品展示的空间;并设置多样性的美术材料和设备,通过精心选取和摆放,以传达沟通的意图。激发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幼儿眼中的成人能用开放的心胸与他们一起探索与学习新事物。

如在集体美术活动之余,我们又在区域活动中设置了“米罗印象区”,在开放式的玩具柜、桌面上投放了豐富多样的作画工具和材料,如水粉笔、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油漆笔、亮光笔、水粉颜料、国画颜料、报纸、白纸、宣纸、宣传纸、纸箱、纸筒、纸盘、瓶子、毛竹、喷刷、模具等,供幼儿自由选择作画。幼儿可以在这片开放的空间大胆地探索、自由涂鸦,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去尝试表现,自由体验创造的乐趣。我们及时开辟一些作品展示区,将幼儿的作品悬挂于走廊、粘贴于墙壁或展示在隔离墙上,让幼儿感受到绘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了幼儿创作的愿望。

喜欢涂涂画画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孩子本来就有与别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不同的性情和审美情趣,只要表之所表、达之所达,也一定会与别人的绘画不同。

猜你喜欢
形象审美绘画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